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叙事作品必须涉及到两种时间,即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叙事时间则是指小说家对故事时间的具体安排,它是通过具体的叙事话语来实现的。《儒林外史》的叙事时间是通过顺序和时距两种方式来表现的,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长河中勾勒出小说内部节奏快慢交替的二维空间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节日主要源于对时间的分割或划界,属于中国人原初的时间体验形式和时间直觉形式,表现为异质性、周期性、具体性、可逆性,是一种存在论的时间,也是一种神圣的和神话的时间,其多半指向过去。现代性时间观的特点则是同质性、直线性、抽象性和不可逆性,它指向未来,是一种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时间和机械钟表时间,也是一种"霸权"时间。作为时间的管理者,现代民族国家应该在这两种时间观的"冲突"中起到积极的调和甚至挽救的作用,即在民族国家的日历中以立法的形式保留中国传统节日的合理位置,从而为中国人本源的时间意识预留合法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3.
时间是很特殊的资源,不管你如何调度,时间是不会增加的。每个管理者的成就和效率是由个人管理时间的力式所决定。彼得·德鲁克指出,要说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与其他人有所不同的话,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对自己时间的管理力式。时间的确是管理者最稀缺和最宝贵的资源。本文从大多数管理者混乱得时间管理切入,继而讨论了时间的重要性和时间管理得必要性,最后对管理者得时间管理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得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4.
时间与变化相关联,不变的东西没有时间性。事物变化系列的连续状态更替表现出一过往之流的效果,时间由此形成;它以变化为本质,依存于事物变化而存在。变化的原因在物性而非时间,没有独立于事物变化的纯粹时间。时间是相对的,时间的特性由事物的运动变化方式所规定。一切事物都可用时钟来计时,事物因而就有两种时间:一是由时钟计量的公共时间,二是由事物变化过程形成的自身时间。但事物的兴衰是由其自身时间主导的,这为人们管控时间提供了依据和方法。时间有客观的和主观的两种,都是真实的现象。世界的时间是有开端的。  相似文献   

5.
时间是个日久弥新的话题,不同的时代对于时间的看法不一样,而不同的文化里也有关于时间的不同思想.中国文化重在从直观和现实层面来描述时间,时间就是运动和变化的经验式的时间观;西方文化重在从心理和思维层面来描述时间,即先验的时间;马克思则以人类的实践活动充盈着时间,丰富着时间,时间被赋予了价值和意义,这也是人类的社会时间.  相似文献   

6.
英语的一般过去时态主要用以表示过去时间发生的动作和状态 ,但也可表示现在时间和将来时间。不管它所表示的是哪段时间 ,过去时态的实质是“距离性”时态 ,即时间方面、心理方面和真实性方面的距离性  相似文献   

7.
汉语中的时间隐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时间概念都是通过其他概念来认识的。从不同的来源看,汉语中的时间隐喻有以下几类:时间是空间;时间是金钱;时间是实体。汉民族认知和建构时间概念的途径和方式是多样的。大量存在于日常语言中的时间隐喻以汉语的例子证明了隐喻在人类语言尤其是在日常语言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时间”是创造人类历史的劳动时间,是人的物质生产生活的历程。在以资本为核心的社会关系中,资本获得了对劳动时间的截流权,通过对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的划界,攫取剩余价值,实现价值的无限度增殖。然而剩余劳动时间必定是异化的劳动时间,是一部分人无偿占有另一部分人自由时间的产物,所以马克思设定超越资本、消解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界限的自由劳动时间概念,凿通了通往自由王国的时间隧道。  相似文献   

9.
余华是一个迷恋于时间的作家,在其作品中时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他以时间形式来探索时间的意义,这种探索不止是现实时间意义上的探索,而且揭示了时间与个体和世界间的深层含义,使时间重构于生命,从而重构于世界。  相似文献   

10.
汉藏语系若干语支的代表性语言———汉、景颇、藏和傣等语言都有“空间隐喻时间”的共性,在时间类型上都有以下五种:1.时间是空间;2.时间是动体;3.时间是容器;4.时间是距离;5.时间是特征。同时这些时间隐喻又具有个性,在词汇层面上各具特色:第一,所选的少数民族语时间词形态理据较为明显;第二,所选的少数民族语更倾向于将时间拟人化;第三,汉语和藏语的时间隐喻在纵向维度上比景颇、傣语的丰富;第四,所选的少数民族语中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是自然特征的借代。  相似文献   

11.
“诗言志”的思想是在上古丰富的诗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当时诗歌的理性总结。诗学史上对“诗言志”理论的理解有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由重志到重情,再到情志并举,体现了古代“诗言志”思想发展的过程。“诗言志”在今天仍有积极的诗学价值:首先写诗要解决言什么样的志,抒什么样的情的问题,这是诗歌写作是否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根本问题。其次要清楚诗歌以什么来言志抒情,诗作者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艺术修养,要在品格修养、生活修养和艺术修养三个方面下功夫。再次要懂得诗是神圣的,诗歌的节奏性和音乐性,是远古诗歌产生之初神圣性的符号遗存,它们是诗歌最原初的质素,因此对诗歌要有敬畏感。诗言志既要学会能俗能雅,还要善于向其它艺术学习。  相似文献   

12.
水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一个具有原型内涵的典型意象,它有指向女性和时间的双重象征义.上古神话,典籍记载的传说,后世的民风习俗等都证明了水在远古是生命的象征.水、生命、女性及时间四者具有独特的关系,古典诗词中水与时间的对应则鲜明地展示了中国文人的传统心理和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13.
鸟类文化是动物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视阈及独特载体。作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鸟儿以其承载的丰富文化含义与古诗词曲融为一体。本文将从鸟类寓含身世与鸟类寓乡愁两个情感层面入手,来探讨此类诗歌的翻译方法及技巧,向译语读者传达鸟类意象的别样文化体验。  相似文献   

14.
古代诗歌中的水意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古代文人对水的喜爱 ,水意象大量出现在古代诗歌中 ,或象征道德 ,或象征隐逸 ,或象征阻隔 ,或象征时间。此外 ,还常被用以比喻人心所向 ,比喻知音 ,比喻感情的深长等等 ,具有丰富的意蕴。  相似文献   

15.
诗歌写作作为一种生命活动的人生意义,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体认。从历时性的角度看,这些不同的体认不仅构成中国传统诗歌价值观的多个层面,同时也形成中国古代对诗歌人生意义认识的阶段性。具体说,就是由"不巧之盛事"、"其文在即其人在"、"以诗为性命"到"文字流传胜子孙",人们对诗歌人生意义的体认愈益向人生本身回归,并最终影响到文学批评的观念和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16.
镜子是古代女子闺中之物,在骚人墨客的笔下,呈现出多彩多姿的审美情思。宋词中出现的大量镜子的意象,其审美指向大多都蕴含着光阴流逝、容貌随时间逝去而衰老的无奈、深闺生活的百无聊赖及思念他人时彷徨的心境等细腻的感情。宋词中的镜子意象,一方面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境况及词人敏感细腻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宋代的文化光辉。  相似文献   

17.
寒士是悲剧情境的体验者和悲剧意识的主要精神载体,也是体现悲剧意识的悲诗的主要创作主体。寒士诗歌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主流,寒士诗歌有着特殊的认识价值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文天祥的纪行诗以连篇接续之长、纪行叙事之详和内容形式的丰富多彩而超越前人.文天祥的狱中诗在我国古代诗人很少涉足的题材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填补了一个空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山水诗源远流长,自谢灵运首唱伊始,诗人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赋予山水最深沉的情感,藉山水抒发诗人心中悠远的乡思和回归家园的渴望。通过对种种山水意境的创造,展示诗人强烈的生命追求,探寻生命哲学的底蕴,并在山水中体验生命的终极意义,使山水诗承载起了中国文人博大深沉的人生情感和生命情怀。  相似文献   

20.
蚕桑业作为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生产、生活方式,千百年来对我国的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多样的影响。古典诗歌中的蚕桑意象寄寓了人类关于美德、情爱、生命、故园等种种美好情感。从生态美学的视角对古典诗歌中的蚕桑意象进行解读,借此观照其"自然"存在的生命哲学和人格魅力,以期为深处生态危机和生存困境中的现代人提供一种理想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