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不仅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而且是社会收入的"调节器".农民作为共和国的公民,也有人格尊严,本质上要求平等对待,也应享受与城市居民同样的社会保障,以维护其生存权与发展权.唯有如此才能体现人权保障的价值追求.因此,人格尊严、平等对待、人权保障共同构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宪政基础.  相似文献   

2.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发展权的法律保护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发展权是一项人权,从其本质上来讲,主要是弱势群体的发展权利。我国农民作为一种弱势群体,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种原因,未能享有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的发展权。认为只有形式平等是不能解决农民发展问题的,特别是在现有法律还不足以保护农民发展权的条件下,必须从实质平等上加以解决,因此,还需制定新的法律来保护。  相似文献   

3.
关于完善妇女平等就业权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等就业权是妇女的一项基本人权,是妇女生存权的基础,也是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实现男女平等的前提条件。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转型,已经对妇女的平等就业权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因此,完善我国保护妇女平等就业权的现行法律制度,加强对妇女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护,对于推动我国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存权不仅仅包含生物式生存的权利,还包含着社会性和文化性的权利。发展权是谋求人的全面发展的权利,尤其强调发展的机会均等。生存权的实现离不开发展权的实施,发展权的实现又以生存权的存在为前提和基础。离开生存权谈发展权或者离开发展权谈生存权,都不具有现实意义。国家对生存权进行法律保护所承担的乃是一种直接责任,对发展权的保护承担的是一种间接责任。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该是一个既保护生存权又保护发展权的系统的救助工程。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该通过立法的形式把生存权具体化为最低生活保障权,使贫困人口拥有法律上的请求权,对于发展权的保护还是主要要依靠政策来实现,这些政策当然要逐步的实现法律化。  相似文献   

5.
平等就业权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等就业权渊源于我国宪法,是劳动权和平等权共同派生的一个权利,平等就业权综合了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基本人权特征,是一项具有社会性的重要权利。由于对平等就业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我国实体法和程序法中规定得都不够明确,对侵犯平等就业权的行为缺乏专门的机构来监管,所以平等就业权目前仅处于应然状态,没有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很好的维护。要切实保护平等就业权,必须尽快制定并颁布《促进就业法》,设立“平等就业权利保障委员会”,完善平等就业权的司法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基本人权体系中,生存权是基础和前提,发展权则是实现生存权等基本人权的必要条件。土地征收后如何保证失地农民生存权的实现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能够解决和落实失地农民的生存权问题,则征地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就会遭到质疑。从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角度来看,农民为城市化做出贡献就理应享受城市化的成果,即应当享有土地发展权。但农民恰恰被排除在土地发展权之外,具有非正当性。政府更加积极地帮助农民实现土地发展权,通过区域经济发展让成果的受益者更具普遍性,唯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和长远生活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7.
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问题,涉及社会公平正义价值观的实现,在任何国家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在这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从制度等深层次审视,我国弱势群体权利保障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既涉及国家在法律、政策及社会体系方面的顶层设计,又涉及弱势群体法定权利的确定、实现以及救济等具体制度的完善与改革。保障弱势群体的正当合法权益,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应制定一部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的基本法,确定弱势群体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形成以平等权、生存权、发展权为核心的人权标准体系,确保弱势群体既有利益表达渠道通畅,同时开拓新的利益表达机制,使该群体的利益和尊严能在不久的将来获得更为充分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劳动权是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也是人权的核心内容.劳动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劳动权是社会权的具体体现,是建立在生存权、受教育权、发展权的基础之上,包含应有劳动权利;而狭义的劳动权则是建立在生存权的基础之上,是指实有劳动权利,它是对劳动异化的法律补救.劳动权是公民的宪法性权利的构成部分,是介于公权与私权间的社会权.  相似文献   

9.
从人权保护的角度比较分析社会保障法与民法保护人权的方法、内容、主体和法律责任的异同,旨在阐述社会保障法作为一个独立法律部门存在的必要性。社会保障法对人权的保护特别是对生存权的保护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保障法应以宪法为指导,与民法等其他部门法相互配合、互为补充,更好地发挥其保护人权的特有作用。  相似文献   

10.
物质弗助权被大多数国家确立为公民的一项宪法权利,也是国际人权法确认的基本人权。它是指公民享有的获得国家生存保障的权利,是公民基于生存权而享有的重要人权。对于物质帮助权的立法保障在国际法和各国国内法中均有体现。物质帮助权的法律保障将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公民基本人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作为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目标之一,合肥市应加强对农工民权利的保障。农民工权利的保障有其特点,即侧重于对农民工就业培训、医疗、子女教育等社会权的保障,而不是自由权的保障。农民工权利保障既是人权保障的需要,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在社会正义和平等理念下,构建农民工权利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农民权利的有效保护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我国农民在政治参与权、土地财产权、受教育权、社会保障权等方面的保障不足。农民权利缺位的根源在于歧视性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宪法和法律保护的缺位、农民法定的维权组织缺乏以及农民维权意识与能力不强。为了真正保障农民权利,政府需要改革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强化对农民权利的法律保护,建立农民的维权组织,培育农民的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13.
正义作为人类一种重要的价值目标,从正义理论审视罗素的核战争观,使我们认识到罗素核战争观体现的正义思想:一是体现了程序正义思想,他探究了避免核战争爆发的合理、公正的东西方和解程序;二是体现了人权正义思想,人类的生存和安全权利作为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罗素试图通过探究免于核战争破坏和危害的解决措施和方法来保护人类最基本的生存和安全权利,从而体现了其理论的人权正义思想,展现了他对人类最基本价值和尊严的重视;三是体现了其分配正义思想,在他探究人权正义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暗含了他探究人类的每个人在生存和安全的权利的平等分配,期望人类的每一个人能平等地获得生存和安全最基本的人权权利。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社会权利配置过程中,农民群体由于自身的弱势性以及其他外部社会原因导致其正当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然而,社会公平正义以及农民的正当利益为对农民进行倾斜性权力配置提供了内在的法律基础,使其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现阶段农民增收坚持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农民利益诉求。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利益保护必须坚持“促生原则”,即通过组织促生、经济促生和主体促生来提高农民在利益博弈中的力量,实现农民的主体作用,使农民以自己的力量来保护自身的正当利益,从而真正实现农民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我国虽然已初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框架体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保障的公平性还有很多缺失,诸如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差距大,边缘群体没有同等进入社会保障范围,城乡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障的比例低,社会保障的收入调节力度弱,等等.应从树立核心价值理念,完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增加政府社会保障支出,确保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以城镇化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方面来矫正这些缺失,保障所有公民权利,实现社会公平,达到社会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权利的保护要建立在权利细分研究的基础上。以农民新市民的概念界定与权利解析为切入点,分析农民新市民法律权利保护缺失的原因:新市民民主诉权缺失、人身损害受偿权差别对待、劳动权益缺失、社会保障权益缺位、新市民子女教育权缺损。据此提出农民新市民权利保护的法律对策建议:保障新市民平等的民主诉求权利,保障新市民平等的劳动权利,保障农民新市民平等的社会保障权利,保障新市民的公平教育权利,努力实现对农民新市民各项权益的法律综合保障。  相似文献   

17.
住房权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住房保障问题是不仅是一个民生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从社会公正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我国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政策存在的问题:如一些保障政策体现不充分,缺乏公平性,造成了"社会排斥";保障范围狭小,农民工等被排除在外;政府对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针对这些问题从社会政策的视角提出了创新住房保障体系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8.
基本社会保障是为保障国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要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能够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的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基本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中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应有之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在基本社会保障方面享有平等权利。考察了我国基本社会保障均等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基本社会保障的基本社会服务体系、财政体制、法律法规体系和基本社会服务的多元参与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平等就业权益、就业和劳动报酬权益、社会保障权益、权利救济的权益等合法劳动权益屡屡受到侵犯,这些侵害存在的原因包括大学生自我维权意识和保护能力弱、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用人单位缺乏社会责任感、大学生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等。大学生劳动权益的保护不仅要靠自身维护权益意识的提高,还要靠学校、政府和企业的多方保护。而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劳动权在宪法权利体系中主要是作为社会经济权利存在的。通过系统考察世界55部成文宪法规定,劳动权立宪多是以规定其国家保护义务内容为中心。在具体立宪形式上,各国劳动权及其立宪保护义务多是处于宪法基本国策及基本权利章节中,其宪法效力主要表现为弱意义上的"宪法委托"。在立宪内容上,多数国家均是选择性规定劳动就业保护、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特殊群体保护以及休息权等部分内容。虽然相较于域外多数国家宪法以及国际人权公约规定,我国劳动权立宪规定已表现得较为完备,但作为一种发展性需求,其在宪法制度空间中仍有继续发展和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