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周曼 《社区》2011,(12):32-33
现在的住宅,几乎每户都有一两个阳台,不同的住宅,阳台虽有宽窄、大小不同,但有胜于无。在考虑居室装饰时,千万不要忘了对阳台进行美化,并合理设讥巧妙利用,一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群体住宅内外表面装饰质量是其质量高低的重要方面。本文对群体住宅小区外墙面水泥砂浆抹灰施工、室内石灰砂浆和水泥石灰砂浆抹灰施工、细石混凝土地面施工的基本要求以及装饰施工技术与方法进行了分析与说明。  相似文献   

3.
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就是为了更好地凝聚共识、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围绕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内外部条件、联动要素、方法导向和舆论边界等多重逻辑展开,在战略定位、基本导向、内在方针、思想舆论的引导中定准位置、树立靶向,把握重点,明晰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容与方法加以革新、引导意识形态领域深化改革,对"三个问题"进行辨析和合理引导,并划分了思想舆论领域的"三个地带",有力维护了主流意识形态安全,使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基础地位更加巩固.  相似文献   

4.
"文化"话语是毛泽东意识形态表述的平台.毛泽东的"文化--意识形态"观不仅表达了"文化革命"的思想,而且也为文化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方针策略指导.强调"文化--意识形态"的阶级性、斗争性是毛泽东意识形态信念的特征,这种强调对中国革命是必需的,但其在社会主义时期的延续,也给我们的建设事业带来了惨重损失.在新时期,重新审视反思毛泽东的"文化--意识形态"理论对于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艺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已争论多年.正确理解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是问题的关键.应该承认文艺有意识形态因素,并能生产出意识形态来,但不能把文艺的本质界定为意识形态.文艺在社会结构中是处于"社会意识形式"的位置,它能产生意识形态功能.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也多是持这样的见解的."审美意识形态"的概念是含糊的、难以成立的.文艺"审美意识形态"论的错误,在于它把丰富的规定狭窄化,用抽象的"审美"消解了文艺的意识形态作用.科学的道路是恢复马克思文艺意识形态学说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学者对列宁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学者们着重探讨了列宁意识形态概念和"科学的意识形态"概念,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列宁意识形态灌输论、意识形态党性原则及列宁对错误思潮的批判,阐明了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鲜明特色和历史贡献.现有研究成果对于全面把握列宁意识形态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但与此同时,现有研究成果依然存在研究内容同质化、研究方法单一及研究视域狭窄等问题,缺乏从整体上把握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逻辑理路.学界可进一步拓宽研究视域,加强列宁早期意识形态理论研究,进一步探究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内在逻辑,阐明该理论对西方早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影响,继而深挖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纵观世界各国宪法,住宅权宪法保障范围包括:生活住宅与商业住宅,固定住宅与移动住宅,个体住宅与集体住宅.不同类型的住宅,其受宪法保障的力度存在差异.在美国,除明确规定的例外情形,对生活住宅的搜查一律适用令状主义原则:对刑事搜查适用严格的令状主义原则,对行政搜查适用相对的令状主义原则.商业住宅、移动住宅虽然也受令状主义原则的保护,但存在广泛的例外情形.行政机关可以基于"最密规范行业理论"、"机动理论"分别对商业住宅、移动住宅实施无证搜查.集体住宅因存在数个权利主体,其令状主义原则的例外情形存在特殊规则,美国联邦法院适用"共同权限理论"解决第三者同意搜查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西方当代美学对审美意识形态的研究已经有相当深度.伊格尔顿、阿尔都塞等人为此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沿袭于马克思主义一个哲学范畴——"意识形态"的研究,"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深入就更具有现代意义.审美人类学提出"审美制度"是对审美意识形态研究的澄明和阐发,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当代面临的现实问题的探索和解答.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民居装饰装修存在的六大误区.认为要走出这些误区,首先业主要提高对住宅装饰装修实际意义的认识,增强优化环境的审美观点,营造使用功能和精神需求并重而温馨的家庭文化环境氛围.同时还应提高法律意识,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二,设计者和实施者应各尽其责,精心设计、严格施工、确保优质、信守合同,使装饰装修后的住宅环境具有时代感和民族文化底蕴,成为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珍品.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具象化的叙事介质是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抓手.意识形态具象化有着一定的思想基础,并通过图像、仪式、数据等典型的叙事介质把抽象的价值观念、思想观点以及政治立场等"形而上"的观念具象化为可感知、可识别的载体和资源,最终实现意识形态的输出、认知与接纳.意识形态具象化的叙事实践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既具有积极的建构功能,也存在一定的潜在困境.为此,要加强对意识形态具象化的内容确证、科学指导、价值引领、制度保障以及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提高,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感染力、凝聚力和引领力.  相似文献   

11.
对乔家在中堂的建筑室内外装饰进行了纪实性的探讨,对在中堂建筑装饰的艺术特色、装饰题材、技术、工艺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希望给当今的城市建设、住宅设计、室内外装修带来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哈贝马斯从分析M·韦伯合理性概念入手,通过对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观点的批判继承,系统阐发了科技意识形态论,提出只有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才成为第一生产力,并成为意识形态新形式,认为科技意识形态有别于传统的政治意识形态、自由交换的基础意识形态,作为技术统治的隐形意识形态为统治合法性提供基础.哈贝马斯科技意识形态论不符合传统马克思主义观点,总体上属于科技悲观主义;但是它不仅深化了意识形态问题的研究,而且对于反思科技理性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审美意识形态与文学文本批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成立的一个理由,在于"审美意识形态"是可以在文学艺术文本的批评实践中得到检验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首先是在指明文学作为一种活动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来说的,并不完全指一篇篇的具体的文本的性质;但是既然文学活动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那么它就不能不在文学活动中的一环--文学文本--中体现出来.讨论这个问题的前提是要寻找出"审美意识形态"与"文学文本"之间的对应点,或者说中介.通过对陶渊明的<饮酒>和<红楼梦>第四十一回的个案分析,可以发现,"意蕴"是文学审美意识形态在文学文本中的对应点,它承载了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故可以进行审美意识形态批评.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的概念需从原义、真义和要义角度进行三维解读.作为价值体系的意识形态是一种弥散于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领域的客观的总体性力量,不仅在这些领域中逐渐形成了具体的意识形式,还与社会思潮、社会心理乃至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进而成为了理论化、社会化和日常化的意识形态.对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启示:焕发意识形态"非正式社会制度"的本质特征;树立"大意识形态工作观",完善党领导下的意识形态工作模式;提升做好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延安时期是研究毛泽东意识形态理论的重要时期.毛泽东在<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中首次使用了"意识形态"概念,在<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多次出现的"观念形态"概念是"Ideologie"的另一重要意译词.由于当时文化界也普遍将文化等同于意识形态,因而毛泽东能够借助"文化"这一话语平台阐述其意识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16.
"意识形态"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从缘起到"终结",大致经历了从"观念学"到"虚假意识"、马克思的" 意识形态"观、再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意识形态三次嬗变.弄清这个发展主脉,对于从事意识形态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观包括"意识形态一般"和"意识形态特殊"两重含义。"意识形态特殊"是指一种特殊的理论体系,主要指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在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批判中,形成了自己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并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阐述了"意识形态一般"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甚至统治阶级的虚假意识也是源自其特殊的阶级利益和需要的等观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美国意识形态的内涵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对中国的影响,认为美国在对华文化交流中输出意识形态体现了其对华外交战略的一贯性,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侧重不同.新时期,中国应该高举"和谐世界"的旗帜,抵制美国的意识形态输出.  相似文献   

19.
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新形势下,我国文化软实力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我们应该加大投入,积极扶持文化产业;强化"文化走出去"战略,争取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建立健全批判和反对"文化侵袭"的长效机制,开展积极的国际意识形态斗争;提高现代传媒体系的质量和水平,抢占意识形态斗争的制高点;在多样思想文化并存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从而有效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小说具有突出的真实品格,这种非常艺术化的效果似乎将它与意识形态拉开了距离。然而,农民工小说叙事并未脱离意识形态,它有属于自己的意识形态,比如,实践路线、"以人为本"、经济主义等。只不过这些意识形态作用于叙事文本的形式较为隐蔽,且给小说叙事的艺术性留下了较大的拓展空间,所以在小说作品中变得隐而不彰了。当然,不应忽视的是,农民工小说叙事作为艺术所具有的反叛天性,常常使其对自己的意识形态形成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