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当前课程改革给我们每个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以主题活动为主的课程内容符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关注的是幼儿的兴趣、自主、需要、创造,突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新思想,与区域活动所突现的教育理念相吻合。将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进行优化整合,会使主题在开展实施过程中,其区域设置更加灵活,并随主题的目标和幼儿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教师根据主题活动开展的内容设定相应的目标并将其融入到各个区域中,让幼儿在各个区域的活动中去实现目标。教师根据主题活动开展的进程,将大主题中的小主题设为多个区域,在各个区域中投入与主题内容相应的探究材料让幼儿去操作、表现、和探索。使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得到宽松、自主、个性化的发展。一、材料———让幼儿在动态的环境中得到发展。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目标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的。材料的引导性不是教师的语言指点,更不是教师代替幼儿操作,而是内化在材料中的“引领”线索,给幼儿的探究起引导作用。不同材料幼儿的操作方法也不相同,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取的知识经验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必须以幼儿为主体,在区域活动材料的选择上应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考虑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根据主题活...  相似文献   

2.
“生活即教育”。在幼儿园实施主题活动中,应充分挖掘幼儿的生活资源,捕捉幼儿的生活经验,顺应幼儿的生活规律,在主题的产生、内容的选择、目标的制定、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加以有效的整合,不断充实和完善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3.
在故事剧表演活动中,成人应转变“演出至上”的观念,重视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创造条件从生活实际中挖掘幼儿兴趣点形成故事剧表演主题,并引导、支持和鼓励幼儿在生活中、游戏中充分体验故事剧中的情节,以此构建以幼儿为主体的故事剧表演活动。教师在故事剧表演活动四个环节的角色与作用分别是:主题选择,丰富经验与适时介入;情节体验,关注焦点与有效引导;故事排演,以“玩”代“练”,激发童趣;分享评价,重视参与,关注过程。  相似文献   

4.
当前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顺应幼儿的学习特点,以幼儿为主体的自主活动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幼儿园对自主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方法、评价方式等范畴的实践进一步明确,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难以调和的症结点。以自主活动的主要特征为主线,从活动平台的“自然”与“人文”的环境建构,活动主体的“自主”与“引导”的交互建构,活动架构的“显”与“隐”的内在建构,活动获得的“量”与“质”的发展期待四个维度加以剖析,可以帮助学前教育工作者系统、深入的理解幼儿园的自主活动。  相似文献   

5.
教育戏剧与戏剧教育不同,教育戏剧是以教育而非演出为主要目的的戏剧,是作为教育手段的戏剧。在幼儿自发性戏剧游戏活动、以“戏剧”形式为主的即兴创作活动和以“剧场”形式为主的即兴创作活动这三种戏剧类型中,教育戏剧定位于以“戏剧”形式为主的即兴创作活动。教育戏剧在教学上的发展经历了“以人为中心”到“以问题为中心”再到“以科目为中心”的三个阶段。美国偏重戏剧的艺术价值,主要以创造性戏剧为主;而在英国偏重戏剧在教学上的工具价值,强调利用戏剧来统整教学及实现教学目标。教育戏剧在幼儿园的发展形成了两个类别四种形式:在以幼儿自发性戏剧游戏为主的类别中,包含了随机性的戏剧游戏和主题引导的戏剧游戏;在以教师安排的戏剧教育活动中,包含了议题性的戏剧教育活动和创造性的戏剧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6.
角色区环境作为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幼儿的个别化学习和社会性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采用马赛克研究范式,并结合观察和访谈教师以探究“儿童的视角”下幼儿园班级角色区环境特征。研究揭示了“儿童的视角”下班级角色区环境的图景:材料应漂亮、丰富、可互动且有幼儿元素,主题应能体验社会情感并符合幼儿兴趣、贴近幼儿生活,空间布局应兼顾封闭与开放,环境布置应整洁、情境化、可互动,规则应生活化、直观化。因此,应注重材料的互动性、美感和数量,增加环境中的幼儿元素;重视角色区的社会情感体验和幼儿主体性彰显,关注幼儿经验和思维特点;空间布局要兼顾封闭和开放,注重环境布置的整洁、情境化。  相似文献   

7.
儿童是自然之子,但目前儿童正与自然渐行渐远,自然教育势在必行。借鉴生态学对影响个体发展生态环境的研究,可以将幼儿教育生态系统相对划分为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为更好地实施自然教育,1)需要梳理幼儿家庭、幼儿园以及社区中的自然资源;2)依据自然资源的多样、生成等特性,分析自然活动组织的特点和方法;3)基于资源的生态分布,因地制宜,依循幼儿的生活事件和问题生成活动主题,依据主题准备和整合所需的各种资源,在自然环境创设、自然材料投放、自然课程实施中生成合乎幼儿需要的自然活动。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体育游戏是幼儿园中幼儿进行身体活动的主要途径和实践方式,绘本可以起到丰富幼儿园教师开展体育游戏活动的作用。基于NVivo12.0质性分析软件,筛选50本体育运动主题绘本,结果发现,此类绘本围绕运动知识、运动技能、运动情感三大核心节点。将体育运动主题绘本融入幼儿园体育游戏,可以丰富幼儿的运动知识,提升幼儿的运动技能,吸引幼儿的运动兴趣。由此进一步提出幼儿园体育游戏应基于“适龄点、适读点、适用点”——扎根于幼儿发展、契合于幼儿兴趣、服务于幼儿教育的选择与应用运动主题绘本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幼儿园高度重视开展幼儿品格教育。以漳州市长泰区实验幼儿园中班户外主题活动《小勇士闯关》为例,建议应明确培育幼儿勇敢品格的发展目标,精心设计与组织开展户外主题活动,致力优化幼儿园户外主题活动实施策略,循序培养与有效提升幼儿勇敢品格。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幼儿教师在开展创新美术活动的时候,流于形式的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幼儿得不到自己喜欢的活动主题、活动材料,另一方面教师牢牢掌控创意美术活动的过程、方向、环节。这样幼儿的天性难以在创意美术活动中得到释放,仅仅在按部就班的活动要求中模仿完成美工作品,无论是实践能力还是创新思维都得不到培养。  相似文献   

11.
以“爱情”为主题的童书不胜枚举,不免令人困惑:“儿童也有爱情吗”?通过阅读相关童书并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儿童爱情观,结合现实生活中儿童“爱情”的表现,可以发现:儿童的“爱情”虽受成人文化的影响,但与“早恋”、“性”等无关,而是孩子向他人表达的真诚而美好的善意。所以,当成人面对儿童的“爱情”时,应转变观念,正视儿童的“爱情”;可以借助童书,守护儿童美好的情感;也要身体力行,引导儿童学会爱。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中国话剧舞台上的“宏大叙事”仍然以对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演绎为主,先后出现了多部以纪念革命历史、重温革命记忆、传承革命精神、弘扬革命文化为题旨的舞台精品剧目。剧作者/导演普遍以“情感表达”作为切入革命历史题材的方法与策略,凭借对革命历史的“在场性”叙述与革命英雄的“人性化”塑造,完成了对先前剧目题旨内容趋同现象与排演模式固化问题的突破。这些基于“人文立场”与“微观视角”的创新对今后同类题材话剧的创排提供了以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三角诈骗”作为新型诈骗模式的一种,凭借其将受骗人与受害人相分离而区别于传统一元诈骗行为结构。关于“三角诈骗”中的处分问题,刑法学界虽有着深刻的讨论,但至今未能形成共识。在“三角诈骗”的行为模式中,受骗方是否具有处分权能、是否作出处分行为则成为诈骗罪与盗窃罪的最主要的分水岭。因此,在“三角诈骗”中,对受骗方的处分权能来源问题的探析就十分重要。明确处分权能的来源,能正确认定受骗人的行为是否属于有权处分,继而对认定“三角诈骗”的性质能提供一条有力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晋代诗人陶渊明的辞赋《归去来兮辞》虽已被从多重角度分析讨论,但从语言学角度对其生态意蕴的解读还不多见。文章以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从生态话语分析的角度对其进行语气及情态、及物性和主位系统等多层面解读,研究发现,祈使语气将诗人“主客二分”,刻画了热爱自然的“主”和留念官场的“客”,疑问和陈述语气以及高情态操作词凸显了“主”对 “客”辞官归田的规劝;动作、心理和关系过程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趋向意动、热爱的情感和同化的认知; “主”、非人类生命体和物理性要素充当主位凸显语篇生态性。   相似文献   

15.
家庭环境作为婴幼儿生存与发展的主要环境,对婴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本研究运用《婴幼儿版家庭环境评估量表》(HOME-IT)对我国农村地区的家庭环境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农村地区婴幼儿家庭环境质量总体水平较低;与父亲相比,母亲与婴幼儿家庭环境质量的关系更为显著。此外,“留守”与“多子化”现象对农村婴幼儿家庭环境质量存在影响。政府须加快家庭教育法制化的进程,对家庭环境进行针对性干预,逐步将其纳入公共服务的范畴。  相似文献   

16.
“衔玉而诞”之内涵——论贾宝玉之“玉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 《南都学坛》2006,26(1):40-47
《红楼梦》中贾宝玉“衔玉而诞”的情节设置,显示的是作者对宝玉“人玉合一”的君子形象的巧妙构思,象征的是贾宝玉“有玉之德”的内涵。贾宝玉不仅有“玉树临风”的容止之美,还有“温其如玉”的性情之美,更有“玉洁冰清”的品德之美。作者如此设计贾宝玉怪异的出生,也是在借此强调贾宝玉性格、品德生成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及其对他的肯定和赞赏。贾宝玉形象寄托了作者改造人生、改造社会的理想。  相似文献   

17.
《民法典》中的“居住权”规范蕴含着浓厚的宪法元素。宪法社会主义原则和基本权利条款是民法居住权保护的价值基础,也构成民法居住权解释的背景规范。遵循基本权利处分、基本权利限制、基本权利冲突等宪法原理,居住权的处分受到除当事人约定之外的一定限制和宪法“济弱性”的保护。法院在处理公民居住权与其他公民权利冲突的民事案件和国家基于公共利益对财产实行征收征用的行政案件中,应从宏观层面上培育宪法意识,并在微观层面上区分宪法在“裁判依据”和“裁判说理”中的不同效力定位,准确地以宪法基本权利原理解释和指导民法居住权规范的适用。   相似文献   

18.
莫言《红高粱家族》中有两个相对独立的小故事——耿十八刀和成麻子的故事。这两个貌似对“主故事”完全不起作用的“宾故事”,一方面对《红高粱家族》主题起到平行说明效果,即强化了“轮回思想”与对英雄的“荒谬化”描写;另一方面也是对《红高粱家族》主题的补充,即对民间生命激情局限性的深思以及关于在某种制度下人的“动物化”的思考。这两个小故事有着与《红高粱家族》相左的主题,即体现了生命力的局限性与社会现实对生活的最终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婚礼仪式对人进入新的角色有一定的文化塑造作用。在婚礼歌谣中,作为相互邀约手段的歌谣,因为仪式的狂欢化而体现着狂欢的主题。吴越婚礼歌谣中表达的这种狂欢种类繁多,有的表达了身体的解放,有的表达了以“性”的狂欢,有的表达则以语言为主的狂欢。在吴越婚礼歌谣中,狂欢化主要体现在以“性”为描写对象的狂欢化主题;以夸张为重要特征的狂欢化的体语言;以“歌”“谣”结合的狂欢化体裁。通过婚礼歌谣的念诵,可以缓解新娘的不适、思念或欢悦之情,宣泄内心的不安,达到身心的平衡,因此,具有一种“狂欢化”的“叙事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朱子理学美学人格美育在继承儒家仁学化育思想的基础上有独特的发展,其人格美育的化育之道主要是承继儒家的命题,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和“游于艺”;其化育之方则表现为“学”、“践”、“养”、“化”等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