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以304名3-6岁幼儿家长为研究对象,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方式构建幼儿进餐行为主体性(简称“主体性”)与家长饮食营养教育行为(简称“教育行为”)、家长对幼儿进餐行为的态度和评价(简称“态度和评价”)以及家长自身饮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简称“知识态度行为”)的关系模型,结果发现,教育行为对主体性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其效果值为0.670;态度和评价可直接地或通过教育行为间接地对主体性产生影响,其总的影响力是0.710;知识态度行为通过三条途径间接地对主体性产生总效果值为0.533的影响力。三个预测变量,即教育行为、态度和评价以及知识态度行为,能联合解释主体性76%左右的变异量。因此,本研究认为成人是幼儿进餐行为主体性养成的重要支持者,幼儿自身则是幼儿进餐行为主体性发展的真正力量;作为幼儿生活中重要他人的成人,只有将自己的外在影响建立在幼儿生理需要和心理因素等基础上,帮助幼儿将这些外在影响转移或内化为幼儿自身内在的心理结构,才能在幼儿进餐行为主体性养成中发挥应有的积极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经验是判断幼儿问题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在师幼互动中,由于教师缺乏一定的观察、沟通、解析行为等专业能力,对幼儿问题行为的教育也陷入了一些误区:重外在影响因素,轻教师自我反思;重外化问题表现,轻背后行为动机;重统一标准评价,轻幼儿个体差异。要走出误区,教师坚守正确的儿童立场是关键,学会细致观察是基础,与家长有效沟通是现实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与支持是核心。  相似文献   

3.
由于认知、情感和生理原因,幼儿行为偏离教师期望的事件常常发生。而不同性别教师的教育行为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性别特征。研究选取三所幼儿园四个大班中的四名男幼儿教师和四名女幼儿教师对失范幼儿教育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从教育行为类型及方式的分布、不同失范背景的教育行为、不同失范主题的教育行为三个方面对不同性别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不同性别教师对失范幼儿的教育行为特征,并提出思考建议,以优化教师面对幼儿此类事件时的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艺术领域中良好的师幼互动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关键经验的掌握。本研究采取改进型弗兰德斯互 动分析系统,通过观看5节艺术领域课程录像进行课堂编码,采用矩阵分析、比率分析和绘制动态特征曲线图对集体教学活动 中的师幼互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从教师语言占比及问题类型判断,教师高控行为明显;从幼儿语言占比及活动中幼儿 的艺术表现力判断,幼儿自主行为缺乏。由此针对教师提出以下建议:突破自我,注重艺术领域教育活动表现性特征;打破常 规,凸显艺术领域教育活动发散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幼儿同伴冲突的合理解决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教师的介入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同伴冲突的解决质量。笔者在对教师介入行为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教师介入行为的发起、实施和效果三个方面对教师介入行为的表现进行了现状分析。发现教师介入行为的发起偏被动,时机过早;介入行为的实施上态度偏中向和负向,方式偏消极;介入行为的效果偏向于中性和消极的问题。最后从教师、幼儿和环境三个角度对教师介入行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以期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师介入模式。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重庆市幼儿在外就餐的现状及家长的态度,以促进幼儿食育教育,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358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在外就餐的现象十分普遍,但饮食行为问题突出。幼儿家长对幼儿营养知识了解较少,对幼儿在外就餐时的食品安全、营养健康、饮食行为习惯等问题感到困惑,同时,对学习幼儿营养健康知识意愿强烈。建议幼儿园、家长和相关部门行动起来,既要加强对幼儿在外就餐的饮食教育,也要为幼儿打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就餐环境。  相似文献   

7.
从幼儿睡眠、如厕、进餐、穿脱衣物、语言沟通、主动表达需求、洗漱、整理物品等八个维度设计问卷对幼儿的独立性进行调查,发现城区新入园幼儿的独立性发展不是很好,存在着不少问题,会导致幼儿出现入园焦虑,造成幼儿入园适应困难。  相似文献   

8.
师幼互动是幼儿在园的人际互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影响幼儿同伴关系形成的核心因素。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与被忽视型幼儿的互动存在以教师权威为中心、互动模式单一、互动情感特征具有较强的消极性,以及教师对被忽视型幼儿的关注程度呈两极分化等问题。为此,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建立新型师幼关系,改善教育行为、学会倾听,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幼儿园应缩小班级规模,为教师减负,从而改善教师与被忽视型幼儿的互动关系,促进被忽视型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如何提高幼儿的学习质量,激发幼儿的深度学习一直以来是幼教工作者关心的问题。笔者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OCCP学习行为模型为研究视角,随机抽取两个中班幼儿进行观察记录,通过对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学习行为的分析,指出课程内容设置不平衡、课堂互动缺乏有效性是影响幼儿高级学习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笔者还假设了幼儿发生学习行为时的内在心理取向,以期为教师的集体教学活动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操作行为层的幼儿会对学习行为后果做出预测;认知行为层的幼儿会对信息有亲社会性的解读;协作行为层的幼儿会根据兴趣指导自身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10.
幼儿科学教育是当前幼教改革的热点领域。本文通过对当前幼儿科学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幼儿科学教育应重视人文价值取向,幼儿科学教育目标中知识、能力和态度精神应该具有统整性,幼儿科学教育内容选择应考虑生成与预成的平衡,幼儿科学教育本质是探究以及应正确处理好幼儿科学教育教学过程教师指导和幼儿自主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母亲的教养方式、亲子沟通、幼儿问题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运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亲子沟通问卷》以及 《幼儿问题行为问卷》(家长版)对辽宁省501 位幼儿及其母亲进行测查,并用SPSS26.0 软件对回收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 现:母亲教养方式能正向预测幼儿问题行为、负向预测亲子沟通;亲子沟通能负向预测幼儿问题行为,且在母亲教养方式和幼 儿问题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主要教育建议:父母应理性看待幼儿问题行为,发挥自身榜样作用;采用科学教养方式,提 升自身教养水平;建立良好亲子沟通,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12.
罗杰斯的师生观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促进者,对教师与学生角色进行了与传统不同的重新定位。我国当前师幼互动行为上存在忽视幼儿心理感受、重视一致性原则以及重“活跃积极”,轻“沉默安静”、强调教师权威等诸多问题。基于罗杰斯师生观视角,为当前的师幼互动行为提供指导和启示,重新定位师幼关系,理解宽容幼儿、注重情感交流、正确处理公平和差异,以及重视师幼平等对话,从而促进当前师幼互动行为的积极转化。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幼儿家长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随机抽取重庆市区县5所幼儿园140名幼儿家长进行调查。幼儿家长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总体情况良好。幼儿家长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受到亲缘关系、文化程度和职业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存在显著差异。幼儿家长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有待进一步提高。幼儿园应该实行多种途径的营养教育,包括针对幼儿家长进行教育,同时尽早将营养知识纳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使家庭和幼儿园一起来维护幼儿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提问行为是学前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为了解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现状,本文采用观察法和开放式访谈法对M幼儿园中的教师提问现象进行观察并记录,发现当前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存在以下问题:内容低水平、封闭式;内容涉及社会和情感领域少;被选择提问的儿童针对性强;提问前后缺少等待时间;对幼儿回应方式无多元的要求。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教师应在了解幼儿的前提下,结合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自身经验水平和教学内容来设计有效提问,使教师提问能真正的促进幼儿认知能力与社会交往,从而达到提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主要通过调查幼儿园大、中、小班各10名幼儿产生的攻击性行为以及教师的处理方式,了解教师应对幼儿攻击行为的方式方法;对取得的素材与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寻求原因,探究“自然后果法”在幼儿攻击行为矫正中的具体运用,从三方面入手,即教师在何时运用此法、教师在运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不足,今后如何更好的运用此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6.
研究对沈阳市三所普通幼儿园355名3-6岁幼儿问题行为与其学习品质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究。采用已有的学习品质教师评定问卷和Conners 儿童行为教师评定量表(TRS)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4-5岁是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幼儿问题行为随年龄增长而增多且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即男孩问题行为多于女孩。(3)幼儿问题行为中不注意-被动和多动指数因子与学习品质呈显著负相关,其不注意-被动对幼儿的学习品质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幼儿教师专业化是幼儿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从专业化的视角对幼儿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教育反思,那么幼儿教师应具有教师教育爱的情感品性;适宜性教学的识别能力。同时,幼儿教师应认识到,过度赞美与奖赏儿童的危险性;对幼儿问题行为的专业性应对的重要性。教育反思是教师的基本功,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与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笔者在本研究中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 市J幼儿园86名中班幼儿和6名教师进行调查和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前后教师的激励评价存在显著差异,干预后教师激励 评价显著增加;激励性评价的教学有利于中班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行为的改正。研究建议:采用直接与间接相结合 的干预法提升幼儿园教师激励性评价水平;增强教师激励性评价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有效预防幼儿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9.
告状是幼儿常见的社会问题解决方式,幼儿不同类型和不同频率的告状行为会影响教师对幼儿的接纳程度。采用观察法和教师评定法,考察了309名幼儿自我导向、他人导向和规则导向三种告状行为的发展规律,并探讨了幼儿告状行为与教师接纳三个维度(亲密度、关联度和信任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男孩在小班时期并未出现告状行为不同导向的差异,随着年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规则导向为主的告状行为模式;女孩中,他人导向的告状行为显著高于其他导向。幼儿不同导向的告状行为与教师接纳不同维度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且受到幼儿性别的调节。该研究结果提示教育者,要从社会问题解决和社会接纳变化的视角理解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和结果,并重视性别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所谓幼儿科学教育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的物质世界及给幼儿提供的材料,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和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不同程度的指导,让幼儿去获取感性经验,学习学科学的方法,培养好奇心和对科学的兴趣。一、幼儿期科学教育的重要性21世纪是一个科学高速发展的世纪,从信息高速公路到生物克隆技术,需要很多科学人才,这些人才从何而来呢?这就要通过教育,尤其是科学教育。随着儿童受教育时间的提前,早期教育、早期智力开发的提出,科学教育也应从幼小儿童抓起。2.幼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