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劳动价值理论研究是现实赋予的重要课题。为了从理论上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 ,我们必须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与社会必要劳动区别开 ,把社会财富生产与价值财富生产区别开 ,把价值源泉同生产要素重要区别开 ,把价值创造同收入分配区别开 ,把决定价值的依据同生产要素分配依据区别开。只有这样 ,才能为推动和充实劳动价值理论提供研究框架 ,寻找劳动价值理论研究的切入点和理论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现象也逐渐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网上调查也显示,“收入分配”登上“两会最关心话题”之榜首。客观地认识当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正确认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钝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国个人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加强政府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中美两国1994年至2006年劳动收入及消费相关数据出发,可分析出劳动收入影响消费结构的内在机制.劳动收入影响收入分配,收入分配影响消费总量进而影响消费结构,社会保障和消费信贷对该机制存在影响但相对有限.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恶化了收入分配以至不利于居民消费总量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优化.所以,当前工作要注意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收入.  相似文献   

4.
劳动价值论与分配方式的内在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价值论的劳动与劳动所有权的关系决定生产要素所有权,从而决定市场经济的按生产要素分配。认识劳动价值论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在联系,才能科学地认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涵,深化我国市场经济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强调,完善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收入分配秩序与社会公平和效率密切关联,学术界对上述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经历了由对立到兼顾再到互促的过程。完善的分配制度,应当在确保效率的同时,促进公平的实现,即实现两者的统一。就结果公平而言,收入分配必须体现责任履行与利益分享的对称性;就过程公平而言,收入分配必须体现竞争的公平性;就机会公平而言,收入分配必须体现机会的平等性,需要特别关注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平等性。就具体路径而言,收入分配必须保障底线,放开高线;坚持一次分配促效率,一二三次分配兜底线;促使低收入人群升水平,高收入人群强影响;确保实现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落实一次分配由市场主导,二次分配由政府主导;坚决管住非法,维护和彰显合法。  相似文献   

6.
利用OECD投入产出数据库,对比分析中美服务业增长的要素收入分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整体及细分行业产业增加值率低,服务业整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较 差,且逐步恶化迹象明显,服务业总产出转化为国民收入能力较低,可供要素分配的经济剩余较少,服务业做大收入蛋糕能力不强;中国服务业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严重失衡,利润 侵蚀工资,资强劳弱,政府过度介入服务业初次分配,出现资本太富、政府太高、劳动者太穷的初次分配格局,形成哑铃型要素分配结构,资本和政府替代劳动者成为服务业要素 收入分配的主角,生产性服务业要素收入分配失衡较生活性服务业更加严重,且存在路径依赖特征;这一畸形的初次分配格局导致服务业终端消费率走低与有效供给不足,间接造 成中国服务业中间需求率虚高现象,也会影响到消费与投资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近十年与收入分配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表明当前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城乡、行业,群体同的收入差距正不断的扩大;在协调各方利益,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过程中,不断探索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8.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劳动所得占GDP比重不断下降,资本所得占GDP比重不断上升。与此同时,收入分配差距也在不断拉大。本文基于1992~2006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15年来GDP中劳资所得比例的变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发现劳资所得比例失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进而为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同时,收入差距也在进一步地扩大,收入分配中的不平等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对公平分配应如何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就我国目前收入分配状况以及如何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进与理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经济实践的变化,我国的收入分配理论和政策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分析我国收入分配理论的演进过程,正确认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收入分配理论的创新举措,对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优化分配制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增加劳动报酬实现体面劳动奠定了理论基础。增加劳动报酬是实现普通劳动者体面劳动的关键。要牢固树立尊重劳动的思想,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机制切实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并且努力提升劳动者自身素质,让广大普通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  相似文献   

12.
高管团队在企业战略决策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文章从共享心智模型的角度对高管团队战略决策质量进行研究,探讨共享心智模型对高管团队战略决策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结果证实了共享心智模型对高管团队战略决策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将农村劳动力流动纳入贸易开放的收入分配效应的理论框架,研究了贸易开放和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收入分配效应,以及农村劳动力流动在贸易开放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中的作用。研究得出,如果没有农村劳动力的充分流动,纯粹依靠贸易开放难以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沿海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较大,促进了贸易开放发挥收敛城乡收入的作用,然而在内陆地区,由于劳动力缺乏足够的流动性,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除价格机制外,贸易开放还通过提升出口商品结构、引导外向型产业布局扩散、吸引外资流入等机制影响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出发,分析了劳动收入与资本收入失衡、农民收入太低、垄断行业收入过高、权力寻租、收入差距过大等分配不公现象。阐述了收入分配不公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严重危害。提出了大幅度提高工资水平、开征垄断税、运用税收和转移支付手段迅速缩小收入差距等消除收入分配不公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设施蔬菜生产是一个技术要求比较高、劳动投入比较大的产业,劳动力是影响设施蔬菜生产的首要因素。采用典型抽样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方法开展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设施蔬菜生产费工多,比较辛苦;菜农技术掌握程度较好,但经营技术还有待提高;设施蔬菜生产提高了土地生产率,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和打工相比缺乏比较优势;设施蔬菜经营者存在劳动力年龄大、女性为主的问题;菜农子女从事农业的比例较低,从事农业的意愿不强。从农业劳动力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高菜农收入、培训经营技术、解决劳动力短缺是郊区设施蔬菜的出路。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 ,首先是一种用来说明商品经济中“劳动的社会关系及其表现形式”的理论 ,而不是专门的关于“交换价值或价格的量的决定的理论” ,也不是专门的“收入分配”的理论和“剥削理论”。在私有制商品生产条件下 ,人类劳动采取了“私人劳动”的形式 ;私人劳动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和关系” ,采取了“劳动产品的价值性质和价值关系”的形式。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价值” ,就是人类劳动的这种“异化形式”。它是“私有财产对私有财产的抽象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仍然是适用的 ,但在具体应用上应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劳动价值论中所说的“价值规定的内容” ,是“劳动时间的调节和社会劳动在各类不同生产之间的分配” ,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下它应当更多地用来解决生产方面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劳动价值论仍然是一元的 ;但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理论 ,则可能是多元的。应当允许和鼓励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下 ,进行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理论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与生产劳动理论是两个不同的理论。在“生产劳动一般”中 ,包括了“脑力劳动”和“一般管理职能”。在“使用价值”中包括了“服务”  相似文献   

17.
试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还有一个较大的提升空间,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防止财产性收入比重增加引起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的重要一环。为此政府和市场要互补长短,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18.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要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 ,发展、完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而不是要否定劳动价值理论 ,也不是给按生产要素分配寻找理论根据。在科技和社会分工高度发展的条件下 ,生产劳动的内涵应当扩展。但劳动仍然是价值的惟一源泉  相似文献   

19.
非劳动收入是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制度中的重要内容。由于人们对非劳动收入至今仍存在各种不同的看法,甚至把它等同于剥削收入,因此,有必要对非劳动收入作进一步分析,对其性质作出科学界定。文章通过分析劳动和生产要素在创造价值中的作用及决定分配的因素,提出了按生产要素分配不是剥削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准确描述劳动收入份额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动态演变轨迹,是破解收入分配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进而实现共享发展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基于1997—2017年中国内地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与空间计量经济学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考察劳动收入份额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动态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明显的时序波动性和空间非均衡特征,劳动收入份额在地区间具有层次性差距。具体而言,尽管劳动收入份额的空间非均衡程度呈现出不断降低的态势,但劳动收入份额的地区间差异明显大于地区内差异,地区间差异是劳动收入份额空间非均衡的主要动因。劳动收入份额的演变不仅具有时间上的前后连贯性,还具有地区之间的空间关联性。基于二元邻近矩阵和地理距离矩阵的空间收敛性检验表明,中、西部地区内部的劳动收入份额存在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现象。因此,建议积极发展区域间的互补型合作关系,逐渐平滑资源要素分布和经济发展条件的区域差异性,促进各地区的劳动收入份额在差异中提升,在发展中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