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自然事实就是客观事物本身,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切存在之物,它对于人及其活动而言既是先在的又是外在的,是自然而然、自在而在的。哲学上所说的客观事实是指特定的实践事实、真实的事件,它是指已被正确认识到的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性的总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在于忽视了实践因素而对客观事实作了纯自然主义的理解。科学事实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是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件。无论自然事实抑或客观事实,一旦被人类认识并用语言对其描述而做出经验陈述或观察判断,就形成了经验事实。科学事实与客观事实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的可错性,二者统一的基础是社会实践。科学理论、科学真理都是可错的,科学理论不等同于真理,科学事实也不等同于客观事实。从理论上弄清这三种"事实"的联系与区别,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实事求是地构建科学理论,反对科学迷信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科学思想史上的自然观依次为:原始人的神话自然观,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自然观——原子论、"数学和谐"、"自然合目的",中世纪的魔法自然观,重视严格因果性的近代机械自然观,立足于"场的本体论"的电磁场论自然观,以及整合吸收了历史上所有自然观优点的现代综合自然观。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那些对形成世界图景具有决定意义的科学思想的演变,须让科学事实支撑相应的世界图景。还要从历史经验中汲取营养,得到重要的方法论教益,以加深对当代科学思想的理解,为当今的科学探索活动提供某种启示。  相似文献   

3.
托马斯·库恩视科学为科学家厨体从事的活动,仅仅从主体方面去理解科学发现争科学革命的逻辑和历史,科学的发展被看作完全靠信仰推动的过程,过分夸大了科学共同体的直觉和心理因素的作用,否认了经验和理性的基础作用。而走向直觉主义的科学本质观;以科学理论的可错性否定存在评价理论的客观标准,走向约定主义的标准观;撇开科学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科学历史的考察仅仅从社会学、解释学上去理解,没有结合认识论的分析,致使将科学家的行为与科学家的认识混淆起采,以此否认科学理论是时现实世界的反映,否认科学是朝向真理的累积进步事业,走向了实用主义的科学进步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科学为中心展示了科学作文化形态、理解方式、存在方式与其他文化形态、理解方式、存在方式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化层面与理解层面、存在层面之间关系的图景。科学是一个窗口,通过科学这一视角即小宇宙可以折射出文化世界、理解世界与存在世界整个大宇宙的全貌。  相似文献   

5.
科学为什么会成功?科学的成功说明了什么?这是如何合理地理解科学的重要论题之一。科学实在论的“逼真”论证和“无奇迹”论证认为,科学的成功说明了科学理论是对实在的正确的或近似正确的描述;劳丹对此进行了逐一反驳。他认为,科学的成功只说明了科学方法的可靠性。对科学成功的这两种理解都是片面的和狭隘的。关于科学成功的理解应该是多维度的,既有历史的、认识的、方法的、经验的维度,也有社会的维度。当我们把这些维度有机地结合起来理解科学的成功时,科学的成功说明了科学只是在整体上对世界的内在机理的模拟,真理是两者的相似程度等于1的理想状态,是科学追求的目标,科学理论是在谈论世界,而不是描述世界。这是关于科学成功的一种弱实在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科学本质观是当今科学教育研究与改革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科学世界观"、"科学探究"以及"科学事业"三个维度就初中科学教师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开展了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教师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之间的关系、科学家角色、科学发现的过程等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提出了促进初中科学教师科学本质观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得以真实地认识我们的客观世界。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从科学哲学的视角尝试回答"什么是科学",解读科学本质,阐明科学的基本特征。科学是在一定的社会阶段中,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可靠系统,是人类在实践中通过可靠的思维态度、工具方法、活动过程等,形成经验或结论的过程。科学来自于哲学,却又不等于哲学,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层面上,二者密不可分却又存在显著差别。科学本质观的嬗变,内在总是随着科学发展的脉络而变化。以此作为研究基础,立足当代研究者的观点,厘清科学的基本含义,反思科学史、科学本质观的演进过程,从现实生活中认识科学的特性,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和把握科学及其内涵。  相似文献   

8.
论解释学视野中的科学文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文本的研究既是有意义的也是可能的。将保罗·利科的文本条件运用于科学的基本文本 ,即形式系统和科学事实 ,就可以发掘出科学文本的解释学意义。这样 ,我们就可以站在解释学的角度发现 ,科学文本与科学对象以意义相连系 :科学对象是科学文本意义的基础 ,科学文本以建构在语用分析的行为整体性基础上的意义结构形式来表征科学对象 ,这种意义结构包含了句法和语义两个维度。  相似文献   

9.
经验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深入分析了“经验”的性质及它的局限性 ,并提出了“实验事实”的概念以区别于传统所说的经验事实 ,从而对经验科学这一术语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专业话语如何进行公共讨论一直是困扰社会的难题。本文以方舟子与崔永元转基因论争的微博话语为例,探讨科学公共话语空间中围绕"理"展开的论争过程。研究发现:科学专业话语与公共话语体系,对话语主体的准入限制要求不同,说理的依据、逻辑与方式等亦存在差异;转基因论争背后存在科学理性与社会理性的竞争与冲突,这诸多因素使得科学传播陷入困境。从经验层面反思科学论争中的"理"的冲突与对话,将启发我们重新理解科学公共空间中的多元理性共识。  相似文献   

11.
很多人时中国古代的科学思维不甚了解,因而导致了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中国根本就没有科学思维传统。本文认为中国具有独特的科学思维方式并从自然观、方法论、价值观上探讨了中国古代科学思维的特质。  相似文献   

12.
论理论创新的经验新奇性指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理论的经验新奇性是科学创新的合理指标之一。经验新奇性要求理论推出的与观测型经验问子相符的新奇理论型经验问子越多越好。协调力模式给出了经验新奇性的量化评估方法。经验新奇性不是对新奇现象的解释,而是预言的新奇现象得到观测型经验问子的验证。一个理论面临经验新奇性冲突这一事实并不能充分决定对该理论的抛弃,因为没有抛弃该理论的充分理由。  相似文献   

13.
主要阐明科学发展观是对传统发展观的挑战,它要求用新的思维范式代替传统的思维范式,实现由单向度一极主体思维范式向双向度多极主体思维范式转变的创新.同时,论述了科学发展观思维范式创新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百年西方科学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及其与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相联系的角度 ,重点考察了 2 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四个主要问题——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 ,科学发现的模式 ,科学理论的评价 ,科学发展的模式等。考察结果表明 ,只有深刻地把握 2 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主要问题 ,才能真正理解西方科学哲学的嬗变 ,展望 2 1世纪科学哲学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15.
哲学视域中的科学创新——科学创新的概念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创新"是包括科学认识、科学发现以及科学应用在内的从整体上描述科学活动过程的概念。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区别在于,科学创新是认识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技术创新专属于实践创新。科学创新与科学发现的区别在于,科学创新着眼于科学的创造性活动,科学发现意旨遵循固有的逻辑推理规则,揭示出客观事物中既有的规律。把创新概念引入科学哲学论域,其认识论意义在于凸现了主体在科学活动中的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科学发现论的研究立场。  相似文献   

16.
教育科研是实现教育发展的主要手段和重要途径。社会转型以及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都要求教育科研应从经验取向转向科学实验取向,这些变化对教育科研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亟须树立科研强校的教育科研观。强校理念下的教育科研实现了从边缘到支撑、从被动到主动、从局部到全面、从跟从到引领的价值转型。科研强校的教育科研观主要表现在教育科研对学校办学理念的提炼、学校课程体系的建构、课题教学的引领、组织管理的变革以及文化环境的营建等方面。科研强校的教育科研观要求立足校本需要做科研、基于真实问题做科研、多方参与做科研、凝神聚力做科研。科研强校已经成为引领北京市教育教学发展的核心动力,成为北京市学校创新发展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简述现代管理方法论的基本概念、管理基本理论的发展、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价值取向的基础上,从战略上指出,现代管理方法论的发展趋势是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融合,进而指出其对当代中国政府行政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形态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学发展观具有引导、凝聚、稳定、转化和自建构等意识形态功能。全面系统地阐述这种功能,对于人们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科学发展观教育同样要彰显中国教育的本有属性。尊重和恪守教育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为先”的原理、原则,了解和掌握有关科学发展观教育的三个文化向度——传统文化向度、思想文化向度、和谐文化向度,这一切无疑是形成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文化和达成科学发展观的文化教育之目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要义,对提高我们的政治理论素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