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英国为了打开西藏大门,扩大侵华权益,发动侵藏战争,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中国社会发展及西藏地方政治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由于在西藏侵略问题上英俄存在利益的争夺,给当时国际关系的发展特别是英俄在亚洲事务中态势的发展有所制约。汉藏之间关系在这一时期错综复杂。中印之间的历史后遗症影响了双方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西藏自13世纪起就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840年英帝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由一个主权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英俄帝国趁清朝中央政府的虚弱,开始阴谋侵略和瓜分包括西藏在内的中国领土,英帝国炮制所谓中国对西藏拥有"宗主权"的谬论,将侵略魔掌伸向西藏.俄帝国承认了英国炮制的所谓"西藏宗主权"谬论,从此,为后来的藏独活动和"西藏问题"国际化制造了所谓的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一)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加深,清朝封建统治也日趋腐败。十九世纪末,英俄帝国主义开始把侵略魔爪伸进西藏。英国两次发动侵藏战争,清政府都采取投降政策,使西藏深受灾难。西藏人民对清政府的不满情绪因此日渐加增。英俄帝国主义乘机离间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培植亲帝势力,妄图把西藏从中国分离出去。建国前夕,中国共产党密切注视着英美帝国主义在西藏的动向。1949年驱汉事件发生后,新华社于同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英国出于维护印度殖民地安全的目的,加紧对西藏的侵略。1899年寇松继任印督后,主张对俄、对藏采取积极政策,西藏成为英俄新的竞逐之地。整体态势是:俄国其势在守,英国其势在攻。英国政府在前进政策鼓吹者的推动下,武装入侵西藏,其军事外交方面的软硬兼施,颇显技高一筹。  相似文献   

5.
这篇文章对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沙皇俄国对我国西藏地区的侵略活动,以及俄国与英国之间的激烈争夺作了比较深刻的论述,特别对俄国布里亚特人多尔济耶夫的分裂活动和英俄订立1907年协议的前后过程及主要议题作了比较详细的叙述。另外,本文还引用了一些以往少见的史料,这对我们深入了解沙俄的侵略活动,以及研究沙俄侵华史、中亚史和民族史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这篇文章对于英俄强加于我国清政府对西藏地方只是享有所谓“宗主权”问题,未能从史实和理论上给以澄清,这是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并加以批判的。本文摘译自作者《当代世界政治中的西藏》一书(1931年纽约版)第三章第126——141页。  相似文献   

6.
在英印总督寇松的支持下,狂热的殖民主义者荣赫鹏率领军队恣意进攻中国西藏拉萨,这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而且扰乱了英国政府的亚洲战略布局。最终,荣赫鹏退出了拉萨,其涉藏职业生涯也宣告终结。但是其侵藏影响巨大:首先,英国人对清政府防务西藏的能力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助长了英国政府尤其是英印政府对西藏的觊觎之心;其次,在荣赫鹏进攻拉萨过程中,迅速成长了一批奉荣赫鹏思想为圭臬的侵藏急进分子,这批人成为此后几十年英国侵藏的骨干力量。值得注意的是,荣赫鹏离开西藏后针对英国政府的批评行了辩解与"反思",这些充斥着帝国主义强盗逻辑和殖民主义理论的"反思",被有意无意地视作了英国之后处理印藏事务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末,当腐朽无能的清王朝行将就木的时候,英国侵略者趁机大肆侵略我国西藏,迫使清政府缔结了“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八款”。同在这个时候,川藏交界不远的瞻对地区,发生了一场川军与藏军争夺瞻对的战争,历史上称之为“藏瞻之争”。过去有的史学家把“藏瞻之争”单纯地看为西藏与四川为争夺瞻对引起的战争,而忘却英帝侵略西藏的历史背景。本文试就英帝侵略西藏与四川总督鹿传霖收回瞻对的关系,提出个人菅见。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与英、美、德、法四国银行团签订了一个“整顿币制及兴办实业”借款合同。本文试图从俄、美帝国主义争夺我国东北的角度,剖析沙俄反对这次借款的主要原因,认为这是沙俄利用矛盾对我国进行侵略的主要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藏成为英、俄新的角逐地,英国出于维护印度殖民地安全的考虑,急欲北进,而利用宗教不断向西藏渗透侵略势力的俄国,意欲有所进取。双方在外交斗争上各说各话,心口不一,彰显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思维。英俄相争西藏利益的结果是,意志坚定的英国依靠寇松、荣赫鹏积极的武装政策与军事行动,占据上风,俄国则因日俄战争暴露其虚弱一面,而处守势。  相似文献   

10.
清末及民国时期西藏上层亲英分子进行的"独立"活动是英国的殖民侵略、清政府简单粗暴的治藏方式和中国政局长期动荡共同作用的结果。西藏"独立"活动不仅直接导致了"麦克马洪线"的出台,也导致西藏在对英国乃至后来新独立的印度的领土交涉中失败,更对中国中央政府与英国和印度的交涉造成了显见的束缚和羁绊,使中央政府的交涉无法取得积极效果,中印边界东段争端最终成为中国与印度之间的重大历史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11.
18世纪后期是英国对藏政策的早期阶段。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英国对我国西藏实行以建立直接交往关系为目的的“和平”渗透政策。由于喜马拉雅地区各国在历史上同我国西藏形成的密切关系及其在地缘政治上的屏障作用,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这一地区的扩张活动同它建立英藏直接交往的尝试一样,都是其对藏渗透政策的组成部分。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廓尔喀侵藏战争中的卑劣表演最终导致其早期对藏渗透政策的彻底破产。  相似文献   

12.
在18世纪后期,英国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对我国西藏实行以建立直接交往关系为主的渗透政策。由于喜玛拉雅地区各国在历史上同我国西藏形成的密切关系及其在地缘政治上的屏障作用,英国在这一地区的扩张活动同它建立印藏直接交往的尝试一样,都是其对藏渗透政策的组成部分。英国在廓尔喀侵藏战争中的卑劣表演最终导致了其对藏渗透政策的彻底破产。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80年代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英国侵略者利用英属印度与中国西藏接壤的便利条件把侵略的魔爪伸向西藏,先后发动了两次震惊中外的侵藏战争。英国强迫清政府先后签订了《中国藏印条约》及其续约以及《中英续订藏印条约》等条款,把势力渗透到西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把清政府逼到了绝路。在两次重要的战后交涉中,清政府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由第一次的消极被动的接受转变为第二次积极主动的争取,并最终保全了西藏的行使主权归属中国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  相似文献   

14.
18世纪中叶,俄罗斯创建本国第一所皇家美术学院.该学院沿袭欧洲美术学院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到19世纪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现实主义绘画教学体系.皇家学院为俄罗斯培养出了许多在世界上有影响的画家,并为油画的本土化起到很大的作用.对俄罗斯"学院式"油画教育教学的研究,有益于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从本国国情出发,拓展改革创新思路,并对在普及教育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19世纪末之前,香港殖民政府医疗服务基于其统治策略和财政等因素的考虑,其服务对象主要针对殖民者,尤其是对英帝国统治至关重要的英国士兵,而占人口绝对多数的华人居民的健康则相当不受关注。进入20世纪初以来,伴随着医疗服务的重组与扩展,香港殖民政府开始超越早期殖民医疗服务的狭隘主义倾向,在医疗服务方面承担起越来越多的责任。到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之前,香港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医疗服务网络体系,这一体系主要由医院、医局、流动医局、护理与留产院、产前检查诊所、婴儿福利中心、社会卫生中心和健康中心等医疗机构组成,其地域范围涵盖港岛中心城区、九龙半岛、新界农村以及周边岛屿等地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日俄两个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推行各自的"大陆政策"与"远东政策",经过外交、军事准备之后,在中国神圣领土上进行了一场非正义的"分赃"战争,软弱的清政府宣布"中立",听任"两个强盗"的厮杀、掠夺。得势的日本从中国攫取大量权益。这场战争是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标志之一,是帝国主义侵略和战争政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文学又一次进入辉煌时期,有"白银时代"文学之称。本文主要对俄罗斯"白银时代"诗歌进行了综合评述,从它的命名、产生的背景入手,着重分析它所包含的三个流派的形成、发展及其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海关即处于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控制下,成为它们侵略中国的重要工具之一,关税也逐渐成为外债和赔款的担保品。对于英帝国主义长期把持中国海关大权,日本帝国主义久怀觊觎之心,在发动全面对华侵略以后,就对海关税款展开劫夺。1938年5月,英日签订《关于中国海关问题的协定》,它是在完全把中国排除在外的情况下签订的,给中国的抗日战争带来深重灾难,极大地鼓励了日本的侵略野心,此后更加变本加厉地侵略中国和英国在远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在 2 0世纪 ,美国对中国西藏问题的政策大体经历了从追随英帝国主义“西藏宗主权”理论 ,到侧重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 ,再转变到支持西藏叛逃分裂势力分裂中国 ,炮制“西藏民族自决”论和推动“西藏问题”国际化的过程。美国奉行的西藏政策是实用主义原则和双重标准。在其需要遏制和分裂中国时才利用“西藏问题”这一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