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发展农业、实现农民的富裕、稳定农业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要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们现阶段的必然选择。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在于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的创新。本论文主要通过介绍现阶段我国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模式,从中引出“公司 基地 农户”这一产业化发展模式,并结合马六坡的发展模式对“公司 基地 农户”这一模式进行分析。以期对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若干看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有积极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一点是应当充分肯定的,各界对此评价很多。比如,有很多研究指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完善市场体系,有利于促进农产品走向市场,有利于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更进一步的论述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环节,是解决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一系列难点问题的有效切入点,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等等。  相似文献   

3.
促进农户采用环境友好技术的制度安排与选择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农户是否采用环境友好技术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一环。文章从分享环境友好技术进步预期收益、降低环境友好技术进步预期成本和风险两个方面分析了促进农户采用环境友好技术的制度安排。并分析了中国现行的相关制度对农户采用环境友好技术行为的影响,指出现行制度在很多方面对农户采用环境友好技术不具有激励作用,应该进行改进以提高农户收益,降低采用环境友好技术的成本和风险。制度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1)建立规范的农地流转制度,提高环境友好技术采用的规模经济效益;(2)实施亲环境农业直接支付政策,支持鼓励农户采用环境友好技术;(3)促进农民经济组织健康发展,为农户采用环境友好技术提供组织保障;(4)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服务与支持体系,为农户提供优质的环境友好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即“农村、农民、农业”问题.从农业的特殊性出发,认为通过实现农业纵向一体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户横向一体化合作经济组织是发展农业、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稳定、真正做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的农业经济组织结构的局 限性日益显现。培育和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和优化农业经济组织结构,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 合理选择,也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一种有效的组织载体。文章以宁波市为例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基于分工理论,根据1995-2011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协整分析和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农民创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农民创业能够有效促进农业分工的演进,交易效率也正向促进农村分工,但其作用较弱。创业对农户增收、农业生产率提高的贡献很大,分工对农户创业促进农户收入、农业生产率提高的调节作用明显,而交易效率的调节作用较弱。基于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农户创业应该走专业化经营的路径,从资源优势、自身技能、独有的经营网络等开发专业化的农业经营;作为政策制定者,应该从改善农村交易效率入手,改善农户创业环境。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在农村和农业领域,呈现出一种"逆淘汰"现象.如何看待这一社会现象?本文认为,当前农民的"逆淘汰"现象从宏观上看仍然是"顺淘汰";应正确看待当前农民"逆淘汰"现象;应加速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快城镇化步伐;要未雨绸缪,防止农民"逆淘汰"现象成为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隐患.  相似文献   

8.
农户的农业投资行为,特别是农户对农业的长期投资行为对实现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繁荣农村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外,农户投资行为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学派:组织和生产学派与理性小农学派,前者的核心观点是“自给小农”,而后者却认为农民是有经济理性的。在理性小农的基础上,国内外学者对农户长期投资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但由于研究的角度和包含的因素、使用的研究材料等不同,得出的结论往往不一致。因此,要深入研究我国农户长期投资行为,必须结合我国农村的现实情况,将农户分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农地市场不完备等情况引入研究范畴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与工业聚集并列,提出了农业聚集经济,此是一村一县的众多农户围绕发挥当地优势而生产一种或一类农产品,形成空间上的规模聚集,规模聚集形成竞争,从而获得生产和流通的比较利益,这是生产力规律和商品经济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加大财政支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改造和完善农村供销社等农民组织,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业聚集经济,促进城市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新形式:来自陕西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为主体的农村集体经济,在人民公社解体后,迄今没有任何载体代替人民公社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农村集体经济新的有效实现形式呼之欲出。这也是改变目前中央直接面向农户出台政策的局面,改变政府财政支农的宏观目标与农户经济行为的微观目标不兼容情况的需要。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可以有以下5种形式,包括:土地流转下的农民自主模式、县域下的政府组织+农户运行模式、循环产业园区模式、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杨凌高新示范园区模式,并对它们进行比较。我们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多元化和多样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常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要充分动员一切农村资源和非农资源,要求产业园区、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多种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出现。要特别强调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引导作用。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存在的缺陷不是农村集体经济实现的根本障碍,要充分在世界范围内认识到土地私有制不是土地产权唯一的实现形式,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农村集体经济一样可以有活力。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是个农业大省,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性一直比较突出,制约了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既是我省解决"三农"问题突破口,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本文提出通过建立城乡统筹的支撑体系,逐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现实使命。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与市场化下的功利主义取向是制约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精神障碍。借鉴韩国新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审思中国乡村改造的历史业绩,当代新农村建设应该定位在精神重建上。为此,农村教育的使命是协作精神的重建、产业领袖的培植和新型农民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现代第三次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质是在不触动农地所有制的前提下进行农地使用制的创新。随着这次制度变迁优势的逐步释放 ,农业经济发展步伐开始放慢 ,农地产权制度的弊端再次凸现 ,这又为新一轮制度变迁创造了现实需求。本文认为 ,决定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是土地使用制而非所有制 ,但完善的土地所有制却是土地有效配置的必要条件。当前农地产权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复归真正意义上的农地集体所有制 ,其次才是完善土地使用制  相似文献   

14.
现行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已不适应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呼唤体制改革和创新。在不改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在广大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家庭经营和农户合作经营相结合的新型双层经营体制,有利于农村经济实现“第二个飞跃”,有利于农业生产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村的体制创新,发展农业的合作经济,是建立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受政治、经济、社会、法律、文化以及农民工自身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民工群体性事件频发,劳资矛盾凸显。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采用三观策略,即在宏观上政府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中观上企业和工会不断改善人力资源管理,微观上农民工积极提升自身人力资源质量,不失为缓解劳资矛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之策。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想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结构决定着中国农村合作的"他组织"特性。中山市委、市政府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和发展的战略、策略及措施三个层面上继续解放思想,为合作组织提供良好的软、硬环境,并且建立长效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养老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中国农村养老的现状 ,探讨了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提出了农村养老仍然要以家庭养老为主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坚持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 ,积极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办法发展好农村养老事业。  相似文献   

18.
农村实用人才为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民增收增效、加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保持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为此,要建立以大农业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系;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进行教学体制的创新改革,这是农村实用人才职业教育培训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构建一个以收益为导向的技能培训体系,则是农村实用人才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体系的关键和核心。  相似文献   

19.
农户的经济行为从微观层次看是理性的,但从宏观层次看却是低效的.农户经济理性的低效的根源在于受到滞后变迁制度的约束.走出农户经济行为悖论的途径是转变经济发展战略,培育农村创新人才,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  相似文献   

20.
制度化创新是少数民族山区谋求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和现实选择,而构建农民群众的合作经济组织模式则是经营制度优化创新的基本方向。其中,改革提高传统社区性的集体经济是其起步基础,兴办广泛的农民利益同盟组织是创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