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旅行家们总是被各个地方人们的行为和信仰中的表面的奇特弄得神魂颠倒。马可·波罗大概是13世纪最著名的旅行家,他写信给意大利的亲属,讲到对中国宫廷中的风俗和道德感到惊奇;西班牙的征服者们对最终被自己摧毁的新世界文明的风俗迷惑不解;现代旅行家离开747航机时,还随身带着摄影机,打算用胶卷录下旅行地点的风景建筑和当地居民的穿著。在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广泛好奇心深处隐藏着的,是同样广泛的要理解丰富多彩的体质和文化现象的意思和意义的欲望。尽管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问各种文化间的差异这同一基本问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本的经济人类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理论重视知识对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但这一理论也存在着忽视人类社会异质性存在的现实 ,轻视非主流社会中的知识的缺陷。本文认为 ,知识总是存在于特定文化条件下的 ,什么能成为知识 ,具有什么知识的人能成为拥有人力资本的人 ,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的。发展研究尤其是少数民族社会的发展研究 ,必须在重视人力资本的重要性的同时 ,更加关注人力资本得以实现的文化背景。文章认为 ,积极地进行民族文化的资本化运用的实践 ,是使民族文化、民族的地方性的知识成为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土著文化在加拿大多元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人类学关于土著文化的解释进行了反思.土著文化是土著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从时间上看文化不是单线进化的,土著文化不是西方文化的过去;从空间上讲,文化不是由中心向四周扩散的,加拿大土著文化没有因为西方文化的传播而消失,而是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中不断地调适和重构.世界上各个民族的文化只有类型上差异,而没有水平上的高低之分.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政策不仅尊重和重视土著文化的价值与作用,还提高土著民族的文化自觉意识和主体自治能力.  相似文献   

4.
人类学家关于边疆和边界的研究包括将内涵和认同层面存在差异的各个世界分离和联系起来的文化边疆,标示出地理空间的边疆以及形塑社会关系秩序和界定“社群”(community)成员资格的边疆。这些文化、领土和社会维度常常交叠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整体性的边疆人类学。目前,社会科学已经逐步将对边疆关注的焦点聚集到其关系性和动态性两个方面,不再将其视为政治边缘,而是嵌入到日常生活中,这也是人类学长期坚持的一种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5.
民俗学是研究民众生活层面文化的学问,与文化人类学关系最为密切.民俗学强调要把民俗事象作为活态文化来研究,当前民俗学研究更应结合田野调查不断升发一些新的问题,然后展开讨论,从而丰富民俗学的理论.民俗志不仅要记录、描述民俗事象,而且要说明和解释民俗事象.民俗志是一种文化自觉的书写,地方民俗志的编写应以标志性文化提领.  相似文献   

6.
审美人类学是美学中的人类学旨趣同中外人类学历史上审美习俗研究资料与理论积累相互交汇的逻辑结果,注重理论思辨的美学研究与强调田野调查的人类学研究的相互补充和相互阐发,激发出一些意蕴深厚的新的学科生长点.社会现实当中的文化建设、旅游开发和文化语境包含着许多可供审美人类学研究的广阔学术空间.审美人类学的深化发展对于美学和人类学的学科建设,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一个群体在其生产发展过程中所凝练出来的价值观系统的高度升华与抽象.对人类学家来说,人们的一切行为和互动,都与文化相关,且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20世纪的80年代以来,随着工商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崛起,学者们注意到了文化差异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进而发现了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的融合与产物.工商文化反映着工商世界的现实存在,而企业文化,是管理人将其在企业创业阶段关于经营理念用于企业管理和新成员教育方面,并在此过程中将企业全体员工的价值认同及行为方式,发展独具特色的文化管理模式,以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当今世界的管理者必须不断提高文化智商,善于差异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达斡尔族禁忌是该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解读,其禁忌具有与物质生产相关联的俗成性、与多神崇拜相呼应的原始性和与传统道德相承接的约束性特征;达斡尔族禁忌在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繁荣民族文化方面亦有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人类学是研究人及其文化的学科,人类学的研究没法回避对何为文化的探讨。各个人类学理论学派均有自己对文化不同的理解,而对文化不同的理解则会影响其对理论的构建,因此,对文化的认识成为理解人类学理论学派的基础。从人类学学术史的角度来看,关于文化的阐释有作为"进化传播"的文化、作为"相对"的文化、作为"功能"的文化、作为"结构"的文化、作为"象征"的文化、作为"解释"的文化等。各个人类学理论流派建立在对不同文化或是文化不同侧面的理解基础之上,对文化的不同理解亦影响了各个学派实际的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10.
文化存在着多链共生现象从横向上看,文化是由若干个文化环相互连接而形成的文化链现象.并且,每条文化链都是以多走向为主要特征的.从纵向上看,无论是不同地区的单一文化,还是同一地区的多元文化,无论这些文化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都存在着不依赖于其他文化而获得和保持自身文化发展的特征,我称其为文化的共生现象.  相似文献   

11.
罗兰教授结合自己的学科背景,以及在非洲和中国所做的田野工作,探讨了如何通过一个特定的实物来探索物的形成、物的历史、物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对物质人类学和物质文化,考古学与人类学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层次探讨。其对如何通过发运用物质文化,以及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结合来发展历史人类学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同时,罗兰教授也对东亚的人类学,尤其是中国人类学的未来赋予了极高的期望,他认为未来人类学的聚焦点将从欧美移到世界其他地方,欧美人类学不再会被认为是人类学的绝对真理,所以通过欧美之外的一种人类学的新思想,新思维方式有助于未来人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类学     
从语源学意义上讲,人类学即“人的科学”。但实际上,人类学还只是关于人的科学之一,是那些依据人类生物和文化特性,去描述和解释人的学科的综合研究,而且要特别注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人类的差异和变化。人类学还特别重视种族概念和文化概念,这类概念在人类学语汇中是最为普遍的,尽管关于这些概念的含义至令仍存在许多争论。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这种特色,在文化学上经常使用一个概念:文化形态。在一种文化形态的形成中表现最突出、占据最主要位置的现象,我们称之为文化主因。依据这样的原则,我们说,今天是视觉文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靠视觉获取信息成了人们最常借助的手段之一。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容身在丰富多彩的视觉影像世界里:在居室里看电视,我们看到的是流动的影像;等候在车站,我们欣常着车体卜色彩斑斓的广告: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学的视野中,生物具有多样性,人类具有多样性,文化也具有多样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9月11日通过的《文化多样性宣言》指出:文化多样性是指“文化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5.
花腰彝是彝族人口较少的一个支系,近些年因女子舞龙才逐渐为世人所知.花腰彝女子舞龙并非原生态呈现,而是在文化产业语境下立足当地传统民族文化建构出来的.女子舞龙的成功,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更为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伸张了自己文化的主张.  相似文献   

16.
SARS灾难是新世纪瘟疫对人类的一种警告,它使中国人的文化愚昧暴露无遗,促使中国人进行反思,而实现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7.
土地神崇拜是中国传统的民间信仰之一,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农历二月初二"土地诞",通过举行土地神祭拜仪式来祈求农业丰收和地方平安.2004年农历二月初一,笔者以"参与观察"的方法,对南宁市平西村的平话人"土地诞"仪式进行了田野调查,对"土地诞"的过程予以整理、研究,并以"整体观"和"文化比较"的方法对其进行观照,进行人类学的解读.试从祈福仪式的角度,分析"土地诞"的特点;从文化功能角度,分析"土地诞"的功能;从文化融合角度阐述当地多元文化互动与融合.  相似文献   

18.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得以传播知识和思想、进行社会教育的载体,是博物馆的主要业务工作之一.当今随着新博物馆学的兴起与发展,博物馆由对"物"的重视逐渐转向对"人"的重视,这就要求博物馆陈列展览在强调知识性与学术性的同时,也要注重其亲和力,拉近与公众的距离,主动融入公众之中.人类学是全面研究人及其文化的学科,主张通过研究文化来理解人性,无论从其理论、方法抑或其学科发展历程看,都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本文拟从人类学的视角对博物馆陈列展览予以解读,借以展现陈列展览的不同维度,从而更好地达到其传播知识与社会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鲜明的文化,其中舞蹈更是其受到民族文化和地方风俗的影响,具有着独特的民族性和地方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更是当地风俗文化的外在表现,因此,对舞蹈的探索和分析,十分有利于我们对民族文化进行探索和传承。本文将会以藏族舞蹈为例,分别对藏族舞蹈的特征和风格进行分析,最终将二者划为一个整体进行探索,希望能够从中提炼出一些藏族独有的文化,并将其保留,结合现在的时代特点进行创新,将藏族舞蹈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乡土中国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社会及其社会文化变迁乃是现代人类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重心之一.整体上来讲,乡土中国人类学研究可区分为经济人类学、生态人类学、汉人家庭家族制度、农民的心态、信仰与认同、回访等五大研究视角,形成了关于农民社会变化变迁的平衡论、新平衡论、盛衰循环论等几种理论解释.但由于长时期以来对农民文化的"落后"定位,导致对农民文化的无情肢解,相应,在新的历史时期,人类学家也应站好自己的立场,以有效关注农民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