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类的科学活动是历史发展的,理论思维与科学研究的方法也是历史发展的,存在着明显的变异。如果用德国古典哲学的术语来说,悟性(或译“知性”)的活动与理性(辩证思维)的活动两者不同:前者的基本特点是局部地、固定地、分隔地、抽象地研究被认识的对象;后者的基本特点是整体地、流动地、统一地、具体地研究被认识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传统的道德悟性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悟性认识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内容。一般说来,悟性认识是主体以其认知图式对对象(包括主体自身)的一种直接性、有机性和非描述性整合方式,它常能实现主体与对象的相融、合一状态。相应地,道德悟性认识也就是主体对道德本体或律令的一种悟性把握方式,并达至这种主客一体化的人生境界。与其他的悟性认识相比,中国传统的道德悟性认识有两个较为鲜明的特征: 其一是比附性。中国古代思想家为了论证道德规范和人伦体系的合理性,在道德认识活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思维发展的线索,各有不同,分别以三四世纪与十五六世纪为界。近代以来,西方思维科学得到迅速发展,被哈利博士划分为八大阶段。本文着重谈后两个阶段的意念性思维与悟性思维,揭示思维方式的突飞猛进对人类文明的重大影响,以此观照中国今日思维科学的发展。 历史与思维方式;;感性—理性—非理性;;意念性与悟性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理论性研究首先面对的是认识问题,主要是教育思维的问题,这种研究具有独特的自悟性,并以原创性研究为其主流。教育的理论性研究的自悟性渗透在理论性研究的共性中,即渗透在直觉和顿悟两种思维方式中。直觉和顿悟都需要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提供线索,直觉需要的线索来自思考对象之内,顿悟需要的线索却来自思考的对象之外。  相似文献   

5.
历史与历史学新理解论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历史是现在以前(人类社会)的客观实在及其反映。一秒钟以前的也是历史。历史的二重属性为客观实在性与可知性,前者为根本属性。历史的结局和影响可以改变和补救。历史学是研究现在以前的客观实在及其反映的一门人文科学。史学认识主体的独创性思维即能动地"反映"历史,以论带史、论从史出和史论结合都不能全面地概括历史与历史认识的关系,因而都不能说是完整的史学方法论。历史认识主体在把握住大背景的前提下进行独创性思维,是历史研究的成果尽可能符合历史真实的正确途径和方法。历史学与自然科学差异的关键不在于能否证伪,而在于研究过程中因研究对象的不同而决定的史学认识主体独创性思维的发挥特点、程度的不同。史学家应该也必须关注史学理论的相关问题,史学家应该也必须关注现实社会和人生。21世纪历史学的使命是变历史学家们的历史学为大众的历史学。  相似文献   

6.
教育史学的学科体系问题,是关于教育史学科基本面貌和总体面貌认识的问题.对教育史学的学科体系的认识,直接关系到教育史学研究的科学性、学术性和成熟程度.由于"教育史学的学科体系"是一个形成中的概念,不同历史时期,对"教育史学的学科体系"有不同的认识.根据目前教育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学科发展水平,当代教育史学的学科体系可以概括为:(1)以教育活动史、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为主要内容的具体教育史学研究体系;(2)以教育史学史、教育史学理论与方法、教育历史哲学为主要内容的抽象教育史学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曾经指出:“悟性和理性,黑格尔所规定的这个区别——依据这个区别,只有辩证的思维才是合理的——是具有一定的意思的。整个悟性活动,即归纳、演绎、以及抽象,对未知对象的分析(一个果核之剖开,已经是分析的开端)、综(动物的狡猾伎俩)、以及作为二者的综合的实验,是我们和动物所共有的。就其种系来讲  相似文献   

8.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包罗万象和充满矛盾的历史发展的学说,其基本要求是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辩证思维,以便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对象。辩证思维与实证思维、经验直观思维相区别,是与形而上学思维根本对立的思维方式。但一些同志在认识上和工作中,往往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在这样那样的片面性之间摇来摆去,问题就在于没有掌握辩证法。学习唯物辩证法,坚持辩证思维,对于正确处理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义与利、人与物、近期与长  相似文献   

9.
如果“哲学史,……简略地说,就是整个认识的历史”,那么,随着从近代以来整个认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不断变化,作为哲学上的“认识”本身,它的概念、对象、内容、范围和方法等,就都比从前发生了很大变化,具有了新的涵意。人的认识的对象是什么?从西方哲学史的发展上看,这个对象有一个从外(客体)到内(主体),从具体到抽象(在认识内容上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演变过程。这个过程越来越清楚地表明,哲学认识的对象指向,最终不是朝着外界的“物质客观”,而是通过对主客(或思存、心物)相互关系和作用的研究,最终朝向人类自身,认识的对象归根结蒂是人自身的思维能力、思维的限度及思维方式等,要解决“人的思维是怎样发生和进行,它可能具有多大的最终可靠性”这个问题。自然、社会和思维这三界的基本规律,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最集中、最深刻地体现在人本身,即人的思维之中。但思维的自我认识并不排除外界的认识对象或客体,只有在主客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中,主体才能通过思维对自身加以认识,而自我认识的目的还是为了弄清所谓主、客究竟是什么及其相互作用,以便促进这个相互作用。认识对象的最终指向问题与自我认识的最后目的问题,是不同层次上的问题,前者是说要认识的是什么,后者是说认识的实现是为了什么。  相似文献   

10.
(一) 科学技术史是关于科学技术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任何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譬如,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关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社会与人类思维领域)的一般规律。哲学史的研究对象是哲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它是对整个世界一般规律认识的历史。而与科学技术史密切相关的科学学则把门类繁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当作一个整体来考察,即以认识整体的科学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一方面,它把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研究,研究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它又把科学技术作为一种认识现象来研究,研究科学技术本身的结构方法与功能,研究科学分类的  相似文献   

11.
预言是人类凭借自身的经验与已有的认识能力,对将要出现的现象和将要发生的事件做出合理的预计、判断,是基于一定的认识能力上的思维活动.<左传>一书记载了大量人事预言材料,可以分为:行为预言、言语预言和神态预言三类.<左传>中的人事预言体现出了独特的预言依据和思维逻辑,包含了许多历史和人生经验的总结.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左传>人事预言的内容、特点是由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所决定,在人类思维发展历史的长河中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史学是阐述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揭示历史发展基本规律的科学,这就决定了历史认识的对象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形态,也就是不断进步的、但已逝去的人类活动。历史认识是把人的活动转化为认识的客体,是一种人类的自我观照、自我认识。离开了对人的活动的影响,任何事件,包括自然界的重大突发事件,便失去了史学上的认识价值。因此,历史认识的对象有其本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美学研究同其他学科的研究一样,首先便要碰到一个方法论问题.鉴于国内美学研究的现状,这一问题实有必要讨论一下.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札记中曾经写道:“悟性和理性·黑格尔所规定的这个区别 依据这个区别,只有辩证的思维才是合理的——是有一定的意思的.”这里所说的两种思维——形而上学的知性(悟性)思维和辩证的理性思维,就是两种基本的哲学思考方法、哲学思维形式.可是这两种方法的区别以及辩证的理性方法的重要性,不仅在美学界而且在整个学术理论界许多同志那里,多年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今天仍有必要谈谈美学研究首先要遇到的方法论问题,而且需要先从哲学方法一般谈起,然后才能论到美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现象学的最初含义是,探讨意义概念的认识渊源,进一步说,研究意义意向与意义实现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胡塞尔同意康德的观点:思维没有直观是空的,直观没有思维是盲的。它的基本意思是:认识不能限于思维而要实现于直观,否则就不是完整的认识过程。因此,认识的重心应落在意义意向通过相应的直观得到实现的问题上。这种实现并不局限于康德式的感性直观,胡塞尔认为,直观分成两种,范畴的或意义的直观,感性的或个别的直观,这两种直观的对象分别是一般之物与个别之物,其含义相同:对象不仅被思维所意向,而且它就自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被经验所描述。站在现象学立场上,胡塞尔把思维和直观都归属于意向经验。因此,在这个意义上,现象学的分析就是意向经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感悟是语文学习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意识活动,根据心理流程的先后顺序,本文把语文教学中的感悟分为感性层面、悟性层面和理性层面,试图通过对感悟三个层面的分析以求在课堂上更好地引导学生感知文本,体验情感,发展思维,并有效地防范由于认识上的偏差而导致的教学行为失误。  相似文献   

16.
关于思维方式,学界存在着多种认识.从本质上说,思维方式就是思维在一定逻辑基础上和思维意念的主导下通过一定逻辑手段而以自身各因素的不同组合特点思考把屋对象活动样式和进行方式.思维方式追求的目标是现代化、科学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理论界,对于文艺的基本特性(或谓之“基本特点”、“基本特征”)、文艺的对象、文艺的创作方法等文艺的基本理论问题,存在着不同认识和争论,其关键还在于对形象思维的性质、对象、内容、形式的认识是模糊的。 别林斯基固然天才地指出了形象思维与艺术的关系,但是他并没有真正解决形象思维的规律问题。他把“形象”只视作是形象思维的手段,仅仅把它归结于思维的形式,而没有看到形象思维在对象和内容上与抽象思维都存在着根本的不同。因此,他在阐述艺术与哲学、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历史,一切科学发现和发明,都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结出的硕果。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开拓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它包含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和新的突破。在当前改革与开放的时代,研究和探索创造性思维方法的特点,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毛泽东同志把这一认识过程简明地概括为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来(或实践——认识——实践)这样两个飞跃的过程.毛泽东同志特别强调第二个飞跃的重要性,他说:“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①他认为认识运动只说到理性认识为止,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而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还只说到非十分重要的一半,更重要的还是后一半,即从认识到实践.那么,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认识过程是怎样的呢?它是不是可以从理论直接变为人的实践活动呢?如果说前一个飞跃过程是经过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这样两个阶段(也有的同志认为经过了感性、悟性、理性三个阶段)那么后一飞跃过程是否也有几个发展阶段呢?  相似文献   

20.
禅宗文化的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宇宙意识是未来哲学、美学、诗学和禅学等等的理论基石,它所涉及的“至大”、“至小”、“大全”与“极限”、“空”、“道”、“真如”、“终因”、“本始”、终极意义、终极关怀、终极本体等,只能在悟性思维中才能解决。知性、理性无法直接面对这些超逻辑的范畴。可以说人类的认识有三种基本形态:知性、理性和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