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2 毫秒
1.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注重革命法制建设,他在立法方面的建树以及严格遵守革命法制的理论与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法学学说.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毛泽东未能把其严格遵守革命法制的理论贯彻始终.回顾毛泽东关于革命法制的理论与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认识"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的道理,对于我们今天的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单向度的人》一书中的革命理论进行再研究,有助于加深对马尔库塞相关思想的研究,也有助于促进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当代发展的思考。马尔库塞认为,技术异化使得发达工业社会呈现出单向度的特征,因此革命有其必要性。而革命的可能性则在于对现存单向度社会的超越性筹划,具体为发展新的技术、新的艺术和寻找新的历史主体。将马尔库塞的革命理论与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进行对比,可发现前者在对“现实的人”的关注和对异化理论的吸收上是对后者的继承,而在革命条件的认识与革命道路的设计上则对后者进行了重构。这一重构既在现实意识与对感性的强调上有所成功,但也存在概念曲解和乌托邦色彩的不足,对其加以反思可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3.
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研究是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与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固本培元之举。对革命文化的历史性内涵进行分析界定是革命文化研究的起点和基础。革命文化的历史性内涵主要体现在:第一,革命文化蕴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与方法作为灵魂;第二,革命文化凝聚着内容丰富的革命精神,以革命精神作为其理论品格和贯穿始终的精神主线;第三,革命文化蕴含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表现出明显的递进性、层次性和逻辑性;第四,革命文化蕴含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这既是区别于一切旧文化的根本标志,也是革命文化的宗旨性质和底气所在。科学把握革命文化的历史性内涵是新时代传承发展革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学理根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革命取得最终的胜利,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宣传有着密切关系。对毛泽东提出的关于革命宣传的方针和政策进行梳理,可以看到其观点和指导方法实际上与大众传播的"强大效果"理论十分吻合。毛泽东本人所秉持的大众传播"强大效果"观和他提出的一系列指导革命传播的方针,成为促使中国革命传播取得强大效果的重要因素。这一中国革命传播的史实,为大众传播"强大效果"理论提供了最好的思路与模式。  相似文献   

5.
康德的革命权思想是其法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与其国家理论和社会契约理论紧密相连。为了更加准确全面地把握这一思想,本文首先从洛克等人的社会契约观及其革命权思想入手,再与康德的相应论述进行对比,从康德的实践理性原则出发,得出康德先验唯心论框架中的革命权思想,从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康德的革命观与其整个实践哲学思想环环相扣,融贯自洽,也能从一个新的角度理解社会契约理论和以此为基础的革命权思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为中心,探究其文化霸权理论与国家理论、知识分子论和革命策略论的关系,阐述其文化霸权理论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党的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辉煌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鲜明品格和独特优势.党的自我革命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重要论述的继承与发展,源于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修身自省作风优良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源于对中国共产党历来革命文化的赓续与弘扬.党的自我革命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与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因此,要把党的自我革命放置在中国共产党不同的历史坐标中来深刻剖析其生成的历史必然性.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政党现代化的时代诉求,是中国共产党舆论引导和理论宣传的应有之义,更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性质的集中彰显.系统回顾和把握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递嬗逻辑与现实诉求,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实现其肩负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战后”西方革命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革命”是西方政治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特别是“二战”以后 ,随着西方政治科学的发展 ,西方学者在革命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总体来看 ,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革命的概念、革命的起因和革命的结果。西方革命理论有它自身的特点 ,但是同马克思主义革命观相比较 ,其缺陷也是明显的 :在对革命概念的界定上 ,单纯地把暴力与革命联系在一起 ,不能充分认识革命的本质 ;一些学者把视角局限于微观研究 ,忽视了革命的宏观层面 ;在对革命结果的研究上也没有认识到革命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9.
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结构特质进行分析是"回到马克思"必不可少的步骤。从规律与策略的辨析、暴力革命与和平革命的矛盾统一、东方革命与西方革命的差异,以及重温革命历史与革命前景展望等四个维度对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结构特质进行描述性分析,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结构特质。这是我们对无产阶级革命理论进行当代阐释的前提性条件。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五四文学革命与西欧文艺复兴的社会背景极为不同;对“人”的价值的探索认识有同有异。五四文学革命的匆匆过程,其理论其创作其文化能量与西欧文艺复兴都有差距,因各种原因并未实现其理想与任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道路的选择深受"尚礼"精神的影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实质上是中国传统的"尚道"——"尚礼"精神的胜利。新民主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党的自身、对农民的态度、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三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在整个世界文化处在文化转型、文化激变之际,中国保持文化自觉,坚持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显得尤为迫切。恢复"尚礼"精神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董必武认为,新民主主义政权是以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了组成的联合专政的政权,是以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民主爱国人士共同组成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权形式;应以人民代表人会、车队、法院、政府组成新民主主义政权机构,并创建法律、法令、规章、制度;革命胜利后在政权机构中应继续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人民代表会议与人民代表人会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制度,应正确处理党与政权机关的关系;联合政府本身就是最好的统一战线形式。其理论与实践丰富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与统一战线思想,坚持丁共产党的一贯政治主张,为顺利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提供了政治前提,为新时期多党合作提供了新的载体。  相似文献   

13.
"局部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治理根据地方式的一种称呼,治理根据地的过程即是"局部执政"的过程。党对"局部执政"的方式和内容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许多执政成绩,为领导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创造了条件,也为之后的全国执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民意是政治的基础。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通过发展民主政治,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汇集民智,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用民主制度保证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赢得了农民的信任、拥护、支持,拥有强大的民意资源,从而保障了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三大法宝”的特点,把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三大法宝”概括为统一战线、科学发展(观)、(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有助于我们更系统地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大众化,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在近代以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问题的能否解决事关中国革命的成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出发,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农村,以解决农民问题为突破口,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从而使农民问题的成功解决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世界革命理论作为前苏联共产党领导人的指导思想和理想追求,左右了苏联共产党在前苏联的实践。从布尔什维克党在俄国取得胜利起,列宁等布尔什维克领导人便把消灭资本主义当成自己的历史使命,真诚地想推进世界革命,其集中体现为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根据"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斯大林始终坚定的输出革命,世界革命理论是斯大林体制建立的理论基础。世界革命理论引发了前苏联社会严重的政治危机,是导致苏联国民经济军事化并最终发生危机的根源,而对世界革命理想的追求是苏联共产党最终形成一元化个人独裁体制的首要原因,这最终导致苏联共产党败亡、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18.
抗战胜利后通过分析国内、国际局势,顺应广大人民呼声,中国共产党进了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虽然这一努力没能阻止内战爆发,但其过程不仅使全国人民看清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反动面目,极大地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为全国人民指明了革命的方向。而且整个和平民主斗争努力的实践,也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继续秉承和平、民主、协商的精神,领导各党派与全国人民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积累了宝贵经验,并在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法治与政治文明相共生,法治是政治文明的外在标志,是衡量政治文明程度的尺度,是政治文明得以实现的基本形式。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过程中,其治国方略、执政方式逐步从人治走向法治。成长着的中国法治标识着中国政治文明的历程:人治主政,蔑视法治,政治文明之路山重水复;健全法制,厉行法治,政治文明之路柳暗花明;法律至上,民主彰显,政治文明之路漫漫而修远。  相似文献   

20.
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同时也找到了一条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之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贪腐整顿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整风和整党运动,从改革开放新时期推进党的廉政建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廉政建设的完善成熟。全面总结党的廉政建设经验,明确党的领导为核心,夯实思想教育为基础,筑牢制度建设为保证,紧抓权力监督为关键以及营造文化氛围为导向,对于新时代深入推进党的廉政建设,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由“虚”到“实”的根本转变,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着重要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