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20世纪以来,鲍曼以流动的现代性理论框架时现代社会里的消费生活进行崭新的思考,初步形成流动的现代性消费社会思想。鲍曼流动的现代性消费生活表现为:消费样态趋向瞬间化、欲望式和循环性;消费时间呈“点滴化”;消费理念“受欲望支配”;消费生活是废弃式、过度化、更替性的消费方式。瞬间化、欲望式和循环性的消费模式是流动的现代消费生活的主题。固然,流动的消费生活形象地描述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却没有提出如何避免流动的消费生活负面影响的举措。  相似文献   

2.
自由及其背叛——从人的存在方式看现代性的背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现代性的内在困境必须立足于人的存在方式,现代性批判的根本途径是对现代人的存在方式的批判。在现代性逻辑的统治下,人的存在方式表现为:现代自由生活的自我背反、工具理性生活的自我宰制和个体精神生活的自我失落。立足于现代人的存在方式,现代性的背反性表现为:自由的实现及其破灭、理性的创造及其破坏、个性的张扬及其失落。  相似文献   

3.
网络化生存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之下,人的尊严有起有落。网络化生存的虚拟性和自由性促进了人际平等,增强了人的自尊感受,有助于人的尊严的彰显和实现。但是,网络化生存的虚拟性也极易淡化人的责任意识,其技术依赖性极大弱化了人的自主创造意识,使人的尊严受到贬抑。消除网络化生存对于人的尊严的负面影响,需要人们自觉地建立正确的网络世界的自由观,明确道德边界;同时充分发挥人的自觉主动性,变对网络的依赖为做网络的主人。  相似文献   

4.
物流网络理论的提出与探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物流业正在逐步形成一个网络化的综合服务体系,物流网络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对物流资源网络化发展的实践进行总结,如何将这种实践提升到理论高度并使该理论指导现代物流健康持续地发展,是物流理论界关注的现实且重大的问题。本文明确提出了物流网络理论,概述了物流网络理论研究的整体框架,介绍了对该物流网络下的3个子网络(物流组织网络、物流信息网络、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阶段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结合客观实际分析了以网络为平台的现代教育传播模式,通过对人本主义的简要回顾,进而提出了如何将人本思想应用到网络化教育传播之中,以个体的自我实现为目标开展网络教育传播.  相似文献   

6.
消除社会转型期网络传播带给政治生活的诸多负面影响 ,建立以“网络化民主法制政治生活”为基点的“网络化政体” ,这既是一个发展目标 ,也是一个渐进的创新过程。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向度出发 ,发挥国家宏观政策与微观社会机制作用 ,营造“网络化民主法制政治生活”,以回应因网络社会的崛起给我国政治生活带来的深层挑战  相似文献   

7.
新诗现代性建设的终极目标是把新诗建设成采用现代诗体抒发现代情感,直面现代生活唤醒现代意识的诗,现实任务是培养现代人和建设现代国家。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五大社会因素决定着新诗的“中国特色”,影响着百年新诗的现代性建设。新诗现代性建设是系统工程,要激进又保守地处理与时代的关系,介入又疏离地处理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热情又冷静地处理与文化科技的关系。要适度利用政治赋予新诗特有的批判精神来产生反现代性的力量,来加强对现代性的反思甚至批判。不能再让商业诗歌和艺术诗歌、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极端对抗。要弄清纸质诗歌和网络诗歌的差异,高度重视网络诗。新诗不能极端现代,现代主义诗歌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于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的现代性转移而被中国化重构的境况之中,现实主义诗歌的保守带来的对现代性的“反动”是新诗现代性建设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当前,网络已全面介入社会生活,但尚未有与此匹配的安全保障机制。因此而产生的个体性被害风险聚集的现象与网络活动中监视机制的缺位有密切关系。目前传统社会与网络社会的信任机制并不能自动产生无缝对接,网络社会的信任机制呈现出了虚化状态。运用日常活动理论对个体性被害聚集现象进行的现代性解读表明,建构在虚化的社会信任机制基础上的世俗化网络极易被犯罪分子所利用。因此,在建构多层级二元结构的现代监控机制和新型信任机制及运行中,现代社会治理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传播和网络舆论生态发生了深刻变革,网络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和话语传播的新型场域和重要阵地。当前,网络信息霸权、多元文化思潮、网络谣言、网络信息安全以及主流媒体跟进不力等挑战和困境,直接冲击着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建构。有鉴于此,我们要抓住时代机遇及技术、资源和理论优势,在把握规律中不断探寻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的建构路径。一方面,主流网络媒体要敢于发声、善于发声,进一步打造意识形态话语的民族特质、现代特质、创新特质和人民特质,形成有说服力的理论作品,并不断推进意识形态话语的网络化;另一方面,强化制度建设,通过依法治网、丰富载体、创新形式、组建网军,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传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网络化生存不仅是一个全球性学术话语,而且也是一个中国语境问题.从生存哲学的观点看,网络化将对中国理论语境、现实语境和文化语境下的生存方式或生存状态产生深刻的影响,并提出有力的挑战.在此基点上建构具有现代性的中国化的生存哲学体系,其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1.
戏曲表现现代生活的理论是在长期的戏剧实践中逐渐形成和成熟的。 2 0世纪 ,自“旧戏改革”的理论主张提出 ,经过充分的戏剧实践和理论准备之后 ,“话剧民族化与旧剧现代化”的理论成为中国戏剧遵循的发展道路。戏曲表现现代生活是这个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戏曲“现代剧”的确立 ,使现代剧和历史剧共同成为中国戏曲的基本形式 ,由此开始了中国戏曲的历史新纪元。张庚戏曲现代剧的理论为中国戏曲寻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戏曲现代化的目的不仅仅在戏曲本身 ,而是整个中国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2.
马克斯·舍勒对怨恨进行了现象学和社会学的深刻分析,认为怨恨是现代人的精神气质,资本主义精神实质是怨恨式伦理.怨恨式伦理与现代化同构,是道德判断和价值蒙骗的根源,事关道德价值评价的构成能力,这就使怨恨理论获得了更多的伦理意蕴.考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离不开对怨恨理论的伦理把握.  相似文献   

13.
马克斯.韦伯是现代社会学的伟大奠基者,提出了现代化理论的一系列重大命题。关于民主,韦伯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但在他博大精深的著作中不乏关于民主的洞见。韦伯从现代社会日益官僚化这一前提出发阐述了精英民主观点,认为民主是"公民投票的领袖民主"。韦伯的精英民主理论改变了经典民主理论的发展路径,同时他对大众的作用估计过低;韦伯的精英民主理论极大地影响了现代民主思想。  相似文献   

14.
以现代教育传播理论和信息科学技术为龙头的现代教育技术构筑了教育现代化所必要的技术平台 ,尤其是网络教学技术 ,以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与技术手段 ,成为教育现代化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强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学报工作现代化是一场深刻、彻底带有革命性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高新技术是实现学报工作现代化的条件和前提;而作为学报编辑、出版主体——编辑人员素质的现代化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学报工作要实现现代化,学报编辑人员必须更新思想,转变作风,提高自身素质,调整和改变自己在学报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完成由传统编辑向现代编辑的转换。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重构中国家庭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是“以家为本”,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入,传统家庭伦理中的基本面已经与现实的家庭伦理生活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既不能有效地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现代家庭生活,也不能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目标提供相应的伦理依据,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拖了中国现代化的后腿。只有用“以人为本”的新伦理代替“以家为本”的旧伦理,与中国社会现代化目标相适应的家庭伦理才能构建起来。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现代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数以亿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到了城市,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我们主要运用文化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原理,从更深的层面分析农民工在适应城市文化过程中所存在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人际交往、心理等方面的主要困境,认为城乡文化差距、文化堕距、文化震惊、认知差异等是形成这些困境的原因,应当整合政...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有助于清除现代化的文化阻滞力并推动人的现代化进程。然而,其“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却是以现代化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前提依据的。现代主义并没有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积极扬弃,以至于产生了“现代性焦虑”和意义生活的丧失。现代日常生活世界的生存论转向有利于从微观领域颠覆现代主义的文化霸权。因此,应在现代日常生活世界中对“日常性”和“非日常性”进行双重批判,以建构一种能够不断自反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9.
发展农村沼气可以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治理环境污染、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以及提升农产品质量、食品安全水平和农业发展方式。我国的沼气事业经历了“两落三起”的曲折历程,当前,以沼气为纽带的“种养加”发展模式逐步成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沼气现代化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沼气产业结构、科学技术水平等。因此,我国农村沼气的现代化发展,应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积极推动沼气产业供给侧改革,努力突出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创新沼气现代化发展模式,大力推动农村沼气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电影作为近代科学技术和表演艺术相结合的新型艺术形式和文化形态,在19世纪末随"西俗东渐"之潮流传到中国,引起了近代城市人的极大好奇与兴趣,并且很快就与中国社会和文化联系在一起,成为城市人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和方式之一.电影极大地影响着近代中国城市人的思想和生活,改变着他们的价值观念、文化心态和生活方式,塑造着城市现代人的性格特征,促使近代城市人由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从而推动了城市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