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建构一种文艺学思想体系,首先必须找准艺术哲学意义上的理论支点,以便建立起科学的文艺理论话语系统。我们认为,建构新型文艺学的理论支点应该是人学,即人的哲学,或曰人的艺术哲学。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学说为文艺学的逻辑起点,重新建构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时代精神的文艺理论当代形态。这基于以下理由:其一,以人学为艺术哲学的理论支点,将有利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其二,以人学为理论支点更切合文艺的本质和本性;其三,以人学为理论支点,将有利于文艺学研究与时代理论大势协调同步;其四,人学的理论支点还将增强文艺理论体系广泛的包容性,有助于吸纳和融汇中国古代和外国的文艺观念或理论概念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文艺学以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崭新人学理论为深层根基。深刻了解马克思在人学理论上所实现的范式革命,对于深化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文艺学价值指向和学科动力学等方面,这种新的人学理论深刻规定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文学是人学的命题显示了新型人学理论对于文艺学的基础性指导意义;这种新的人学理论对文艺学同样具有普遍意义。深入研究人学理论,是深化中国当代文艺学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3.
揪心痛楚的文艺研究 ——代“文艺与灾害”专栏导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争的痛苦记忆尚未远去,灾害的频繁降临撕裂心肺.作为"人学"的文学(艺)所关切的对象,已从人本身出发,走向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共同维系的存在世界.现代文艺学或文学理论的建构,既要溯古凝思,更需现实关怀;既要凸显特色,更需学科交叉.没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充沛的学术情感和敏感的创新思维,文艺学或文学理论的更新发展就会陷于僵化和停滞.在灾害频繁袭击人类并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对象时,文学何为?艺术何为?文艺学何为?当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严肃问题.揪心痛楚的文艺研究理当应运而生,因需而长.在这方面,我们的思考都是初步的,本专栏中的几篇文章,包括本文都还是角度各异却可互补的关于灾害与文学(艺)的探索,意在获取相关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存在主义认为人的存在先于本质,将本真意义上的人看作一种源始的、无规定性的存在,充分重视人的超越和自由特性,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以存在、真理、超越和自由为核心的文艺人学体系.存在主义文艺人学将人生提升为文艺本体,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入文艺本质的视角,也使人学精神成为文艺的主导精神.此外,存在主义文艺人学不仅反对传统的知识论文艺学,强调文艺之真只关乎人的存在,将文艺的价值根基从知识论转移到生存论上,而且还改写了传统的美是文艺本质的观念,强调真理更符合作为文艺的本质,使得文艺不再是美的象征,而成了真理的家园.  相似文献   

5.
该文探讨了文艺学学科建设的根本问题.作者认为,文艺学学科建设整体提升的关键,是确立新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石文学语言与审美意识.文学语言是文艺审美价值的客体;审美意识是文艺审美价值的主体,存在着古典美学与现代美学两大审美意识系统.  相似文献   

6.
文艺人学本体论是新时期文艺理论研究中一个颇具影响力的理论潮流.它的发生既是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研究自身逻辑运动的必然,也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在中国文艺理论研究领域的反响和回声.它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审视文学艺术的思维视角,同时,它的理论盲点也是我们在建构当代形态的文艺理论时所应当扬弃的.  相似文献   

7.
文本理论是进入二十世纪后在西方兴起的一种独特文学观念.二十世纪以来,文学理论在探讨了作者、世界因素后,开始关注作品本身和读者的存在,文本理论聚焦作品本体和作品意义生成的倾向与文学理论关注重心的转变是一致的.文本理论中提出的许多全新观点,对文学观念转变、文学理论本身发展、文艺实践活动展开及文艺学学科教学、研究与建设都很有借鉴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门学科,文艺社会学 1930年代在中国创建, 1970年代末开始“重建”;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文艺社会学有不同的理论形态、学术范式、学科定位。“文艺社会学”和“社会文艺学”,类似于“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由于文艺社会学的根本特点在于“关系”研究,因此,无论定位于文艺学,偏重于“文艺 -社会”研究,还是定位于社会学,偏重于“社会-文艺”研究,都可统称为文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关系”与“非关系”性,构成“文艺社会学”与“社会文艺学”的根本区别。文艺社会学理论形态,有“传统”与“现代”之别。“中介论”与“传播论”,同属文艺社会学现代形态。在多元对话语境中,应该倡导建设“多维论”形态的文艺社会学。  相似文献   

9.
经过新世纪十余年的激烈争论,中国的文艺学界开始逐渐冷静下来,一些更为重要的问题开始突显。文艺学应该处理好如下三种关系:文艺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文艺学与新的文化现实的关系;文艺学与中西文论资源及文学基本问题的关系。文艺学的"名不符实"实际上为其自身提供了拓展跨学科研究的空间,回归"文艺"本位,增强"历史"意识应该是文艺学学科的选择;新的文化现实需要新的文学分析方法和理论工具对之进行更有效的解释,这正是文艺学学科的主要任务;立足于中西文论资源的学术史及对文学基本问题的激活,有助于确立我们在面对"新的文化现实"时的学术立场和提问方式。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经过新世纪十余年的激烈争论,中国的文艺学界开始逐渐冷静下来,一些更为重要的问题开始突显。文艺学应该处理好如下三种关系:文艺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文艺学与新的文化现实的关系;文艺学与中西文论资源及文学基本问题的关系。文艺学的“名不符实”实际上为其自身提供了拓展跨学科研究的空间,回归“文艺”本位,增强“历史”意识应该是文艺学学科的选择;新的文化现实需要新的文学分析方法和理论工具对之进行更有效的解释,这正是文艺学学科的主要任务;立足于中西文论资源的学术史及对文学基本问题的激活,有助于确立我们在面对“新的文化现实”时的学术立场和提问方式。  相似文献   

11.
"人民文学"作为一个新的文艺范畴,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艺观的理论创新,是有别于"五四"时期"人的文学"的新的创作导向。通过对"人民"这一概念的历史考察,有助于更深入的理解人民文学观的生成和发展,进一步揭橥人民文学观的当代价值。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的提出,对于文学创作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它的价值不仅在于满足了文艺发展的需求,更在于对现实、社会、人的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的时代展开了新的问题境域,但是历史变幻的烟云并没有割断<讲话>与今天的特殊时代内容的内在联系,它依然可以是我们进行文艺生态思维的重要思想资源和学理启示.<讲话>关于文艺与人民、与社会生活和与政治的关系的原则精神,要求今天的文艺自觉关注中国和人类所面临的严重生态问题,具备生态情怀,重视对文艺的生态思维.<讲话>要求文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今天就必须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生态观,因为这是迄今最科学也最具有实践意义的生态观;要真正掌握文艺的特殊规律,也必须借助生态思维深入认识文艺的生态本性和与此密切相关的文艺需要及文艺功能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由认识论向价值论转向是新时期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的重要特征之一。传统的文学认识论重在对文学客体的理性认识,追求知识的确定性;相比较而言,文学价值论注重主体(人)对于文学意义生成的重要性,承认文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学科。文学活动是价值创造的审美活动,其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存在着共生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关系是文学价值的重要体现,是理解和张扬文学价值论的基点,是实现文学认识论向文学价值论转向的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14.
"风"与"水"之喻是中国诗学中一组意蕴特别丰富的象喻,常用于艺术品评和理论探讨.描述作品风格和审美鉴赏的境界,揭示艺术创作的奥妙,说明文艺的源流、传播和功能等,不仅形象地表现出中国艺术的特点.而且隐含着与自然的亲和力、原初的生命力和深刻的人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的地缘表述包括乡土书写和现代都市书写,其地缘表述背后具有强烈的民族国家情怀与人类意识。沈从文在“人类”意识及其“人类”视域之下,实现了对湘西本土意识、民族国家意识的超越,走向了对人类整体生命及其生存境遇的思考。沈从文的人类本体艺术思想主张:审美和艺术应该以人及人类为起点和终点,应该坚持引人向善,构建人性之美以实现人类整体和谐为终极目标;作为艺术创作主体的艺术家也应该持守人类情怀,要有历史担当意识和历史理性,应该在孤独中坚守为人及人类而立命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6.
文艺美学是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新学科,在学科的交叉性质、学科的知识谱系定位、学科研究的方法论、学科的未来前景等方面出现了诸多争论,引发了学科更深层次的问题。本文通过中国文艺美学研究的学术史的梳理,分析和把握文艺美学的逻辑起点和价值终点,力求站在当代美学发展的前沿,注意吸收相关学科和新兴科技研究新成果,在价值论上将艺术审美同人的审美生成联系起来。认为:文艺美学的学术定位并不是缺乏理论体系,而是缺乏运用文艺美学这一学术视角来透视和剖析当代中国的文艺现状中的种种问题,在新世纪的学术话语中,文艺美学应承担的一系列极具现实意义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使文艺创作实践和文艺理论建设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人与自然的统一-关于美学基本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学基本问题不是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或艺术的超越性问题,而是感性的理性,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这一点在中国与世界的美学界中存在着普遍的误解.美学按照其本质应该涉及自然、技艺、艺术这样三个领域,这三个领域不是高低层次的关系,而是相互渗透和相互转换的关系,自然既是它的起点,也是它的归宿.从自然到技艺,到艺术,然后再返回自然,这是审美活动的真正本质与根本规律.从这种理解出发,美学应该把对自然美(自然的鉴赏)的研究当作自己的重心.  相似文献   

18.
无论从文艺美学的现代发生还是从文艺美学的存在来看,都可以将文艺美学看成是中国美学的现代性事件。一方面,伴随着现代性遭遇中国,文艺美学由潜学科转变为显学科;另一方面,文艺美学的存在也是一现代性语境中的文化事件。认识并回答文艺美学的现代性问题是关乎文艺美学存在与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重温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几十年来,社会主义的文艺实践与发展,验证着毛泽东文艺思想所具有的普遍意义,并进而指出,毛泽东关于文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审美意识形态论述和对文艺创作本质规律的揭示,对于我们今天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文艺思想,繁荣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艺创作,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对于人类文学艺术的实践活动及其成果总结和概括的文艺学,其边界是在变化的,法国文艺批评家丹纳在论著《艺术哲学》中强调的种族、时代、环境三元素对文艺的制约作用,对文艺学边界问题的研究不无启发。近年来,中国一些学者在反思文艺学学科的基础上,借用“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并做出倡导文化研究的策略。但由于文化研究自身的特点及“日常生活审美化”言说语境的差异,使得其着陆中国后,并未完全发挥出倡导者原本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