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元曲选》中方位短语作动词宾语、介词宾语是其常见的功能。方短作动词宾语时 ,就与不同类别的动词发生了不同的联系 ,据此将方短所表示的处所大致分为表存在、判断、前往到达、前来所达、返回、由外至内、由内达外等类。方短作介词宾语构成的介方短语入句后主要作状语、补语。当其作状语时可表处所、时间、处置对象等 ;当其作补语时主要表处所。方短作介词宾语就与不同介词、动词有着较复杂的、直接的联系 ,尤其是方短表示的空间位置的意义与介词、动词的不同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关系 ,由此可分出所在、所到、所从等类。与方短发生联系的介词不多 ,但不少介词具有多种作用 ,有的介词仍具有明显的动词意味。这也反映出元明之际部分介词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2.
语法学界一向认为动词"吃"、"喝"可以带工具格宾语,但文章认为动词"吃"、"喝"在一般情况下不能带工具格宾语,"吃大碗"、"喝小杯"类的短语中的"大碗"和"小杯"实质上是数量格而不是工具格。文章从句法和语义、语音三个层面论证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把"的宾语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个平面的理论,分析"把"的宾语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许多新的特征."把"的宾语不是动词的宾语前置,不是"把"后小句的主语,也不是后结构主语,它就在"把"后,是介词"把"的宾语;"把"的宾语是受动词支配和影响的成分;它不应当分析为主题.  相似文献   

4.
同源动词包括非宾动词和非作格动词。非宾动词的同源宾语实际上是个副词,占据附加语位置.无格特征核查要求。在同源结构中,非作格动词由名词衍生而来,同源宾语是该名词的拷贝,占据动词的内部题元位置,有格特征核查要求:通过与Tr合并,名词N派生为动词,其拷贝与Tr形成核查关系,由Tr核查其宾格特征。  相似文献   

5.
很多人认为同源宾语结构中的动词为不及物动词 ,没有赋格的能力 ,所以其后所接的名词短语 (NP)不是动词宾语 ,而是无格的附加语 (adjunct)。因为有格的名词或名词短语 ,必须符合θ准则 (θ -Criterion)和经受格鉴别式 (Case-Filter)的鉴别 ;而附加语无格 ,不要经过格鉴别式 ,而且不在θ准则的应用范围之内。文章试图通过对这些观点进行分析 ,结合乔姆斯基的管约理论 (Government-BindingTheory)和对动词语义结构的分析 ,认为同源宾语由该结构中隐含语义因子 [CAUSE]赋予宾语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这样的一种动宾结构——“动词 +复杂宾语”。在这种动宾结构中 ,动词所带的宾语必须是一个名词性偏正词组 ,也就是说 ,宾语中的定语是必现的。这种“动词 +复杂宾语”现象主要是动词和宾语互相制约的结果 ,这种制约不但体现在语法上 ,而且还体现在语义、语音和语用上 ,其中 ,语义在大多数场合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大量例证的基础上,对英语五种基本句型之一的SVo0句型从动词词义和宾语表达形式角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了其句型转换规律和转换限制以及转换时介词的选用,指出了“间接宾语+直接宾语”结构与双直接宾语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所字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多有使用,但无论在句法结构还是语用功能上都体现出与古代汉语中的所字结构不一样的特征。“所”在现代汉语中具有指别性、总括性和主观评价的语用功能。“所”后的动词最常见的是心理动词、感官动词、获取义动词、经历义动词以及生成义动词。所字结构作主语和宾语时,句中谓语动词常常是系动词,其作介词宾语时,介词常常是比较义介词和处置义介词。这些特征都是与所字结构的语用功能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9.
论英语双宾结构的句法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生成语法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双宾结构和与格结构的生成过程.认为双宾结构和与格结构之间不存在转换过程,它们都是基础生成(base-generated).同时,证明了用Larson的动词壳假设(VP shell)能够比较有效地解释双宾结构的生成过程.另外,通过对比主语和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发现双宾结构中的主语和间接宾语与直接宾语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语义关系--"控制权"转换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代体宾语的语义搭配与生成机制存在自身的逻辑规律.本文从语言认知的角度,以“自主-依存生成框架”为理论模型,在相邻(相似)的牵引下,对语言“V-O(代体宾语)”现象的搭配内容进行认知识解.代体宾语语义搭配存在四重维度结构关系,即动词性成分V和代体成分On之间的目的-工具关系,因-果关系,动作-方式关系,整体-部分关系.代体宾语新创结构的语义生成以依存成分[V+O1]为生成基础,最终回归到说话人意向的自主性,完成了代体宾语的生成.  相似文献   

11.
空语类是乔姆斯基在对英语、西班牙语等欧洲语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具有一定的语法语义作用、但不具有语音形式的语言成分。对于汉语空宾语的归属问题有不少争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简单句中的空宾语受主语约束的现象,并指出这类空成分同样可以纳入乔姆斯基的空语类的四种分类之中。  相似文献   

12.
介宾内容后置现象摭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宾内容后置致使不及物动词的语法特征悄然发生了变化,原来作状语的介宾内容位移于不及物动词之后而作了宾语,不及物动词在具体运用中具有及物动词的某些语法特征并变成了有"系"动词.介宾内容后置实际上是古代汉语句式的一种继承和张扬.  相似文献   

13.
文章简要评述了格位理论,涉及Jacobs和冯胜利等人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对英语和汉语句子中的双宾语所处位置及其变动作出解释,并指出该理论在解释双宾结构中的不足与局限。  相似文献   

14.
从语法领域语义平面角度,对典型式兼语句"N1+V1+N2+V2"的第一个动词V1从语义类型,即祈使意义、认定意义、情态意义、协同意义、导致意义、交接意义和存在有无意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从语义价的角度,对V1的二价动词和三价动词的运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作为二价动词,V1主要表示及物动作、性质和部分感估意义。作为三价动词,V1是动作动词,连接三个强制性成分。  相似文献   

15.
汉语主题结构中的空语类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空语类一直是转换生成语法的中心课题之一,生成语法学家认为空语类的存在具有心理现实性。深入了解空语类的性质是揭示汉语语法结构特点的关键所在。汉语主题结构中都存在大量的空语类,文章拟从英汉对比角度,阐释汉语主题结构的生成方式,进而在此基础上,分析汉语主题结构中空语类在分类、分布和所指等方面的特质。  相似文献   

16.
动词体是俄语语法中有争议而又最复杂的问题。本文提出体的划分和使用应以语义、语境为标准;体的实质是一种词汇-语法范畴;体的用法分为一般用法和转义用法;绝对用法和相对用法;变体用法等。语言学界流行的所谓"内在界限"的标准不能作为体的划分和使用的唯一理据。对体的研究应以动词词组、句子及上下文为整体对象。  相似文献   

17.
台湾地区使用的普通话与现代汉语①不完全相同,比较明显的区别在于“有 动词”的特殊用法。现代汉语中“有”的宾语一般应为名词,只有少数双音节动词可以做“有”的宾语,而且有诸多限制。可在台湾普通话中,却几乎所有的动词结构都可以用在“有”后面。此时的“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是“完成体”的标记。我们将这种句式的结构和表达的语法意义进行分析,并尝试分析这种句式产生的原因,预测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