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为深入研究社交媒体大数据中所反映的投资者情绪与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抑价之间的关系,采用网络爬虫(Python)技术挖掘社交媒体大数据,通过人工构建股市情绪词库,分析了社交媒体言论中包含的投资者情绪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社交媒体大数据中的投资者积极情绪与IPO抑价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消极情绪与IPO抑价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且消极情绪对IPO抑价率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论表明,社交媒体大数据可以作为衡量投资者情绪的可靠指标,为度量投资者情绪提供了新方法,并为监管机构对社交媒体信息及水军的靶向性监管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盈利预测自愿披露行为与新股发行抑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在分析盈利预测与新股发行定价基本关系的基础上,对上市公司IPO的盈利预测自愿披露行为与新股发行抑价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市场能够接受盈利预测信息,盈利预测披露行为可以有助于降低新股发行抑价;上市公司披露盈利预测有助于降低一级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以新股低价发行作为投资者投资补偿的压力,减少发行企业在抑价中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西方学者根据西方资本市场研究,解释IPO抑价问题的重要理论工具。文中分析了我国资本市场现状和IPO市场实际情况,供求不平衡是我国资本市场最根本的矛盾;制度性缺陷是引起我国IPO抑价的理论根源,阐述信息不对称理论在解释中国IPO抑价问题时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以期望提高对中国IPO抑价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我国IPO定价、抑价及长期表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证券市场上IPO的定价、抑价过高,股票价格与价值背离,使得新股在市场上的长期表现不佳,市场效率低下。究其原因,除了我国IPO市场长期处于卖方市场外,还因为我国存在大量的乐观投资者。要解决IPO定价、抑价等问题,应该消除IPO市场上的乐观根源,大力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  相似文献   

5.
我国证券市场上IPO的定价、抑价过高,股票价格与价值背离,使得新股在市场上的长期表现不佳,市场效率低下。究其原因,除了我国IPO市场长期处于卖方市场外,还因为我国存在大量的乐观投资者。要解决IPO定价、抑价等问题,应该消除IPO市场上的乐观根源,大力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  相似文献   

6.
依据信息不对称理论,风险投资的引入能有效降低IPO抑价,但基于中国创业板的数据发现,风险投资对IPO抑价没有产生负向显著影响,本文从研发投入的视角对此提供新的解释。发现存在风险投资通过研发投入影响IPO抑价的路径,即风险投资显著增加了研发投入,研发投入的增加一方面显著提高了IPO抑价,另一方面增加了风险投资对IPO抑价负向影响的显著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研发投入越高的公司中,风险投资对IPO抑价的负向影响越显著,越能发挥认证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国中小企业板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高层管理团队管理能力对IPO抑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高层管理团队管理能力对企业价值具有显示效应, 管理能力强的高层管理团队可以充当企业的价值信号, 更好地将企业价值的信息传递给外部投资者, 减少企业在股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从而降低IPO抑价.  相似文献   

8.
利用我国询价发行的新股数据,从新股的价格行为特征入手,借助“簿记”理论,可研究我国累积投标询价方式发行新股的IPO抑价现象。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询价制度在收集发行前新股信息方面是有效的,但有效性受制度限制而低于国外;IPO抑价是对揭示真实信息投资者的一种价格补偿;由于数量补偿机制受限,导致IPO抑价高于国外。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资本市场有序发展,降低IPO前盈余管理对IPO抑价造成的影响,在创业板特殊背景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2009年10月—2012年9月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355家公司作为样本,通过创业板公司IPO抑价率和IPO前盈余管理程度的计算分析,引入影响因素变量,对创业板IPO前盈余管理与IPO抑价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得出创业板IPO前正向盈余管理程度越大IPO抑价越大的结论,并据此提出加强IPO前盈余管理行为监控以降低抑价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IPO抑价是资本市场的研究热点,也是不解之谜。通过对我国创业板市场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对我国创业板IPO抑价影响较为明显,其次是信息不对称因素。而承销商声誉和信号理论则影响并不显著。文章提出了完善证券市场、突出承销商的保荐责任、加强发行人的监管、投资者要加强风险意识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将投资者行为拓展为两个维度,即机构投资者理性情绪与个人投资者非理性情绪,以中国2009-2014年沪深两市上市的IPO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投资者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对IPO定价和管理者过度乐观情绪的影响及其产生的经济后果,实证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理性情绪越高,IPO公司超募水平越低,个人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对IPO首日溢价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机构投资者理性情绪和个人投资者非理性情绪都能够塑造IPO公司管理者的过度乐观情绪,机构投资者理性情绪对IPO公司管理者过度乐观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个人投资者非理性情绪越高涨,IPO公司管理者越会过度乐观;当IPO公司高超募、现金流充足时,IPO公司管理者的过度乐观能够加剧公司过度投资等非效率投资行为,损害了公司的整体绩效表现;当IPO公司低超募、现金流不足时,IPO公司管理者的过度乐观能够缓解因资金缺乏引起的投资不足,有助于从整体上改善公司的绩效水平;当IPO公司低超募、现金流不足时,存在着个人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影响IPO公司整体绩效表现的管理者过度乐观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对中国股市存在的"IPO之谜"现象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对市场监管政策的制定和IPO公司管理层投融资决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新股发行制度第三阶段改革过程中,监管部门针对"超募"发行市盈率"存量股转让"实施了一系列行政干预。从一、二级市场分歧和IPO定价效率两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发行价格相对于股权价值存在普遍溢价的现实情况下,行政干预提高了IPO发行定价的内在价值定价效率,但大幅降低了交易价值定价效率;行政干预扩大了一、二级市场定价分歧,形成了制度型的利益输送渠道。研究结论表明,监管部门对IPO定价的行政干预中断了中国新股发行体制第三阶段改革的市场化进程,未来完善中国新股发行制度的方向应坚持市场化方向,以提升定价效率为目标,并处理好融资者和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兴的互联网融资工具,众筹融资模式发展迅速。在金融市场最发达的美国,其学术界已开启了关于众筹平台上投资者决策的影响因素的探索性假说论证和实证检验,为未来众筹平台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前沿理论基础。然而不同众筹模式下平台的机制存在差异,并且不同文化地缘的投资者行为决策并不具有同质性,对于当前焦点的股权众筹业是否能够采纳这些观点仍然没有定论。本文以“大家投”平台数据为样本,采用零膨胀负二项回归对中国众筹平台项目筹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期望给未来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分析我国证券市场中投机行为的原因及方式。构造机构投资者的单阶段效用函数,使用KMRW声誉模型证明,在广大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信息不对称情形下,机构投资者可能操纵股价持续上扬,建立强庄声誉以获取最大利益。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日益扮演“积极投资者”角色的背景,运用代理理论、权力制衡理论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管理层权力寻租动机对公司现金分红决策的影响机理.以沪深两市2011-2015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权力寻租动机对现金分红有显著消极影响;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制约并削弱管理层权力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消极作用,且持股比例越大,制衡作用越明显.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机构持股制衡管理层寻租的机理在于:机构持股可降低管理层代理成本,进而有利于公司分红水平的提高.这说明中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决策应引入包括机构投资者在内的多边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股发行抑价:一个假说的检验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为了检验新股发行抑价的信息不对称假说,本文选取了中国股市1998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发行的255只股票(其中沪市132只,深市93只),并按上市交易所不同分为了两个样本,采用同一模型分别作了实证检验。我们发现两个市场的新股抑价程度均可以用信息不对称假说来解释,在用于解释的变量中,新股的发行规模、发行市盈率、发行前一年的每股收益以及发行前市场状况四个变量在描述假说中的事前不确定性上是显著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羊群行为属于行为经济学的一部分,认为市场主体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其行为易受到其他参与主体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基于Hwang和Samlton羊群行为测度方法(HS方法)及EGARCH模型,运用2003年1季度至2014年3季度我国30个省市房地产市场销售价格数据,验证我国房地产市场羊群行为的存在性,并分析购房者羊群行为对中国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房地产市场羊群行为显著存在,且购房者羊群行为与房地产价格波动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股票发行市场价值低估现象实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偏相关检验、逐步回归的方法 ,实证检验了中国股票发行市场的价值低估现象。分析了成熟市场造成新股发行价值低估的因素和我国股票市场的特有因素是否以及如何影响我国股票发行市场的价值低估程度的 .研究发现 ,中国股市过度超额初始回报率的本质是对二级市场的高估 ,它与国外的 IPO价值低估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