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1 毫秒
1.
《预算法》堪称国家和地方治理的"亚宪法",处理的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人大"等关系,具有强化预算分配和监督的职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在预算监督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其目前的监督能力较弱。为此,我国《预算法(修正案)》亟需解决人大预算监督权的严肃性、有效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完善应急预算法制是中国应急管理的重要课题。中国应急预算面临着缺乏监督、财政供给数量不足、财政供给能力低效、应急责任体系不清等诸多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应急预算法制存在缺失,尤其是《预算法》的应急理念不足所致。应急预算法制建构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预算规范化、预算实效化以及预算层次化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具体而言,今后理应在《预算法》中加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应急预算权力的监督,完善预备费的提取和管理机制,增强应急预算的财政供给实效,建立面向应急需要的预算调整机制,明晰央地之间的应急财政责任体系,从而有力推动中国应急财政的合法与足量供应。  相似文献   

3.
由全国人大预算工委和财政部共同起草的《预算法修正案(草案)》已经完成,并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新预算法旨在强化预算的严肃性与规范性,对现行《预算法》的不合理之处进行修改与完善.《预算法》本身在实施近20年来积累了繁多的问题,而且该草案本身并非尽善尽美,其在某些制度的规范上仍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因此,对于《预算法》的修改与完善依旧是需要仔细斟酌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预算编制有关问题及改革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预算编制中存在诸多问题:预算年度不合理、预算编制方法不尽科学、预算编制不完整、预算编制机构以及其职能不明、预算编制立法不完善等,直接影响到财政政策工具及财政职能作用的发挥。借鉴国外预算编制的成功经验,应对我国现行预算编制模式进行改革:成立专职预算编制机构、将预算编制程序纳入标准周期预算管理、推行彻底的零基预算、实行部门预算基础上的综合财政预算、修订《预算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等,依此实现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透明、公正、可操作性,体现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5.
各国的货币发行权由各国的财政部或中央银行等货币发行方行使,货币发行的结果便是货币发行方征得与所发货币面值相等的“税金”,意味着在国家与人民之间建立起一种同税收契约关系具有同等性质的货币契约关系,可将其看作公法上的债权债务关系。货币契约是确立公民与国家之间、国家机关之间财产征稽与缴纳关系的规范基础,是政府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依托。在这一契约关系中,政府、中央银行等依据宪法和中央银行法向公民征收通胀税,公民负有缴纳的义务;国家征收通胀税的对价是承担保持物价稳定、提供公共服务的义务。货币发行收入如未纳入公共预算,不受法律约束,将会不可避免地导致腐败和寻租行为,对公民的基本权利造成严重伤害。通过立法明确界定货币发行收益的权属,将该项收入纳入立法机关和公众的监督之下,可防止货币发行收入不受预算控制的问题,降低货币发行方通过货币发行获取法外利益的可能,提高通过货币发行谋利的机会成本。通过《预算法》的修订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在现代国家,政府预算必须反映政府的一切收入和支出,不允许政府有预算外公共财政资金。预算外资金的存在意味着不受预算法控制的政府财政权的存在,而法治国家法律至上的原则要求一切国家权力皆须依法存在、依法行使,不允许法外权力存在。因此,即将付诸修订的《预算法》应当明确禁止预算外收入,并将货币发行收入、公债收入等各项收入一并归入公共预算收入的范畴,从而给货币发行方套上法治的笼头。  相似文献   

6.
[提要]随着我国政府财政规模的不断扩大,政府收支领域的腐败现象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新时代的反腐败需要通过绩效预算制度来规范政府行为。国际上不少国家治理的历史经验及绩效预算改革运动的轨迹,为我国绩效预算制度改革提供参考路径。我国新修订的《预算法》中关于绩效预算制度可通过建立绩效预算立法的效力层级、建立有利于防治腐败的预算权力结构、形成一套以绩效为导向的法律制度、制定一套有效的绩效评价制度、建立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机制予以完善。通过绩效预算制度界定政府的权责效,厘清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边界,建立“规制用财”的新型反腐模式,有效打击新形势下的公共领域腐败行为,有力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7.
将新《预算法》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DID)和空间双重差分(SDID)方法实证检验了财政透明度、预算软约束对纵向财政不平衡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财政透明度对纵向财政不平衡影响的总效应、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均显著为负,且与直接效应相比,间接效应的动态影响更加持久。从空间特征来看,其他省份财政透明度对本省份纵向财政不平衡和预算软约束的影响也显著为负,新《预算法》的实施效果在地理距离相近及经济距离相近的省份间都存在溢出。因此,应当多维度推进财政信息公开,不断提升财政透明度,理顺纵向财政关系,硬化地方政府预算约束,遏制地方政府投资冲动和过度竞争,打破地方政府对中央财政的救助幻觉,防止纵向财政不平衡程度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8.
建立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完善预算编制,加强预算执行,强化预算监督,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有机衔接的运行机制,是提高预算管理绩效,保障财政职能作用充分发挥的现实选择.本文从目前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及如何进一步加强预算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的演进经历了市场化改革初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确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预算的制度化与年度化、划分中央与地方预算责任以及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第二阶段,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颁布实施,各项与政府预算管理相关的制度改革,包括部门预算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等都在积极的推动之中。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演进有其内在的逻辑机理。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与政府财力困境有关,但推动改革的主要因素还是市场化改革。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仍面临公共预算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如何衔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公共财政理念下的预算范围调控之法律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算范围的重新界定在中国预算法修改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文章所指的预算范围,即预算法界定下的收支类型。在公共财政理念下,预算法禀赋中的民主性原则、完整性原则要求预算范围被重新丈量;立法理论中的法律实施效果判定也对预算范围的界定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通过对现有法律规范及实践的梳理,指出虽然现有法律对预算范围做出了兜底性规定,但因缺乏法律解释使实践操作乏力,而行政法规对于预算范围循序渐进的界定,为其上升为法律提供了理论资源和制度创新的双重支撑;同时,被囊括进入预算范围的部分收支由于其运行中受到体制性因素影响而难以真正实现预算法的目标,故对其界定也需要重新考量。因此,对预算范围的法律设计需要秉承理论,接壤实践,真正实现预算法欲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预算公开原则之于预算法: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预算法没有对预算公开原则作出规定.预算法引入预算公开原则,不论是从公共财政方面,还是从公民知情权、政务信息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目前我国预算按有关部门制定的保密规定执行从侵犯了公民的知情权以及违背了法的位阶理论两点上提出了质疑,实践中执行预算公开原则的最大障碍是政府对预算信息的垄断,最后对于预算法引入公开原则提出了几点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参与式预算是一种体现直接预算民主的治理机制,它有助于推动乡镇层级上的治理创新、强化基层财政的自主地位、促进基层人大与村民自治的有机衔接,从而克服传统"乡政村治"模式的弊端。但是,它也面临着诸多困境,表现在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断裂,技术规则与赋权规则的失衡,制度功能上激励与约束的缺位,制度变迁中创新与嵌入的脱节。因此,应当在《预算法》的层面给予参与式预算正式的立法支持,并通过构建、完善参与式预算的权利保障法律制度、参与式预算的激励与约束法律制度、与参与式预算相关的村民自治与乡镇人大法律制度,探寻参与式预算法制化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为规范政府收支行为、提高财政资金配置和使用的效率,我国新预算法明确提出强化预算约束的理念,这将成为今后地方政府预算改革的方向.美国德克萨斯州以预算规则及其制度安排来有效地约束政府行为,尤其是在预算编制环节体现出的预算规则的法定性、预算编制程序的规范性、支出部门的责任性、预算机构的相对独立性,对于我国地方政府构建具有规则约束力的预算编制制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高校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预算法》颁布之后,在高校推行了新的预算管理方法,对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推动高校预算制度的改革,需要不断提高执行和运用《预算法》的能力,同时深入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省级人大预算草案修正权的意义及法律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算草案修正权是人民代表及代议机构行使财政监督权的重要表现途径.中国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地方人大对政府的预算监督意识越来越强,所有省级人大都已制定预算审查监督条例、规定等地方性法规,并且在预算草案修正的实践中实现了突破.在整个国家财政体系中,省级政府预算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有较大的立法自主权,又有很大的财政统筹能力.探索省级人大在预算草案修正方面的制度意义和完善方向,对于整个国家的预算监督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韩国现行宪法将立法权和预算权等赋予了民选的国民大会。但由于韩国宪法的几经变迁,韩国国民大会预算权力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具体制度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但从《宪法》、《国会法》和《预算会计法》三部主要的法律来看,韩国国会在预算审批、执行和决算几个环节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原则上刚性,细节上具体,是韩国预算立法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民间社会组织的预算监督和政策倡导活动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发展迅速。预算监督分析和基于预算监督结果的政策倡导,被视为民间社会组织提高政府责任性的重要方法。国外民间社会组织有较丰富的参与预算监督活动的成功经验,其对我国民间社会组织参与预算监督有着有益的启示:首先,对于政府而言,相关部门应努力培育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搭建准入预算信息的立法框架,支持民间社会组织参与预算监督工作;其次,对于我国民间社会组织而言,应循序渐进,不断积累预算监督经验;再次,民间社会组织应加强自身的预算分析能力建设,有效应对预算监督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障碍;最后,民间社会组织应寻求与其他组织的横向合作以及与政府的纵向合作,构建多层次的社会关系,并努力提高监督团队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人大预算监督中暴露出的监督法制不够完善、预算信息不够公开等问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而是与我国宪政有着密切的联系。应该深入分析人大预算监督与宪政、政府信息公开的关系,转变完善人大预算监督的思路,以深入发展政府信息公开为着力点,建立一整套与人大预算监督工作密切相关的机制,从宪政推进的层面寻求人大预算监督问题的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19.
[摘要]预算法是关于财政资源的再分配之法,总体上是一种程序法,然而作为一个实体法传统的国家,我国预算法程序性品质缺乏,要实现我国预算法程序化建构就必须依赖预算法正当程序理念的导引。在预算法正当程序理念导引下,对预算法公众参与程序、政府预算编制程序、人大预算审批程序和预算执行监督程序的制度化建构与完善,是实现理念规范化和预算法治化双向互动的过程,更是达到个人利益、国家利益与社会利益分配的动态平衡与实质公平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美国进步时代是一个为适应经济、社会转型而推动制度变迁的时代,预算法制的建设即为其一。从20世纪初的市政预算发端,历经20余年,于1921年通过了《预算与会计法》,确立了行政预算模式。这是一个大型现代工业化国家探索治理模式的成功尝试。对美国预算法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从多种不同的角度予以探讨,主要介绍了其预算法制建设的路径和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