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德格尔要人们重新关注人存在的意义问题,而澄清存在意义的哲学之思则必须通过语言、诗的研究路径。海德格尔强调人的存在与语言具有密切关系,其语言观是对传统语言观、更是对传统哲学观的解构。海德格尔向往的语言是诗意语言。从诗意语言出发,海德格尔生发出了他的文学艺术观。  相似文献   

2.
思想家海德格尔的荷尔德林阐释一直受到学界的争议。本文认为,荷尔德林诗歌对于后期海德格尔思想的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海德格尔借助于荷尔德林的诗意词语形成了天/地二重性的世界观点,后者明显区别于海氏前期在《存在与时间》中形成的此在世界理解;其次,作为海德格尔后期存在—语言思想之核心的诗—思关系问题,主要也起源于海氏与荷尔德林诗歌的对话,荷尔德林关于作为"半神"的诗人的规定,同样有力地规定了海德格尔"诗—思"理想,其哲学后果和政治含义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海德格尔揭示了在贫乏时代,荷尔德林诗在克服语言的技术化,把语言保存在其纯粹性之中,实现诗与思的合一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诗作为接受的尺度,意味着思想对语言的倾听.诗人是存在之家的守护人,只有在语言家园中,才能实现诗意的居住.  相似文献   

4.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是阐释生命意义的诗性学说,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是追问人生价值的哲学言说。小说《恶心》就是思与诗密切相依的典范。它昭示了人如何从萨特哲学对本质所界定的事实性否定命题通向对存在所设想的价值性肯定命题。  相似文献   

5.
语言思想是海德格尔后期存在论思想的重要方面。海德格尔承继了前期对传统语言思想中将语言视为言说工具的观点的批判。但同时,与前期相比,海氏后期的语言思想不再以"此在"为中心,从此在的生存论层面展开探讨;而把关注的重点投向了存在,认为语言之本质具有命名存在者、使存在者入于其自身所是的本真力量。本质性的语言即是诗。在诗与言的关系上,两者彼此规定,各自成其本质。海德格尔的这种诗性语言观,使得语言回到其本有的基础上,真正成为人类存在之"家",从而对我们当下回归到诗意的生存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的技术思想与其存在主义哲学紧密相联。随着其存在主义哲学的重大转折,他的技术思想也相应地发生了转变,即海德格尔前后期技术思想呈现出工具论与实体论、中立论与价值论的差异。但与此同时,在这种差异的背后,还隐藏着同一,即海德格尔始终坚持"在世界之中存在"的存在论立场。这一研究贯通了海德格尔前后期的技术思想,揭示了海德格尔前后期技术思想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海德格尔的技术之思,指出他从存在主义的视角出发,借用存在主义哲学追问技术,认为只有思入存在之中、唤醒人类重新亲临存在的缘起才能拯救技术,并以此来探讨其技术拯救之途,以图寻找到技术的家园。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美学思想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德格尔美学思想是建立在其哲学基础之上的.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是在对传统美学的超越中完成的.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的三个时期对应于他思想道路的三个阶段,即世界性、历史性和语言性.海德格尔美学思想对后来的观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梅洛-庞蒂等,以及后现代理论家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关于语言的思想是他的存在哲学的重要方面.他从存在问题入手,直接思入到可说与不可说的转换界面上,深刻揭示了语言的本体论维度,为超越传统形而上学,返回存在之源,开辟了一条新道路,由此而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学转向".  相似文献   

10.
诗意的栖居和思想都是海德格尔的人的生存样式,它们都归属于存在,受存在的召唤,停留、显现并通达于存在。同时,海德格尔指出了人执着于自身,受自身计算和功用意图的限制,突显了人的栖居的非诗意性以及遗忘存在,从而揭示出生存无家可归的状态,并提出了他著名的天、地、神、人一起存在的世界观。他试图消除人与自然和世界的那种对立的关系。同样,海德格尔分析了从柏拉图以来所有的传统哲学都是主体性哲学的特点,指出了当今时代思想的特点在于不会思,而他的思想是一种显现,是通过绽出生存的方式来显现存在的。因此,思想在海德格尔那既是生存,同时复是现象,突显了海德格尔思想的划时代性。诗与思被海德格尔通过生存而奇特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诺曼底演讲稿是海德格尔后期关于哲学观念的重要论述。对于海德格尔来说,哲学的任务就是对存在的追问,追问的方法是现象学,方向是回溯到希腊思想。不管对存在追问的途径如何,这是海德格尔关于哲学的不变主题。诺曼底演讲稿的哲学观念就是对存在者之存在的响应,海德格尔从方法到内容上试图揭示出思想与哲学,思想、诗与语言,语言与哲学之间的关系。诺曼底演讲稿的哲学运思的时代意义即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对未来哲学之本质的追问。  相似文献   

12.
里尔克的现代派诗学对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思潮有着重大影响。里尔克的诗学直接促成了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发生诗性思维的转向,同时它也间接地影响了萨特的文学创作和前期存在主义思想。不过,海德格尔与萨特在接受里尔克诗学的方式上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在以"艺术"为起点辗转行至"真理"的路途中实际上勾划出三条不同的美学道路.第一条:存在→存在者→艺术作品→真理→艺术;第二条:人(艺术家)→艺术作品→作品的作品存在→真理→美;第三条:诗人→诗→语言→真理.这三条道路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相互纠缠和非线性逻辑的美学特征.这种美学特征既昭示着海德格尔由"艺术"行进至"真理"所使用的技术策略,也表征了他为身处于技术时代"无思"的我们所开的美学药方.  相似文献   

14.
海德格尔思想的核心是追问存在,而存在又本源性地自身遮蔽。由于存在自身的遮蔽对存在之思的规定,因而海德格尔思想必然也会以某种遮蔽的方式去道说和去被理解。海德格尔思想的深刻之处就在于:它不但揭示出遮蔽现象是第一位被遮蔽的东西这一真理,而且将遮蔽作为遮蔽带向去蔽这一存在之思事情本身,从而打开了“一条通向对思想之事情的规定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语言观是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语言观,他从根本上区分了存在与存在者,把人视为一种特殊意义的存在者,一种语言性的存在,并从人这一特殊存在者出发来追问存在的意义与真理的本质,从而在哲学的层面上对存在和语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释:语言把客观存在进行划分和结合,而存在又以语言的形式反映出来,因而语言成为人领悟存在的必然途径。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语言观从根本上动摇了建立在对象性思维模式上的西方传统存在观,是对柏拉图以来的西方传统哲学的非理性主义超越,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  相似文献   

16.
文本策略与思想主题的反讽模式,贯穿了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思想之路。作为一种思想-言说模式的反讽,构成了海德格尔思想文本创作的动力源泉,并促成了其存在之思的源始哲学之展开。在关于现代性社会的理解与对政治世界的判断上,存在之思的困境与失败在于:由反讽结构模式所主导的存在论源始哲学,最终回归到审美主义和主体哲学的范畴。海德格尔的思想困境,深深地植根于反讽性思维-言说模式对普遍主义、公共性社会诉求的排斥。  相似文献   

17.
海德格尔的栖居之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之栖居"乃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主旋律。海德格尔由存在本身而入思栖居,从而揭示出栖居的本质就是栖居的真正困境;在对此困境的倾听中,海德格尔进而由栖居思入"筑造"。在栖居着的筑造中,让物自身自由地涌出和收回;在筑造着的栖居中,让四相一体安居在物中,这便是海德格尔栖居之思在存在的深度上向我们发出的质朴劝告。  相似文献   

18.
通过简要梳理了海德格尔存在之思与艺术之思互释的思路历程,指出“转向”时期的重要著作《艺术作品的本源》和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是海德格尔从存在去规定艺术和用艺术来阐释存在的尝试,体现了海德格尔存在论的艺术本质观和文艺批评观。海德格尔对艺术的形而上沉思,虽然没有给我们提供最终的答案,但他富于启发性的思考和追问,已将艺术哲学引领到了一个崭新的理论境界。  相似文献   

19.
以海德格尔的技术现象学思想为切入点,高技术的本性可以理解为三个命题:首先,技术是去蔽,这源自于技术的源初本性;其次,高技术是构架,因为去蔽在现代技术中显现为构架;最后,高技术作为危险需要艺术来拯救,因为作为构架的技术带来了技术的危险,而艺术(诗)和思想能克服此危险。以此,我们跟从思想的道路自身去沉思当代高技术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哲学的根本在于哲思、思和思的事情。这种事情,对于康德来说,是主体;对于黑格尔来说,是理念;对于海德格尔来说,是存在。正是基于对事情的思,康德展开对理性的批判,回答人是什么的问题;黑格尔展开理念的辩证运动,确立绝对理念的学说;海德格尔展开对存在的追问,实现对存在的思。海德格尔据此实现同德国古典哲学(康德和黑格尔)的争辩和对话:无论是主体还是理念,最终都是通向在此在和生成中的存在的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