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时间之伤与个体存在的焦虑——试论白先勇的时间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存在主义时间观入手,讨论了白先勇小说的时间哲学:一种偏执的悲剧性的时间焦虑症。白先勇早期小说揭示了生命本能对时间喻示的非存在的抗拒与畏惧,成熟期的《台北人》、《纽约客》中,时间之伤渗透到对中国现代历史荒诞性和与此相关的个体命运的反思性叙述中,微观破碎的个体回忆性叙写形式隐含着私人化历史建构的倾向。存在主义的时间观念与民间佛教的人生无常感悟互相融摄,共同造就了他的诉说和纾解个体存在焦虑的时间哲学。  相似文献   

2.
在散文集《在新疆》中,刘亮程始终保持着他对孤独体验的清醒认知。月光代表神秘,向往高寒,却无法自由飞升,只能永远孤独地悬挂高空。树扎根大地,却挣脱不了人类的束缚,遭遇着被砍伐、被利用,或孤独老去的命运。它们的孤独与寂寞就是新疆人民的写照:具有安于天命的隐忍,却也背负穷困孤寂的烦恼;拥有古老、恬静的心灵,却无法逃脱现代化入侵时的不平衡。在新疆时间的束缚下,寂寞并非一种短暂的情绪或感受,而是个体生命的存在方式,必定长久地贯穿每个人的一生。  相似文献   

3.
《谪仙记》作为白先勇短篇小说集《纽约客》的开篇之作,用白先勇自己的话说,李彤的沉默与悲怆,正是《纽约客》的主题。白先勇小说的主题总是围绕人的生老病死这些人类永恒的主题,来表达他对历史和人生底蕴的认识和把握。而他对这些抽象主题的表现又常常采用隐喻的艺术手法,隐喻是构成白先勇小说艺术风格的重要特质。他尤其善于摄取和描绘意象来营造环境、烘托小说氛围或暗示人物性格、心理,这种隐喻的艺术在《谪仙记》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从细节处再现了纽约客的生存悲剧。  相似文献   

4.
"存在"命题是人类哲学界的永恒母题之一。经历了二战的洗礼,美国处在一个动荡不安又十分特殊的历史时期,文学创作在数量、质量和形式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普遍蕴含着存在哲学色彩,揭示了二战后的美国在死亡阴影笼罩下的脆弱生命、宣告"上帝已死"后的精神彷徨和个体异化后的孤独与被排斥。作品关于对人生深刻思考的特殊表达以及那些关于对人、人的处境、情感、身份、选择、命运等命题的苦苦探究,成为人类自身存在和抗争的重要证明,为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5.
生命意识是初唐诗人群体思考的一个重要命题。其在对汉魏生命意识的总结中,继承了人类对生命长度的追求。这种追求因盛世的到来变得更为急迫,却往往因个人际遇而无法把握,从而流露出个体生命之悲。进而,他们将个体的生命和群体的生命放在历史的时间流中,与宇宙对话,探求并最终获得与永恒的同在感。  相似文献   

6.
生命意识是初唐诗人群体思考的一个重要命题。其在对汉魏生命意识的总结中,继承了人类对生命长度的追求。这种追求因盛世的到来变得更为急迫,却往往因个人际遇而无法把握,从而流露出个体生命之悲。进而,他们将个体的生命和群体的生命放在历史的时间流中,与宇宙对话,探求并最终获得与永恒的同在感。  相似文献   

7.
生命主体精神是人类对待世事的心性与态度,它是支撑人类坦然、勇敢的生存于世的力量.白先勇为读者展示了一段特殊历史时期人们生命主体精神的蜕变史.其笔下人物因“心灵之根”的缺失,孤寂地漂泊于异乡,在寻找无果中痛苦生存.白先勇用他悲悯的宗教情感救赎这些灵魂,以期生命主体能够自我重建,在现实与死亡中完成生命的另一种仪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考查王安忆笔下的血缘亲情世界,见出生命成长过程中亲情的缺失以及由此而来的深入骨髓的孤独感。为此,王安忆把生命的本源认同于祖先,踏上了漫漫寻根路,寻找自己的生命之根、存在之根,最终以寻找的失败和根的失落见证了人类孤独和飘浮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雷碧乐 《南都学坛》2011,31(4):135-136
<正>保罗·蒂里希(Paul Tillich)是20世纪横跨哲学与神学领域的伟大思想家之一,与存在主义一样,蒂里希认为自尼采宣布"上帝之死"以后,孤独和虚无成了人类生存的普遍困境;处在生存焦虑中的人必须在无家可归的精神流浪中面对现世的、个体的、孤独的自己,人的生存时刻受到"非存在"的威胁,即对有限生命的恐惧和无意义  相似文献   

10.
白先勇和张爱玲作为中国台湾和大陆两位不同时代的通俗小说家,其作品在很多方面共同体现了女性的生命意识与生存体验。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展现着女性的悲剧命运,游弋于尘世的浮萍人生,悬浮于乱世的月光爱情,迷失于莫测的命运罗盘。他们在各自的文学领域中书写着他们感悟到的女性命运,在平凡的故事中展示了女性的永恒困境。  相似文献   

11.
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司法机关在办理中是仁者见仁,法学人士在讨论研究中是智者见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应以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并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利用其先前行为继续实施犯罪或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标准。  相似文献   

12.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案件的深刻剖析,论述了认定合同的依据、广告行为的效力、公司与股东的责任以及公司主体的混同等重要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面面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5.
2012年3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修订《1930年关税法》的法案,以便对中国、越南等“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近几年,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处于高发期,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外贸出口中遭受的贸易摩擦。应尽快转变原有增长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对少数国家的路径依赖,开拓多元化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以实现我国外贸战略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作为现代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民国武术置身于当时人们追求"科学"的话语背景之中。以"传统"为特征的国术(武术)与当时的"科学"话语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与抵牾。国术界要实现以武图强的远大抱负,国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鲁迅与陈铁生的论战围绕国术是否有提倡的必要展开,一方面为国术的科学化做了舆论上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促使国术界开始反思传统武术的痼疾。进而,国术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了国术科学化的改造,其实质是确立发展国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国术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7.
关于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有入库规则说、平等受偿说、优先受偿说等几种观点。从立法目的、法律功能、法律成本和效率、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中国司法解释的性质和来源来说, 中国应选择优先受偿说的观点, 赋予代位债权人优先受偿权, 建立代位权上优先受偿权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18.
在不签发提单的情况下,利他契约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当事方的权利义务。但在签发提单的情况下,该理论就不敷使用。借助罗马法中的准契约理论,既能对提单下的义务转让进行合理解释,也能解决在实务中诉权的确定之难。  相似文献   

19.
涉农资金等财政专项资金在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统筹整合作为对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原则的突破与平衡,加之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地方财政自主权的边界范围,因而属于重大改革,必须于法有据。现有的政府主导财政专项资金统筹整合模式在实践中面临很大困境,而法治保障模式不仅具有价值必要性,更有其独特的制度优势。在"法治财税"理念的指导下,法治首先必须尊重财税规律、逻辑与模式,在此基础上,对中央及各省份专项资金统筹整合文件规范中与法治财税规范意旨不符的部分进行分析、审核和修正,以尽快建立稳定权威的专项资金统筹整合法治方略,顺应新时期民生财政的发展要求,并促进央地财政关系的优化。  相似文献   

20.
针对污染环境罪的诸多争议,在正确把握保护法益的基础上,一以贯之地寻求具体答案。承认生态学的人类中心法益观下的环境法益是本罪的保护法益,将环境法益与人类法益并列为本罪保护法益的观点,因缺乏对环境法益层次性的内在逻辑结构的认识而不具有合理性。2017年司法解释第1条的部分行为规定,通过对污染环境行为严重性的实质自然属性的规定,表明行为对于环境法益的实害结果;而部分结果规定则是通过对人身、财产等损害的判断,确认存在严重污染环境的损害后果。本罪的责任形式为故意,对过失犯的强调在很大程度上省略了对间接故意的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