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戏楼在中国古典戏曲艺术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楼与中国古典戏曲艺术,是中国无数历史文化遗迹中的一部分,更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代表。本文通过对戏楼在中国古典戏曲艺术发展中的历史衍变过程及其历史文化价值的分析,认为戏楼建筑化的趋向完备,不仅与中国古典戏曲艺术形式的形成和发展方向大体是同步的,更重要的是它更是中国戏曲艺术形成、发展繁荣成熟的重要标志和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2.
交通审美文化是彰显交通历史文明发展的重要结晶,是社会审美文化体系架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审美文化以其丰厚意蕴、表现特征、系统结构,鲜明体现了交通审美文化的特质和价值.深入探析交通审美文化意蕴、表征、结构三个重要维度,不仅是对交通审美文化属性的深刻认知,而且是对社会审美文化体系的深刻把握.因此,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深入探析交通审美文化的三个重要维度,提出其具有学术价值的新观点和实践参考的新建议,不仅是提升交通审美文化研究理论水平的内在要求,而且是积极引导交通审美文化发展的时代需要.  相似文献   

3.
高等院校古典诗词的教授,应在感受古典诗词意境的基础上,将古典诗词还原于生活化的情境中,着眼于古典诗词所传达的人生经验与当下现实生活的连接,将古典诗词的审美情韵内化于切身的现实体验中,进而从古典诗词创作角度去具体实践。体验与践行,不仅符合知行合一的教学原则,更有助于真切认知古典诗词的真正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第一文化,不仅严格把持着中国漫长封建时代的社会政治生活,而且也将以审美为指归的文学纳入了政治轨道。本文拟就对各时代文学的一般性考察,从中看出中国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文,在儒家伦理道德的压制下走的是怎样的一条扭曲的发展之路的。  相似文献   

5.
古典美学中的“飞”是一个对古代文人的思考、创作与鉴赏至关重要,又体现了中国古典哲学、美学诸多文化特征的意象群。从其内在蕴涵、外在延伸及所具有的审美特征表明,“飞”意象群在中国古典美学领域内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主要表现在所蕴涵的审美文化取向与审美特征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五年制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古典诗文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五年制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过程中,古典诗文的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肩负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培养学生高尚人格及高雅审美情趣的重任.在教学实践中,应明确教学的功能,增强学生热爱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完善教材建设,科学确定古典诗文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诙谐与机智,是中国古典喜剧中极其活跃的喜剧性因素,深入考察这两种喜剧因素,可以使中国古典喜剧研究更切近喜剧性审美特征的内在规定,同时也能更切合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实际,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大背景下确立中国古典喜剧的某些特征。正是鉴于这种认识,本文对中国古典喜剧中诙谐与机智因素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王充闾的诗文创作 ,不论题材的选取 ,意义的引发 ,不少都直接受制于他的审美心理中的废墟情结、庄禅情结和梦幻情结。他的作品中凡是体现了这几个情结作用的诗文 ,特别是他的新作文化大散文《沧桑无语》,其思想艺术价值也更突出 ,更具独有的风格特点。可以认为 ,他的审美心理情结 ,是他创作的审美心理动力的一种创生源。  相似文献   

9.
"丽"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审美范畴,贯穿于中国古典美学的整个历程。"丽"范畴萌芽于先秦两汉时期,"丽"揭示的是一些表面的、直接可感的审美属性,并不具备多方面审美内涵。魏晋南北朝时"丽"范畴逐渐成型,"丽"已有意识地被纳入社会文化审美视野,建构成一个独立自足的"丽"范畴审美体系。唐宋时"丽"范畴走向兴盛,"丽"是唐宋诗、词美的突出感性表征,唐宋诗学、词学理论自觉地对之进行了理性把握。元明清时期是古典美学"丽"范畴的深化时期。主要表现为它在许多艺术部门都得到了广泛深入的运用,人们对"丽"的审美特征有了更深刻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从价值论的角度认识美的本质问题,首先应当肯定美与审美的同一,是在对美的对象形式,即更宽泛意义上作为代码的审读而实现的,而使代码形式具备价值本体论意义的关键是,代码形式以及代码系统与审美/文化意蕴实现内在联结.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素质教育持续二十余年,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对民族地区大学生人文素养提高方面的研究还不够。针对民族地区 大学生人文素养亟待提高的问题,提出诵读地方本土经典诗文是提高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对民族地区 地方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和诵读地方本土经典的意义、内容、方法与效果进行了论述,对民族地区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有借鉴 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美国意象派诗歌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在创造上借鉴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情景交融与精炼简洁的语言的强调等意象方法。在东学西渐视角的关照下,分析中国文化对美国诗歌的渗透,考察意象派代表诗人庞德与中国诗歌的联系,可以发现中国古典诗歌与意象派诗歌相通的契合点,从而揭示中国古典诗歌对意象派诗歌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文化缺省和文化差异为视角,分析跨文化因素对中国古诗英译的影响。译者作为文化传播者,应尽力增进不同文化在读者心中的可理解性,尽量缩短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距离,消除由于缺乏理解而造成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古诗文的微观背诵研究尚不完美,故创新性地提出:在熟读的基础上分析综合,从作品的字 里行间,见作家所见,听作家所听,嗅作家所嗅,尝作家所尝,触作家所触,感作家所感。作家是人,学生也是人,人均有共性。 共性的焦点正是生活这个源头活水,学生借助作家的文字平台,并与生活这个源头活水两相对照,进行间接互动,学会把思路 提示写在卡片上,携带方便,容易记忆,效果甚佳。  相似文献   

15.
古诗词诵读对于内地藏族师范生的职业口语训练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帮助藏族师范生训练说讲普通话、培养良好的汉语语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指导藏族师范生进行古诗词诵读的训练须注意按照三个步骤进行:甄选素材,以点带面;针对难点,强化训练;创设条件,融入生活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浩瀚的诗歌海洋里,古典诗词犹如一粒粒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文学殿堂里,并且给后人留下了不断诵读和研究的领地。而从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视角出发,探讨中国古典诗词中所表现的地理空间问题,则是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从作品的题目、内容和研究意义三个方面来寻找突破口,为文学地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契机,从而拓宽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中国抒情诗一向被称为“乐诗”,古典诗学解释学也素有“以声解诗”的传统,然而由于口语白话诗的兴起、西洋诗的渗入及重义轻读等因素的影响,这一传统在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冲击之下遭遇了“断裂”的命运,因此,如何重建新诗的声音解释学成为摆在新诗面前的重要理论课题。现代诗论家的探索告诉我们,借助于传统诗学资源,至少可以从“以声观志”、“因声寻义”、“同调同感”、“缘声入神”以及新诗解释的戏剧化等若干层面,重构现代诗学的“声解”体系。  相似文献   

18.
汉语诗律是中国古典文学和汉语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长期以来人们只重在近体诗也即格律诗的领域而忽视包括古体诗在内的汉语诗律整体研究。本文对十九世纪清末董文焕的诗律研究集大成之作《声调四谱图说》进行了探讨,总结出其四大特点和贡献,从理论上对其价值进行阐述.并指出在诗律、文学史、汉语等研究领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然而,因为中西方文化背景以及汉语与英语在发音、结构、用词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如何英译古诗一直是一个难题。在总结古诗英译的重要性及其难点的基础上,从鉴赏的角度出发,总结归纳了一些古诗词英译的基本方法,并进一步结合唐代诗歌及其名家译文加以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开展的各类经典诵读活动,证明了中华经典的诵读,对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内在修养 的提高、人格、行为的培养、知识结构的完善,具有积极意义。在城市推行本土经典诵读是中华经典诵读的必然要求,本土经典 诗文诵读在培养市民热爱家乡、热爱城市、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成就个人精神成长的同时,能实现城市形象的极大提升,并将 最终实现城市文化精神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