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家校合作是学校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家校合作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英美三国在进行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过程中十分关注的教育话题。三国在家校合作背景、合作目标、政策引导、家长组织和合作方式方面具有趋同性,但在组织性、信念和学校文化整体建设中表现出差异性。我国应在借鉴英美经验的基础上,推进家校合作的实质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只有学校、家庭密切配合,优势互补,协调一致才能形成一致的教育合力,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目前我国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有:合作内容狭窄、合作水平偏低、缺乏本土化的合作方式、对弱势群体的研究不足。为此,必须唤起家长与学校的合作意识,提高教师、家长的合作能力,加强各部门监督指导,促使家校合作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按照"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行、社会多方参与"的总体思路开展社区服刑人员矫正工作,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服务是其中重要一环。本研究通过对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系统的分析发现:在社会层面,上海市形成了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化社会支持体系;在社区层面,社区非政府组织是社会支持服务体系的主体;在家庭层面,家庭是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服务的主体;在个人层面,专业社工是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服务的主体,社会帮教志愿者发挥辅助作用。在此多元化社会支持系统中,各主体都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了多种形式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4.
以学习化社会为背景,以终身教育为基础,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大教育已成为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工作.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全美家校合作联盟研究中心主任乔伊斯·L·爱普斯坦提出了交叠影响域理论,提倡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中建立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新型伙伴关系,并建立了实践框架,开发了合作项目,取得了实效.该理论对我国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作共育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家庭教育是人类一切教育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孩子今后的成长。社会的大环境使得许多家长面临"生子容易,教子难"的困惑,也有不少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工作缺乏理解和支持。如何使家长更好地掌握育儿知识。如何更好的增进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家长了解当前最新的教育理念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动态,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如何积极争取家长和社会的理解支持,全面营造有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这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我校必须要思考的工作内容之一。审时度势,我校以"开门办教育,家长进学校"为抓手,拓宽渠道听民声,集中民智办教育,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抓好原有家校合作工作面上定期的有: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评选表彰优秀家长、"家校通"平台、"走进家庭、走近学生"全覆盖家访和回访工作。点上定期的有:每周四下午家长接待日,有校行政成员为全校家长答疑解惑协调解决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老年照料问题逐渐凸显。从英国、美国、日本和我国香港的实践经验来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参与老年生活照料服务的模式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老年服务的主要方向。我们要建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关系,离不开政府对非政府组织在行政、法律、资金、舆论宣传等方面的支持以及非政府组织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我们应有步骤、分阶段地开展老年生活照料服务事业,以建立科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照料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南京市4所小学555名4~6年级小学生自填式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家庭因素显著影响流动儿童的学校融合,父母越关心子女学习、与老师交流越多、对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越支持、越注重亲子间交流以及父亲对孩子的管教越多,流动儿童的学校融合度越高。但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影响流动儿童学校融合情况。据此建议政府依托社区,开办流动儿童家长学校,改善流动儿童家长的家教素质;学校教师需消除"刻板印象",增加"问题学生"的家校沟通,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素养。  相似文献   

8.
美国是一个实行分权制的联邦国家,政府处于营利部门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站在更高层次上,通过政策调节、法律制定和财政支持来实施宏观调控和管理.本文通过分析美国社区非政府组织发展原因、类型、运作管理模式及其功能并从中得到启发,提出了以非政府组织为主导的美国社区公共行政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从系统论的观点认识产学合作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合作教育是一个全新的、复杂的教育模式,是由学生、学校、企业和政府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个开放系统.产学的横向的互惠、互利、互动是推动产学合作教育发展的内部动力机制;建立相应的管理与协调组织网络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是产学合作教育顺利运行的工作机制;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导向和法律支持是发展产学合作教育的外部动力机制.三者有机地结合是推动产学合作教育持续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家园合作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构建协作平台加强家园联系互动,广泛开设家长学校,利用信息媒介开展家长教育,吸纳家长参与教育管理与政策决策。同时,加强立法保障和支持家园合作,加大经费投入引导,实施项目化建设和评估,注重发挥社区、非政府组织的协同作用,重视扶持弱势群体家庭教育。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中,应积极借鉴国外家园合作的先进经验,加强政策保障,完善指导服务网络,发挥信息技术和社会团体作用,加强舆论宣传,激发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意识,构建家园合作的有效合力。  相似文献   

11.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2.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3.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技术消费是技术品、技术服务进入消费领域的主体经济行为和个性创造过程。如果把工业遗产看作是工业文明的历史凝固物,那末工业遗产的技术消费遗存编码就构成了他的精神内核和遗存标志符号化系统。从技术消费角度解读工业文明的孑遗,从技术消费价值认知过程探索工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内涵将是一个有学术前景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苏共亡党的原因很多 ,但最重要的是没有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 ,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 ,削弱乃至丧失了执政的能力 ,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也葬送了党的自身。从党的先进性视角 ,解析苏共亡党的深刻教训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当今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已成为构建现代宪政法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运行法治化将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探索,经历了三个前后相继的认识阶段,即毛泽东的"基本矛盾动力论"、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和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论",反映了党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基本矛盾—改革—创新的动力轨迹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探索历经艰辛,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