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由于英语"security"的多义性,当"traditional security"与"non-traditional security"用来表达两种不同的安全观念、安全因素、安全措施等等含义时,是可以成立的英语表达。但是,由于汉语"安全"一词仅仅用来表达"不受威胁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并不表达任何观念、因素、措施,词义明确而确定,因而"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便成为两个不成立的汉语表达。这两个不成立的汉语表达之所以在汉语中流行,成为当前国际问题研究特别是安全研究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两个术语,一方面是由于英语主导的西方国家在相关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不加区别地直译英语"traditional security"与"non-traditional security"两个术语造成的。在否定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这两个汉语语词之后,上述两个英语术语的翻译以及相应的安全问题,不仅可以在总体上用汉语表达为"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而且更需要根据客观环境和语言环境的不同,分别表达为"传统安全要素"与"非传统安全要素"、"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传统安全保障"与"非传统安全保障"、"传统安全观"与"非传统安全观"等等。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新词源源不断地产生,网络英语新词成为学界广为关注的一个语言现象。从文化视角来探讨网络英语新词汇的译介,跟踪英语新词的引进和翻译,以及汉语中越来越多的直接使用英语的词汇和缩略语的现象,表明我国和外部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而英语新词的引入和翻译也必将进一步促进这种交流。汉语对网络英语新词汇从形式到内容的借入,再现了英美文化在中国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3.
[摘要]人类社会中曾出现不同的政治实体与国家形态,现代“民族”(nation)观念和民族国家(nation state)是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出现在欧洲的,并随着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在全球的殖民侵略活动传播到世界各地。尽管许多国家并不具备欧洲“民族主义”同样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但是在西方主宰的国际交往和法规中也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民族国家”的形式。为了理解今天世界各国政治实体的发展历程,也为了理解今天中国社会和国家形态的演变历史,本文讨论了“民族”和“民族国家”产生的历史,现代公民国家和传统部族国家的差别,以及今天在理解民族国家形态方面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汉语新词在英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未将汉语新词中的“隐含成分”表达出来就落笔翻译;二是不能摆脱中文字面的束缚,中式英语层出不穷;三是不能把中西文化融会贯通,忽略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提出了汉语新词翻译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英语致使运动事件构式,还是表达致使运动事件的汉语"把"字句,都反映了一个事实:寄寓在这些构式中的运动事件是因为构式各构成成分的协同作用才具有语言上的实现.为了分析"把"字的构式意义,本文选择了有界和有定这两个重要的句法语义范畴,比较了表达运动事件的"把"字句与对应的英语表达,发现"把"字句表现出更高程度的有界显性和有定显性,这个结果可以视为汉语属于限界语言的一个证明.  相似文献   

6.
汉语广告与英语广告均有模拟生造新词的情况,汉语广告是通过音节的有意重叠,英语广告是故意把熟悉的单词拼错,或加上前、后缀而生造新词;汉、英广告都可见到改造短语、句子的情况。汉语广告中模仿造短语、造句子的手段远比英语广告丰富。汉、英广告都使用外来词,满足人们的求新求异的心理。汉、英广告在形式上均表现出了韵律美和修辞美。两种语言的不同,深层次地体现着汉、英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化背景及东西方不同的哲学观。  相似文献   

7.
读者在线     
正近年来,关于汉语在各国持续升温的报道不断见诸国内外媒体。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语言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日益成为民族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海外"汉语热",反映的是中国合作共赢、大国担当和优秀文化的国际魅力。就像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将英语纳入中学重点教学科目之列,举国掀起"英语热",是因为我们渴望借助英语更好地了解与学习西方发达科技与先进管理经验一样,现在世界范围的"汉语热",何尝不是许多国家急于汲取中国改革开放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汉语新词的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中涌现了大量新词。如何将新词译成准确、地道的英语,使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国情和发展有及时、正确、客观的了解,是翻译工作的重要任务。文章结合大量实例分析了汉语新词的来源,提出了八种汉语新词英译的方法,指出了目前汉语新词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开放使英语新词进入汉语词汇系统成为必然。运用词汇发展变化外因和内因的理论,分析并评述了现代英语新词进入汉语词汇系统的原因及其对汉语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运用弗米尔的翻译目的论理论,对汉语传媒新词的英译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翻译相比,传媒新词英译在遵循一般翻译原则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以外国受众容易接受的方式清晰准确地表达新词的实际内涵,从而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传媒新词英译的具体策略包括直译、意译、补译、释译、回译和注解。这些策略不仅能使译者达到准确翻译汉语传媒新词的目的,同时亦呈现出较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西邪教观念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邪教是中文专有名词。Cult词源并无贬义 ,近代以来 ,Cult虽引申出一定贬义 ,却不等于中文的邪教含义。因此 ,将法轮功译为Cult易于引起西方社会的误解。邪教虽产生于新兴宗教 ,但新兴宗教未必都是邪教。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 ,中西方对待邪教的态度和政策并不相同 ,但法轮功却无疑是真正的邪教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二”“三”与“多”的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哲学观念中,只要突破了"二",承认了"三",那么,"多"便是不言而喻的了,因为三正是通向"多"的桥梁。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说是一种典型的二元关系学说,"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的提法正是阴阳泛化的二元对立观念的体现。西汉哲学家扬雄首提"三分法",并由此构造出另一套与《周易》的二分法相区别的《太玄》经卦体系,进而提出种种三三见九之说。早在西周末年史伯就表述了一种"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多元综合的复杂性思想。五行说也具有克服二的简单性观念,将世界的本原建立在复杂性的多样化基元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之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禾“国民性神话”论的指谓错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证刘禾的"国民性神话"论主旨在"跨语际"批评下对中国近代思想和文学进行颠覆性的后殖民批评,忽视了中国近代据英文引入的国民性观念及其定义、中国儒文化传统观念向国民性、国民性改造观念的汇聚,而将西方殖民主义所"构建"的本质主义的"国民性神话"指认为中国近代的国民性观念,属于指谓错置.论述近代中国流行的国民性观念主要是梁启勋由英文引入并定义的国民性观念,它引入和定义之初便排除了本质主义.之前,中国儒文化中早已存在着含义与之接近的诸如"民性"、"移风易俗"、"变化气质"等观念.到晚清它们一起汇聚到国民性、国民性改造观念之中,实现了传统观念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建设中国特色的国际政治理论需要建立在一系列中国特色的学术概念之上,那么"势"就属于这样一类值得探索的概念。"势"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政治思维中观察世界和事物的一种方式,可以弥补西方国际政治理论中着眼于权力、实力或力量等"力"(power)视角的不足。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中的"势"思想非常丰富,既包含了"力",又超越了"力"。"势"的概念不仅涉及政治、军事、哲学和历史发展规律等方面的思想,而且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势"对当代许多国际政治现象的解释有"力"所不及的优越性。相对于"力","势"的模糊性和可感知性强于可测量性,而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思维方式的重要特征,连接了科学和艺术。"势"可以发掘成为当代国际政治理论的一个学术概念,基础在于其解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中西艺术比较作为艺术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已被广泛运用。因而,对于西方艺术学核心概念内涵的分析变得异常重要,它不仅是一种方法论,更是比较艺术学本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弄清中西方相应艺术概念不同层面的内涵,仅静态分析远远不够,还必须对之进行动态考察。"形式"是西方哲学和美学中的一个关键概念,它含有形而上之"理式"、先验感性范畴以及外在形态等诸内涵,分别可与中国艺术美学传统中之"道"、"神"、"名"、"形"进行比较。同时,在艺术学视域中,它可延伸为艺术形式,如艺术类型及艺术表现手段。总之,在中国传统艺术美学中,与形式相对应的绝不是"形"或其它某一个概念,而可以落实为一个从"道"、"神"向"名"、"形"往复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韵"是中国艺术特质的重要概念。"韵"概念的出现与魏晋玄学追求超逸高蹈的思致相关,但将"韵"概念与"神"、"气"、"律"等概念结合起来,成为表达艺术特殊审美境界的概念,则是在南北朝时期完成的,期间佛教般若思想的渗透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促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为英语的一种变体,“新英语”在经历了本土化之后,形成了其自身的特征和模式,发音和语用方面与标准英语相比均有很大不同。新英语的发展,使得英语的前途很难预料。  相似文献   

18.
《校园安全法》立法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没有直接的法律依据 ,学生在校园内受到伤害 ,在解决问题上比较难。为此 ,需要制定《校园安全法》,从法律上明确监护人的范围 ,确立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法律地位 ,切实保障在校学生的生命安全 ,以填补立法空白。在立法时 ,要遵循安全第一、结合实际、科学性、可操作性、综合治理等原则。  相似文献   

19.
“时”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时指四季运行,又指天道。《周易》中“时”与“动”相关,凡“动”必依于时,因此有“时变”、“时报”、“时成”、“时中”等等,《周易》卦象中乾、艮、震、兑、巽、坎皆为时。  相似文献   

20.
说“到家”     
"到家"是汉语共时层面上存在的两种同形异构形式。本文重点讨论意义虚化的"到家",通过分析"到家"的语法功能和意义以及"A/V到家"结构的特点,得出结论第二种形式的"到家"已经开始词缀化,并重新确定了"到家"的词类。本文还分析了利用"到家"的双重意义构成的双关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