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注是中国明清时期国四大汉文伊斯兰译著家之一,其伊斯兰思想的来源是多元的。本文认为,由于中国伊斯兰教的正统伊斯兰教传统以及经堂教育在兴起过程中与苏非主义的密切结合.伊斯兰正统与苏非主义构成了马注伊斯兰思想的重要信仰基础。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苏非主义在元代传入中国,明代以后大量苏非著作从各种渠道流传国内,明末清初一些苏非著作被列为回回经堂教育的必修科目和参考书目。随着回族内部“汉文译著”活动的兴起,一些苏非经典又被译为汉文。同时西北甘宁青穆斯林社会受新疆依禅派和中西亚苏非派影响,很快形成了门宦制度。门宦制度的确立改变了自唐宋以来在西北穆斯林社会形成的教坊组织制度,门宦被称为扩大了的教坊,组织程度更高,组织方式也呈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将印度禅法改造成中国禅宗,反过来它又极大地影响中国文化。禅诗是这种影响的重要体现。苏非是伊斯兰教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思想派别,苏非文学是其重要产物。禅宗、禅诗与苏非、苏非文学有极大的相似性,又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通过介绍与比较,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和认识禅宗、禅诗和苏非、苏非文学,为比较文学、比较文化研究提出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波斯伊斯兰文化在中国伊斯兰文化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一面,其中的苏非主义哲学,对中国回族穆斯林哲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在系统分析明清之际中国回族穆斯林知识分子发起的"以儒诠经"的文化运动及其代表性人物刘智、马注、马德新哲学思想中的苏非主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云南马注、马德新的伊斯兰哲学中充满了波斯苏非的"万有单一论"思想,他们的"万有单一论"哲学,在中国回族社会的传播中,作出了特别的贡献.云南是苏非哲学与中国儒家哲学融合与传播的重要中心.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教苏非神秘主义在新疆维吾尔族发展历史中形成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方面苏非思想影响下的诗歌繁荣,作品流传千古;一方面苏非领袖和苏非教团进入政治和社会生活领域,影响了很多维吾尔族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然而历史上曾居主导地位的苏非和苏非教团活动,在现代社会中受到越来越多正统派信众的批判,日趋衰落,或成为民间性活动,不再如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政治性影响,而诗歌却一直在传唱着。  相似文献   

6.
伊朗是伊斯兰苏非思想和苏非教团形成的重要地区,许多著名的苏非学者生活于此.波斯祆教文化为伊胡苏非思想的产生,为苏非主义从禁欲到神秘主义的转变,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伊朗处于伊斯兰统治的边缘地区,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为苏非教团的发展提供了机会.蒙古人统治前后,诸多苏非教团产生,苏非道堂在各地修建起来.在伊朗历史上,苏非主义与什叶派的关系问题,以及苏非教团的地位和社会功能问题,引起了什叶派乌莱玛和教法学家的争论,这也证明了苏非主义在伊朗宗教生活中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自1978年以来,我国学者在伊斯兰苏非主义研究领域取得了不少成绩。依据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著作和翻译著述从苏非主义的思想、历史、文学等方面来评述30年来我国学者研究苏非主义所取得的成果。同时也可以看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凤凰”是汉文化传统中的祥瑞之鸟,在伊斯兰教苏非文学当中,也有一种具有宗教意蕴的神鸟“西摩革”(Simurgh),二者在来源与象征意义上有相似之处。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临夏砖雕当中,凤凰图案频繁出现,并成为伊斯兰教拱北建筑中的一种砖雕主题。这种现象是伊斯兰教在中国“地方化”(localization)的表现,是回族苏非门宦创造性运用汉文化资源的一个案例。这进一步证明伊斯兰教同任何其他宗教一样,具有丰富多彩的地方化样式。  相似文献   

9.
宁夏同心县城清真大寺的建筑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心县城清真大寺,座落于同心县旧城(旧称半个城),是宁夏境内建立年代较久、建筑规模较大的一座清真寺。它在南部山区的穆斯林中影响很深,历史上曾是南部山区宗教学术活动的中心,经堂教育很发达,有不少知名的宗教界人士,曾在这里求过学。  相似文献   

10.
据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湖北全省有回族7万多人,主要分布于江汉平原及鄂西北地区。建国以来,湖北回族教育虽有较大的发展,但与全省教育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本文试图对湖北回族教育的历史、现状作一简要的论述,并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意见,发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1 早在明末清初期间,胡登洲的三传弟子马铨(字明龙,1596—1678年)在其家乡武昌传经授业,这是目前有资料可供稽考的湖北回族创办经堂教育的开始。马明龙著有《醒已省悟》(一说《认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苏非神秘主义与《天方性理》的理论渊源关系 ,指出《天方性理》是一部以伊斯兰教的神秘主义为核心 ,宋明理学的术语为表述手段 ,“内伊外儒”为基本特点的伊斯兰教教义学——哲学著作。同时指出不能将苏非神秘主义对回族的历史影响局限在门宦方面。事实上 ,苏非神秘主义在回族历史上的影响非常广泛。四大门宦只是苏非神秘主义在回族中制度化的产物 ,苏非主义在学理上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天方性理》等一批回族伊斯兰教著作当中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化的社会环境中,苏非教团仍在伊斯兰世界的一定范围内持续地发挥着作用和影响。它发挥作用的领域主要包括:苏非教团仍是民间宗教生活的基础;苏非教团是反对殖民统治的重要力量;苏非教团有助于帮助穆斯林应对现代社会对伊斯兰教的挑战,从组织上和知识上为穆斯林提供灵感和启发;苏非教团仍是当代社会伊斯兰教传播的重要力量。同时,苏非教团的现代化趋势也不可避免,苏非教团正在经历着多种现代化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云南小乘佛教奘房教育和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各有其独特性,这两种寺院教育一方面传承了宗教文化,另一方面为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今天,虽然经堂教育走向了衰微,奘房教育也被常规教育所取代,但就其当时发生和发展的情况来看,有其合理性,我们应对其所起过的作用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14.
10世纪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维吾尔古典文学文本多受伊斯兰苏非神秘主义影响,甚至形成了一种神秘书写传统,以诗歌为重要载体反映维吾尔人的生活与思想。  相似文献   

15.
清道光十一年(1831),湖南巡抚吴荣光创办湘水校经堂,设于今船山祠处,并亲题门额。湘水校经堂是以研习汉学为主的学校,吴荣光创办湘水校经堂的目的是为了矫正当时书院教育中专重科举仕进的陋习,培养通经史、识时务的经世致用人才,树立新的学风。培养的著名学生有郭嵩焘、左宗棠等。湘水校经堂在岳麓书院内办学前后共45年,清光绪元年(1875)从  相似文献   

16.
门宦作为伊斯兰苏非神秘主义涵化中国宗法体制的产物,系中国伊斯兰教一种重要的社会存在,嘎德忍耶门宦作为中国四大门宦之一,以其独特的出家人制度及修行方式受到关注。嘎德忍耶出家人制度是将坚忍守贫的苏非戒律制度化、体系化的方式之一,以前学界将这一制度“佛道化”是有偏颇的。  相似文献   

17.
江藩是清代著名汉学家,在《汉学师承记》中,他第一次流露出划分乾嘉汉学为吴、皖两派的思想。章太炎认为江氏在此书中对戴震多有批判之辞,存在“扬吴抑戴”的倾向。然而,通过考察该著中戴震、洪榜、孔广森的传文、《经师经义目录》之内容以及其中围绕《孟子字义疏证》所展开的一系列论述,《汉学师承记》确然体现着江藩较为明显的“尊戴”思想。  相似文献   

18.
经堂教育是中国式的经院化伊斯兰教育,自身具有革新特点,革新是中国伊斯兰教育的生命力所在。今日中国的伊斯兰教育应该保持其革新传统,认识到教育实体、形式、手段、目标的多元化是中国伊斯兰教育的大势所趋。中国的伊斯兰教育必须面对跨学科的挑战,朝着知识的伊斯兰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敷荣先生是我国当之无愧的师范教育专家。1928年到1998年的七十年间,他的师范教育思想先后经历了美国民主教育思想的熏染,抗战时期的教育救国实践,新中国成立后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改革开放后中西合璧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四个阶段。先生在强烈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的推进下,形成师范与学术综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国与西方文化融合,传统与现代整合的师范教育思想底色。这种底色上凸显的师范教育思想内涵师范与学术融合的属性观、经师与人师合一的目的观、个人与社会兼顾的课程观、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观、开放且终身持续的体制观。先生的师范教育思想体现外融中西,内通古今的特色,必将对延续师范教育传统,反思教师教育现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试论明清时期回族文化特质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文化是由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而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体系。始于明清时期的经堂教育、汉文译著活动以及门宦的兴起,使回族伊斯兰文化特征得以保持,并对回族日后的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