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江泽民着眼于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努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使人民群众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等。这些理论观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阐明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应有内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走"绿色广东"之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7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于文化在国家战略布局中地位的认识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历史性变迁,历经四个阶段:文化从属于政治阶段;文化与经济并行发展阶段;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协同发展阶段;文化上升为国家软实力阶段。这种历史性演变,充分说明了党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与把握日益成熟,也使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理论的认识上升到新的历史高度。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探索文化发展规律,总结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对于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始终坚持的执政理念,它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全面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不断创新中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范畴,又对政治和经济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先进文化反映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对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党历来重视先迸文化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们党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提出"廉政文化"的科学概念,是对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主题所做出的理论创新,是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相碰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多元文化相交汇的时代要求。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实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重大变革。分析廉政文化的历史渊源与时代走向,全面把握廉政文化的建设规律和有效图式,对加强党的建设,推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治国理政实践中,遇到过许多风险,也成功防控化解了许多风险,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防范化解风险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归纳总结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从严治党、弘扬中国精神的文化路径。这些建立在成功实践基础上的宝贵经验对于新时代党如何防控国内外各种风险,实现党的治国理政水平的跃升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具有关键的现实与理论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角度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根源于经济,由经济决定,同时政治又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发展以巨大的影响。农场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团场经济发展为中心,服从并服务于团场的经济工作,这不仅体现了政治和经济的辩证关系,也是党的“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体现。“三个代表”中,“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而要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集中精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而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强大的物质文化基础。因此,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以“…  相似文献   

9.
改善民生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追求。改善民生与"为人民服务"、"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在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贯穿于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之中。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向度,是中国共产党人民利益至上宗旨的具体体现。党与民贴心,民与党同心。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努力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不断改善民生的伟大实践和历史的反复比较中,最终选择了"跟共产党走",于是有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的历史,就是不断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新世纪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演进,为推进中国改革开放的攻坚深化,以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第三、第四代党中央与时俱进,在五大方面创新发展了邓小平的人才理论。从"关键在人"到"以人为本",从"第一生产力"到"第一资源",从"优先发展教育"到"人才强国",从"党管干部"到"党管人才",从"两个尊重"到"四个尊重",体现着传承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任务,开启了文化发展的崭新篇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扬州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召开了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与会人员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发展繁荣文化的内涵、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进行了理论研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具象地深化了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的定位,根本性地开启了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行动。全会关于生态文明的制度设计,赋予贵州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更明确的使命和更广阔的空间。贵州要借此机会全面、准确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打造生态文明先行区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与执政合法性基础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分水岭,从之前的“团结、教育、改造”到之后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信任”和“依靠知识分子”。这种变化与中国共产党在此期间执政合法性模式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七大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载入史册,团结是七大的一个显著特征。七大之前的延安整风运动为召开党的七大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七大以团结作为最显著特征的党的代表大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二是七大提出的联合政府主张;三是表现在新一届中央委员会的选举过程中。而这三层含义,直指全国人民的团结和全党同志的团结。  相似文献   

15.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宏观调控的作用。从2003年开始,党中央、国务院见微知著,针对经济生活中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陆续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在探索与创新过程中,党和政府积累了丰富的宏观调控的经验,宏观调控能力日益增强。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使我国宏观经济在良性发展轨道上运行。  相似文献   

16.
1919年五四运动后,陕北地区不但比较早地接受到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很快传播开来,与此同时,党的先驱者开始在各地建立党团组织。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和党的第六次代表会议之后,陕北党组织即开始发动广大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适应形势的发展,适时地向陕西省委提出两项互相联系的重要战略,即创建陕甘边新苏区和红二十六军,之后,陕北各路红军也于1935年初改编为红二十七军。陕甘边和陕北红军的创建经历了一个由建立红军游击队进而形成大规模正规红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两支红军开创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并最终实现了两支红军、两个苏区的统一领导,为中共中央最终落脚陕北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以后,我国国内矛盾和面临的国际形势都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新理念,以之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十九大报告重申了这一理念,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了这一问题,十九届五中全会又对之做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具体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如何按照中共中央部署,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真正地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我们当前理论和实践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下面的几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推进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提高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自觉性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仅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形成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担当历史使命的根本保障。遵循党中央的基本思路继续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的需要作为终极目标关怀,运用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等科学思维方式,以协调发展为实践要求,遵循法治化、规范化、有序化的基本方法,以人民为中心的评判标准、认知标准和人文标准三个维度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成效评判的主要标准,从而保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9.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共享的目标追求发展成为“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一深刻发展顺应了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坚实地朝着共同富裕方向前进、进一步凝聚中国梦实现力量、适应与引领新常态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创新了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引领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引领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深刻发展还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创设党内监督机构始于1927年的中共五大。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的创设及相关职能的规定,主要是接受共产国际的指示,并借鉴了苏联共产党的经验,同时,也一定程度上结合了中国共产党的实际。中共五大创设的党内监督机构存在时间很短,实际发挥的作用也不大,但它是中国共产党创设党内监督机构的先声,对后来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机构的发展和党内监督工作的开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