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知识多样性与组织创新之间的关系至今并未形成统一的结论。利用134家福建地区鞋、服及相关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以组织突破式创新为切入点,可分析其与组织内部知识多样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内部知识多样性显著提高组织的突破式创新;但基于知识冗余、交易成本的考虑,组织的外部知识获取将削弱组织内部知识多样性对其突破式创新的正向影响。此时组织的知识整合机制将发挥关键作用,完善的知识整合机制将能够显著改善组织获取外部知识对于其内部知识多样性与突破式创新之间关系的负向调节效应,反之则不利于组织的突破式创新。因此,只有通过加强组织知识整合机制的提升,实现外部知识的有效吸收以及内外部知识的充分整合,才能真正加强组织的突破式创新能力,提高组织绩效。  相似文献   

2.
基于知识视角,构建国际化企业营销动态能力形成理论模型,并通过134家中国国际化企业的调查数据,使用PLS方法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市场知识宽度和市场知识深度对营销动态能力具有不同的影响机制,市场知识宽度对营销动态能力的作用被知识整合机制部分中介,市场知识深度与营销动态能力几乎没有直接的影响关系,其对营销动态能力的作用被知识整合机制完全中介;正式化在市场知识宽度和知识整合机制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学习文化在市场知识宽度、市场知识深度和知识整合机制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技术知识特性与知识整合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和路径。通过理论分析建立研究框架,构建结构方程,并选取我国华南地区146家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本文的贡献在于以中国华南地区的企业数据证实了上述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构,明确了这些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机制和路径,并且以行业为依据对样本数据进行分类,研究不同行业内变量之间的影响机制与路径。  相似文献   

4.
知识创新源于知识冲突与整合,是组织内不同群体或个体之间的知识观念冲突、碰撞和整合的结果。构建以激励知识创新为目标的大学创新机制,不仅要优化大学研究队伍的学缘结构,构建激励大学创新的知识冲突机制,更要强化学校层面的科研资源有效整合,培育大学基层科研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5.
以福建省三个制造业产业集群为例,利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7.0和Liseral8.7,研究产业集群网络、知识整合能力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网络关系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外部知识整合能力、内部知识整合能力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网络结构、网络关系都与知识整合能力正相关,知识整合能力与创新绩效正相关,网络结构、网络关系通过知识整合影响了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6.
基于双元认知能力和平衡管理能力研究我国企业国际化的“隐性能力”。借鉴传统经济学理论和“过程”理论研究企业国际化的思路方法,构建双元认知能力影响模型。对江苏省国际化企业进行抽样调查和实证分析,重点研究认知能力中的中国传统辩证思维与“中和”平衡管理方法对我国企业国际经营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高管的双元认知能力对企业国际化的广度和深度具有正向影响,并且对企业国际化绩效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拓宽企业国际化的广度和深度有益于国际化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7.
IT外包中客户—承包商间的知识转移是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但知识转移过程和机理尚不明确。为揭示组织控制机制对知识转移过程的影响机理,构建了组织控制机制与知识转移的关系模型。模型将知识转移过程分为知识获取、知识应用和知识内化3个阶段,研究组织间控制机制(合同灵活性、关系规范)和组织内控制机制(知识共享机制、知识整合机制)对知识转移过程的联合作用。以中国承接IT外包的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80家IT接包企业中的员工数据为样本,应用多元层次回归方法对提出的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合同灵活性和关系规范正向影响组织知识获取;知识获取与知识应用、知识应用与知识内化间均显著正相关。此外,知识共享和知识整合机制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明显,知识共享机制促进了知识应用,知识整合机制增强了知识内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通过引入知识溢出、知识吸收能力两个中介变量,研究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建立了关系嵌入性-知识溢出-企业创新绩效和关系嵌入性-知识吸收能力-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模型。运用结构方程的方法,发现了这几个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关系嵌入性对显性知识溢出和隐性知识溢出都具有促进作用,且对隐性知识溢出的作用大于显性知识溢出;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且隐性知识溢出的作用大于显性知识溢出;关系嵌入性对知识吸收能力具有正向影响;知识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的过程视角,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与知识转移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研究表明:知识显性程度、转移渠道丰富性、知识吸收能力、沟通与信任程度、知识转移实施过程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绩效都具有显著性的正向影响机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要通过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以提升知识的显性程度、构建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的知识转移渠道体系、加强沟通与信任关系、加强组织学习以提升知识吸收能力等途径,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能力,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社会资本对知识资本存在正向影响,而知识资本又对技术创新存在正向影响。通过对华南地区160家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对企业的社会资本、知识资本对技术创新的这种正向影响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社会资本通过对组织学习显著的正向影响来影响企业知识整合的能力,而知识整合对技术创新则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企业的内部社会资本必须通过知识资本的形成和整合才能对技术创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由于产业技术的多样性特征,在国际技术转移中并不存在对于技术输出方产业技术的完全照搬,任何技术转移的实现都是一项新的产业技术的建构。产业技术的合理建构要求本土知识的获得与合理的整合。本土知识的获得与整合是产业技术适应性变异的必然要求,是技术转移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过程之一,对于技术引进方而言,也是克服以技术输出方为中心的技术转移缺陷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调研,论述食品标签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之间的边界与关系的总体呈现。显性的正式制度和隐性的非正式制度之间的边界并非一成不变,非正式制度可能向正式制度转化,前提是非正式制度必须充分基于本土文化特征。二者之间并非单纯的某一种关系存在,而是复杂关系的总体呈现。一方面,正式制度排斥了非正式制度,挤压了非正式制度实践的空间,冲击了地方性知识;另一方面,非正式制度实践保护了小规模生产者,维系了地方性知识,构建了不同于主流制度信任的其他信任体系,弥补了正式制度不能实现的消费者期待。  相似文献   

13.
国际技术转让是发展国民经济、提高科技水平的捷径。中国已加入WTO ,中国的国际贸易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但是 ,中国在国际技术转让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作者通过对国际技术转让中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情况 ,重点分析了中国在专利、植物新品种、著作权、商标等方面立法上和实践当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系统论方法,探讨了知识创造中组织存量知识运用的2种不同方式对组织知识创造的作用机理。分析认为,组织内创造知识的团队,即知识型团队是由搭便车动机子系统、正式与非正式的信息与行为协调子系统、社会自激励子系统构成;从每个子系统视角看,知识型团队内成员间的知识共享、团队间的知识封闭都是促进知识创造中知识运用的重要方式。同时认为,促进团队内知识共享程度的方式包括:设计团队的外部约束性参数、加大团队的异质性及相互接触的制度、设计合理的规模。还认为,团队间知识的相互封闭是通过捆绑2个或2个以上的竞争性团队实现的;竞争可以进一步减小各团队搭便车的动机,团队成员之间更加紧密的关系促进了知识流动与转移的深度与广度,使各团队的开放度降低而更深入地提高团队成员间的相互激励水平。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给著作权国际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著作权国际保护的主体范围和客体范围扩大,保护水平提升.各国修法活跃,著作权国际保护制度固有的地域性弱化,一体化进程加快,网络环境下保护方式呈多样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选择正确的知识整合模式有利于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分析知识整合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以知识整合能力要素为切入点,以知识整合效果为中间变量,构建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知识整合能力模型,据此提出我国装备制造业实现自主创新应采取的三种知识整合模式。  相似文献   

17.
学习型组织知识整合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首先从组织学习和知识整合的机理,分析学习型组织运用知识的不同方式———扩张方式和内涵方式。认为学习型组织不但要通过组织学习来获取知识,而且要整合企业既有知识的结构和过程,最大化地实现知识中所蕴涵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学习型组织知识整合的框架模型,阐述整合的动因和机制,最后结合通用公司的实际案例,分析学习型组织知识整合实践。  相似文献   

18.
国际服务外包是一种发包企业主导的企业间知识整合机制,外包双方在这一整合机制中的地位和出发点存在差异。发包企业的交易动机、外包双方关系质量和接包企业吸收能力对显性和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是不同的。国际服务外包中显性和隐性知识转移对接包企业常规性和创新性技术能力的影响都是正向的,而隐性知识转移对接包企业技术能力提升作用更大。接包企业应以国际服务外包中隐性知识转移为突破口,将从发包企业获取的"片断化"技术知识整合形成相对完整的技术能力。接包企业不应满足于常规性技术能力的提升,更应利用国际服务外包中的知识转移,特别是隐性知识转移,促进创新性技术能力的提升。不同类型的接包企业应立足自身吸收能力,结合发包企业交易动机、外包双方关系质量,选择利用知识转移实现技术能力提升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际理解教育在幼儿园开展的不断深入,幼儿园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成为新的课题。我园以教育生态学为理论视角,在课程建设中关注知识间的整合,关注课程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着眼于幼儿的自主成长和国际素养的自由发展。力求实现课程的多元化和开放化,促进幼儿个体和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本身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