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合理使用制度著作权构建了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随着网络普及,网络作品的出现,著作权法的利益平衡机制被打破。技术的发展削弱了权利人对作品的控制,技术保护措施应运而生,合理使用制度在网络领域遭遇了新的挑战。所以必须对合理使用制度作出调整,如扩大合理使用制度的适用范围,统一其适用的界定标准及对技术保护措施进行立法上的限制,等等,以适应网络技术给合理使用制度所带来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2.
网络技术的真正无国界使单个国家的著作权法无法协调网络技术给著作权所带来的冲击,"因特网条约"希望通过国际条约与国内法的共同努力使网络利益主体的平衡得以实现。但无论是"因特网条约",还是作为其实施法的DMCA与EUCD都较为明显地偏重著作权人的利益,尤其是技术保护措施的规定可能使代表公众利益的合理使用制度形同虚设,而网络技术发展也在著作权制度种种限制中如履薄冰,从而使网络利益主体之间平衡的实现无论在国际还国内都成为一种美好的"幻景"。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著作权法的不断发展,高校教材著作权限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利益平衡这个著作权限制的理论基础出发,从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两个方面对高校教材的著作权限制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我国教材著作权限制的立法完善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网络的发展给著作权的法律保护带来新的挑战,由此而产生的网络作品著作权权利限制问题需要审慎对待。网络作品著作权权利限制有其法学基础、哲学基础和经济学基础,归根结底是作者、传播者和使用者三方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问题。网络作品著作权的权利限制,从法律上来讲,要解决好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网络后现代特性与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调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使著作权体系产生了扩张的趋势,加之技术性保护措施的合法化,合理使用原则面临边缘化的危机。对此,该文从网络所具有的“后现代特性”与合理使用原则的价值基础“效益主义”着手,从利益平衡的角度,探讨了合理使用原则调适的基本走向,并对我国相关的立法进行了评析。文章认为,合理使用制度在网络环境下应适度扩大适用范围,以契合网络的“后现代特性”所主张的互动与开放精神,以及以利益平衡为内核的“效益主义”目标。  相似文献   

6.
数字图书馆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著作权法》对“合理使用”的适用范围采用列举式,这种列举式权利限制模式在面对数字图书馆著作权的合理使用问题时显得过于狭窄。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著作权人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平衡被打破,矛盾更加突出,因此,我国亟需完善或扩充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对此,拟通过重新确定著作权合理使用的一般性原则和范围,完善著作权法律体系,为数字图书馆建设奠定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7.
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使用制度在著作权基础理论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过去,传统合理使用制度起到了适当协调著作权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使保护著作权人的专有权与资源的社会性这两方面和谐的共存于著作权法律之中。然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传统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使制度中原有的平衡各方利益的机制失灵。因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合理使用制度理论,构建出一套适合当代情势变化发展的利益平衡机制,这对于完善我国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法律规范,促进社会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网络技术的应用带来了著作权人权利范围的扩张,从而破坏了权利人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激化了权利人与使用者的矛盾。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网络环境下著作权权利限制方面的明确立法,而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纠纷却层出不穷,给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操作带来了困难。通过对国外相关的立法经验和国际条约的规定进行分析和比较,可得出有益的启示,应从权能限制即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这两个方面来构建我国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权利限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作权中的合理使用制度是平衡著作权人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的砝码,但利益平衡的砝码正在遭遇数字版权时代的挑战。数字版权下制度冲突的解决需要建构更好的立法模式,可以借鉴《伯尔尼公约》中的封闭加开放型模式。充分运用此模式,通过多管齐下、严格限制以及保护加限制,解决技术措施的无限扩张、个人合理使用中的冲突以及立法空白的临时复制,达到解决面临的矛盾和困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著作权的限制和保护在新的网络环境下产生了很多侵权问题,成为不同领域专家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苹果公司侵权行为、作品的合理使用及作者、传播者与大众利益的权衡分析,为相关立法者在新情形下的著作权保护研究提供帮助,保护网络环境下权利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数字环境下,网络侵权行为的隐蔽性大,版权保护的难度也随之加大。鉴于此,版权法赋予版权人技术措施权,以强化对其利益的保护。然而,技术措施是“全有或全无”的工具,技术措施的采用,将使社会公众的权利受到限制或剥夺,由此引发诸多的冲突。因此,如何平衡版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成为现代版权法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2.
伴随数字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版权法的传统理论和规则在互联网环境下面临着传播技术自身结构引生的悖离式障碍。版权法应以协调多元参与性主体之间利益合理、公平分配作为政策衡量的基础。技术保护措施作为一种版权私力救济手段,很可能因带有私人利益的价值偏向而产生对合理使用造成损害的负面效应,应结合著作权法修改草案作进一步完善。版权法应侧重以去"作品"中心化的"使用行为"作为确定版权保护边界的主要作用"焦点",故合理界定使用行为的"商业性"和"公/私性"对认定作品使用行为是否构成版权侵权具有重要的补充和参考作用。同时,互联网环境下应提倡构建版权的"双轨"治理模式,重新配置版权在互联网环境下"补偿责任规则—财产规则"并存的二元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3.
合理使用制度本是版权法中利益平衡的主要制度安排,但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版权法原有的平衡机制被打破,合理使用制度受到严峻挑战。为更好地平衡网络环境下版权人和公众的利益,在我国著作权法修改时,应将“合理使用”制度由现行的“规则主义”立法模式变为“混合主义”立法模式;同时根据我国国情适当扩大网络环境下合理使用的范围,并对版权人享有的“技术措施权”进行严格规制,以防止其滥用“技术措施”损害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4.
著作权保护存在期限限制,这是著作权与有形财产的重要区别之一。著作权保护期限制的正当性可以从经济学、著作权法的公共利益、著作权法的社会政策以及利益平衡等方面加以认识。确定著作权保护期的因素可以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分析。著作权保护期在存在一致性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虚拟图书馆是网络化时代高科技的产物,它涉及到互联网中的版权保护与其他保护方式的关系、互联网中的版权侵权行为及其法律责任、虚拟图书馆与网络作品的合理使用等问题.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应当关注并切实利用有效的法律手段规范虚拟图书馆中的合理使用行为,以重新平衡版权人、网络从业者以及广大网络作品使用者三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网络环境中著作权有如下三种保护措施———著作权集体管理、版权的技术保护和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出版存在的版权保护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出版出现得最多的侵权表现主要有网站出版无出版权的作品、侵犯其他网站的网页著作权、滥用修改、删节权等。要发展文化艺术与高新技术紧密结合的数字版权产业,解决网络出版存在的版权问题,首先要增强出版单位的版权保护意识,提高出版单位的技术保护水平;其次则必须及时更新、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尽快与国际保护接轨;同时,还要通过尽快完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以保护网络环境下的版权利益。  相似文献   

18.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has put a test on copyright protection. Meanwhile, it has also brought constraints on the individual use of works and the personal involvement in social and cultural lives. 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 information, it is highly necessary to update the copyright protection concepts and Copyright Law so as to ensure the rights of citizen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ultural life of the community freely and to keep a balance between copyright holders and their users  相似文献   

19.
我国网络环境下著作权许可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著作权的许可使用是著作权行使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许可面临着重重障碍.著作权是一种私权.著作权的保护和限制,体现了著作权法的利益平衡精神.作品的使用一般应当获得著作权人的许可.国外网络环境下存在着著作权集体管理、补偿金制度、知识共享等著作权许可途径,这些途径对我国有一定借鉴意义.鉴于我国现有的著作权许可途径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著作权法的基本精神出发,我国应当建立如下适应网络环境的著作权许可模式:以著作权集体管理为著作权许可的基本途径,同时也鼓励多样化的著作权许可途径,包括知识共享、补偿金、授权要约、超星模式等等.这些许可途径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数字、网络技术,尽量降低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