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隐之书》是一部充满了诗性智慧的浪漫传奇。拜雅特在小说文本中建构了一个诗性的空间,通过对诗性历史的追溯,完成了诗性的对话:历史与现实的融合。拜雅特认为历史是可以再现的,但只能是部分地再现,而且必须借助于诗性智慧。  相似文献   

2.
中西诗性智慧的不同文化情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性智慧标志着一个族群和人类整体的最高智慧,也标志着最高生存品质和历史品质。中西不同的生命倾向,伴随着不同的历史方向和文化品质,也决定了中西诗性智慧的差异。中国诗性智慧以小农意识的文化传统为基础,注重自利性、实用性和非自由性文化产生的诗性智慧受到现实的强大压制。西方诗性智慧更多地追随着灵魂和自由的思考,追求生命尊严与历史精神相融合的诗性。诗性智慧的四个核心问题是:艺术品质:诗性智慧是通过想象性、浪漫性和虚构性来创造生命的美;自由品质:诗性智慧在很大程度上是生命的自由性和想象性结合一体的纯粹性;正义品质:诗性智慧表达了某种历史与自由之间的关系,对人类自由的追求就是正义的要求,就要有正义与邪恶之分;灵魂品质:诗性来自敬畏生命,生命是有灵魂的躯体,诗性是生命要求和生命本质。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福乐智慧》为蓝本,从语言的符号性、主体性、社会性、思辨性四个方面论述了这部作品的语言学价值;从语言哲学角度论述诗性智慧和理性智慧在作者语言观念形成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价值;从“整体主义”视角,指出一种观念的形成、延续无法离开历史土壤的滋养和所处现实的制约,时间的延续与系统的动态让我们从《福乐智慧》中探寻出集体的历史记忆和自我话语构建在语言观念形成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诗性智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把自我不断的导向完美与卓越的创造性的精神能力。这种精神能力最早在原始野蛮人身上发露出来 ,原始人用这种诗性智慧创造了他们适以自存的形形色色的文明形态 :神话 ,宗教 ,艺术 ,政治体制等 ,并接受这些文明的洗礼 ,形成文化与人类自我交错互生、变动不居的大历史格局。此文以维柯《新科学》的阐述为根据 ,梳理了诗性智慧如何由最初纯粹的激情冲动进行文明与自身的同步创化 ,逐步生发出理性观照意识并进而达到理性与感性并运互生的过程 ,向读者清晰地呈现出一条诗性智慧的历史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5.
从“爱智慧”的角度理解哲学,其前提是必须搞清“智慧”是什么?应该从历史的,语义学的角度以及从知识、才能与智慧的关系中理解和把握智慧本身。智慧并不就是哲学,哲学智慧也不同于常识的和科学的智慧,哲学智慧是“大智慧”、生存智慧、“酸性”智慧和精神境界。基于“智慧贫乏”的时代事实所提出的“恢复智慧”和“重返哲学的智慧本根”,本质上应是回归“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   

6.
"诗性智慧"是一扇通往古代文化形态的窗户,它的出现是古代文化形态敞亮与解蔽的契机。着力分辨中西文化谱系早期"诗性智慧"的根本区别,通过文字与思维心智结构的剖析,经由"诗性智慧"载体的判断,对中国"诗性智慧"的民族特色和早期生成状况进行本源性的审视。  相似文献   

7.
诗性智慧是人与生俱来的创造性的精神能力,它物化为艺术文本时,文本的结构便具有了诗性智慧的特征.艺术文本的意义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如何”写.  相似文献   

8.
从“诗性智慧”看中国传统的诗性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柯在《新科学》中用“诗性智慧”描述人类早期的思维方式,原始人凭借想像、感觉和情感来认识世界。在中国的诗性文化中,人们的思维也体现出诗性智慧的某些特质,如重类比、象征、推崇想像、整体直观等。  相似文献   

9.
塔尔科夫斯基电影丰沛的诗意,既不同于散文电影,也不同于原苏联“诗电影”。从词源学的角度,对诗的发展作历史梳理,可以看出诗是人类原初时期的创造性产物,是人类本源性的创造力、想像力的展现。塔尔科夫斯基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建立他的电影观的。他将诗看作是一种生命的哲学指南,认为影片创作应该借助人类生命本源的想像力,创造影像的诗性智慧。他的影片将自然的真实与心灵的真实直面相对、互动、共震,为电影审美创造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从人类发生角度看 ,中国文明起源于原始食物资源系统的破坏以及食物的再分配过程 ;从历史角度看 ,它正发生于从青铜时代到轴心时代这一历史进程 ;从精神方式角度看 ,它根源于原始诗性智慧的崩溃和重建活动。从物质生产、人自身生产与精神生产三种角度看 ,中国文明有它自身的本体内涵 ,它与世界其他古代文明有着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犹太智慧文学以诗性的审美而非抽象的说理呈现出来,在宗教话语中蕴含了美学思辨,又通过训诲诗、抒情诗、哲理诗等展示出与众不同的诗化色彩,同时运用哲理和诗意的纹花建构起具有独特内涵的审美意蕴。犹太智慧文学为《圣经》的宗教美学范畴注入了新的元素,在实际生活和文化传承中获得了良好的效应。  相似文献   

12.
大众消费文化的急骤繁荣,使社会各方面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入社会转型期,这构成中国文学想象的时代前提与历史契机.这是一个实践立法的时期.由此形成两幅代表性想象图景,即文学边缘化想象图景与文学的后现代想象图景,这两幅图景各坚持既在理性的模式化与非理性的非模式化,它们各执一端但都与时无补.文学想象的时代性超越须坚持海德格尔所说的"生命关联"与"时间统一".文学史证明,历史上非凡想象总是从历史纵深升起.文学想象的有效性在于其理性根据,胡塞尔称这种理性根据为"经验关联体".以大众消费文化繁荣为重要特征的社会转型使既在理性即"经验关联体"获得了被悬置的时代可能性,这为维柯所说的造成想象超越的"诗的智慧"的活跃创造了条件.既要反思于既在理性又要激发非理性的"诗的智慧",两者兼备的文学想象主体眼下尚待形成.  相似文献   

13.
一代国学宗师王国维以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传奇之人生彪炳青史。然而有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言,王国维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独特的诗学智慧建构了诗学境界论,建构了“古今之成大业、大学问者”必经的“三种之境界”。尽管古今中外先贤已然提出了种种振聋发聩的“三境界”理论,然而自王氏之论横空出世,遂关千古境界之口,因为王国维这三个境界积淀了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也体现了典型的中国式诗学智慧,并已成为后嗣学人踽踽前行的生命坐标。  相似文献   

14.
1787-1798年,对诗歌的共同兴趣使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成为近邻,密切往来,相互借鉴,创作了奠定他们诗人地位的佳作。但由于诗人气质迥异和诗歌选材的不同,他们分别选择了超自然题材和日常生活题材,相似的诗歌中存在巨大差异。《古舟子咏》和《退役兵》就典型地反映了两人在诗歌上的共同探讨和合作,忧伤明智或欢乐明智的诗人气质与诗歌主题。  相似文献   

15.
维柯是18世纪意大利启蒙时代的哲学家,其历史哲学、文化哲学、文化人类学等思想在世界近代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维柯《新科学》中的民政世界、诗性智慧和天神意旨这三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其独特的人文主义思想。维柯与西方人文主义传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他的人文主义思想继承了西方人文主义传统,开创了人文主义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苏州园林与生存智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苏州园林的景观特点以及蕴涵其中的生存智慧。指出了苏州园林优美的生态环境、精雅的人文环境与"心斋"、"坐忘"的超功利人生境界相结合,构成了人类"诗意地栖居"的最优雅的文明实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