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部分优质城市广播电视报办报理念、报纸定位的分析,提出了正确的办报理念和报纸定位是城市广播电视报的生存之本。并通过对优质城市广播电视报广告经营模式的探析,对广告经营这一生存技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对正在奋力爬坡中的城市广播电视报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都市报是个杂交的品种 ,它嫁接了晚报、日报以及法制报、电视报、文摘报等当时许多畅销报种的特点和优势 ,但总体上而言 ,它同晚报之间的渊源关系最深。不仅是晚报直接逼得都市报“出山” ,而且都市报在创办之初 ,也继承、借鉴了晚报特别是所谓“新型晚报”许多特点和优势 ,包括学习晚报走向寻常百姓家的读者定位和市场定位 ,学习晚报在新闻报道方面的平民意识和平民视角 ,甚至在具体的版面设置和办报风格等方面也有学习、模仿晚报的痕迹。但是 ,相对于晚报而言 ,都市报在更多方面还有创新与超越 ,这主要表现在都市报更加完全彻底地市场化 ,更加强调强综合性和大信息量 ,十分重视新闻策划并把它作为新闻竞争的主要手段 ,首创了“敲门发行学”并广泛应用到都市报大家族的日常经营中 ,形成了自己一套比较完整、科学的办报理论并不断丰富创新等等  相似文献   

3.
我们宿舍哥们强,一日他发现蚊帐里有只蚊子,忙活抓了半天没抓到。哥们叹了一口气说:“妈的,饿死你!”然后,迅速把蚊帐收了起来,忍了好几天没挂蚊帐,最后终于把蚊子给饿死了。  相似文献   

4.
郑老汉出国     
郑老汉从德国回来的消息很快就在村子里传遍了,时不时的有村民走进他家院子,瞧瞧这出过国的人的变化。然而郑老汉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似的依旧蹬着他那辆80年代的自行车村口巷尾地跑。一听到郑老汉那辆自行车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孩子们就会立刻围上去,拖着他讲那个遥远国度里的故事,这是郑老汉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郑老汉把自行车停在院子,叫孩子们拖出他那张睡椅,自己小心翼翼地从柜子里抽出那本在德国拍的相册。躺在睡椅上,看着照片就给孩子们讲起来。偶尔有人从门前经过看到他那辆自行车就会笑着问他:"郑老汉,你也是出过国的人了,怎么还是老骑着那辆破自行车  相似文献   

5.
做人的尊严     
尊严 《可乐》2008,(2):30-30
拐杖只能支撑残缺的身体,脊梁却可挺起不屈的灵魂。回家路上,不知何时,多了一个卖报的孩子。他十岁左右,左腿被截肢,拄着拐杖。我每天都去买一份报纸。  相似文献   

6.
工作无贵贱,卖报纸的刘银凤把报纸卖得有声有色,成了地铁里的卖报明星,不但北京地铁里的乘客都认识她,而且她还把报纸卖到了北京电视台的《第7日》,这还不算,她又走进了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小崔说事》,这一下,全国人民都知道她了。刘银凤一脸坦诚的笑容,一口地道的京腔,还有一副老北京的热心肠,确实是个可亲可爱的大姐。  相似文献   

7.
一分钟破案     
《阅读与作文》2008,(11):64-65
星期六晚上,乐器商店被盗,盗贼砸碎了商店一扇门上的玻璃后钻进店内。他撬开3个钱箱,盗走1200元,又从陈列橱窗里拿了一只价值8900元的喇叭,放在普通喇叭盒里偷走了。警方调查后,把怀疑对象放在汉森、莱格和海德3个少年学徒身上。  相似文献   

8.
何如平 《社区》2012,(7):49
去年社区主任委托老爸办一份社区报,办报对老爸来说可是头一回,但他热情很高,还花了一个月时间学习电脑打字、上网和排版。社区报的编辑部就设在老爸的书房里,老爸集编辑、记者、校对于一身。老爸的工作兴致很高,但他编出的第一期社区报发到居民手中却不受欢迎。这份报纸完全是模仿都市报的风格,也分为国内新闻、国际新闻、  相似文献   

9.
他11岁开始买股票,现在觉得还是开始得太晚了。14岁时他用卖报赚得的钱买了一个小农场。他现在仍住在50年前买的3居室的房子里,他说这里有他需要的一切东西,房子周围没有围墙和篱笆。  相似文献   

10.
在全媒体环境下,都市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网络、手机媒体的出现使得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多样化,进而造成报纸发行量缩水,其短平快的传播速度以及方便快捷的载体进一步为读者所接受,这不仅制约着报纸的传播时效性,同时也阻碍了报纸的广告产业。但都市报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即报业向数字化方向发展,报业向产业融合发展。都市报应该从调整报纸内容,优化发行方式,实施多渠道发行,扩大品牌优势,形成新的产业链等方面,探索新思路、新举措,寻找新的生存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苗祖荣 《社区》2008,(1):36-36
我当年的一同学到美国留学,近日回国探亲,我们几个同学便约他一同出去聚一聚,请他谈谈美国的见闻。那天我们开车去接他。到了他家楼下,见他还没下楼,于是我们便在楼下按了几声喇叭,示意我们已经到了,只见他从楼上窗口探出头,对我们使劲地摇手。可我们并没明白他的意思,而仍以按喇叭的方式回应他。  相似文献   

12.
黄俊明 《老友》2015,(2):65
退休以来,我天天都在千方百计找乐子。如今我已70多岁,精力旺盛,身体也比较健康。概括起来,得益于"五乐"。一是看报乐。我每天都要看《参考消息》《江西日报》《江南都市报》《赣南日报》等报纸一小时以上,随时了解国内外和身边发生的事情,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看报已成为我每天生活的必需,是我生活中的一大乐子。二是写作乐。我原是市文化馆的文学创作人员。退休后,我仍笔耕不辍,出版了一部长篇小说,发表了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等各类作品100多  相似文献   

13.
随着报业竞争的日趋激烈,节目表、剧情已非电视报的全部,人们越来越希望看到的是一张容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报纸。因此,若想在报业中立足,必须从深层次探究办报的新路子:即服务大众,贴近生活,增强报纸的可读性。1.面向大众,力争满足不同文化层次读者的需求。所谓众口难调,对于广播电视报来讲,若使众口“协调”,就必须在“雅”与“俗”上做文章,以求雅俗共赏。所谓“雅”即是高雅的文学作品,它的对象主要针对文化层次比较高的读者。本报办了许多这样的栏目,例如《两极之间》、《心灵独语》、《校园传真》、《生活…  相似文献   

14.
彭翼仲是清末北京地区一位活跃报人,他致力于民间报业,以一己之力创办了《启蒙画报》、《京话日报》、《中华报》三种报纸,以《京话日报》最负盛名。《京话日报》初创时有所赔累,进入乙巳年(1905年)开始兴旺,看似简单的现象背后隐藏的是报纸定位的显著变化。论文探析1904年8月到1905年7月期间该报定位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发挥独家优势 办出独特风格陈珍富广播电视报是一种新型的报业,它除了刊登节目、剧情和声屏信息外,还要选编一些读者爱看的文章,让他们更喜欢这份报纸。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发挥独家优势,办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使报纸具有竟争力。是需要我们精心研究...  相似文献   

16.
买棉衣     
郭蕊 《社区》2013,(1):50-50
“主任,我把棉衣挂在院子里不见了。”2012年11月26日上午,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东关大街街道办事处北关社区主任马芳一上班就接到了辖区“三无”老人马进禄的电话,说他挂在院子里的棉衣不见了。  相似文献   

17.
汪红 《百姓生活》2014,(4):29-29
读者问:前不久,我骑自行车和张某驾驶的小汽车相撞,我身体没受伤,但自行车被撞坏了。张某当场表示愿意赔偿我自行车损失500元,我们就签了一份简单的赔偿协议,由于有急事就没报警。  相似文献   

18.
刘军 《社区》2013,(16):29-29
“这项措施好,不但化解了邻里矛盾,消除了安全隐患,还给特困居民们办了件大好事!”喻婆婆对我们竖起大拇指不停称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为邻居堆积在楼道里的废旧物品而烦恼。我们社区想出了一个“妙招”——在征求居民意见后,对长时间累积的废弃物品集中清理,旧自行车修一修后,作为社区公用自行车供居民们免费使用;废报纸、瓶子等卖给废品回收公司,所得款项捐给社区幸福基金会。  相似文献   

19.
冷蓝 《人生与伴侣》2009,(11):13-13
她从小便生长在我的光环里。我读大学的时候,他才刚刚小学毕业,没有考入重点中学,有人见了他便嬉笑说:你姐姐当初读的可是最好的初中,你念的这所,她看都看不上眼呢。他也不争辩,白人家一眼,便用力地甩一下书包,嗖一下跨上自行车走人。那车也是破旧的,他几次央求家人换辆新的,可是无用,父母总会冷冷丢给他一句:你姐姐当初还没车可骑呢,不照样进了最好的中学,且年年考试第一?他不再言语,只拿起气管,哼哧哼哧地给车打气,  相似文献   

20.
翟倩 《社区》2013,(6):F0003-F0003
经历过20世纪60~70年代的人,应该对公共广播有着深刻的记忆,机关单位、居民大院、工厂学校都有各自的广播站。高音喇叭随处可见。那时候。听高音喇叭里的广播,成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当年的报上曾这样形容:“一根电线,拉近了城乡的距离;一个喇叭,能听到来自北京的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