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夔州作为南宋夔州路首府,乃宋蒙(元)战争中南宋诸路首府之最后沦陷者,其战事之久、抗击蒙元之坚决,实堪宋郡之表率。元军占领夔州,基本完成对南宋疆域的征服,加速了统一全国的步伐。了解宋蒙(元)夔州战争,对研究南宋后期川东抗蒙(元)历史意义重大。就宋蒙(元)之战中夔州宋军战备状况、夔州战事本末、支撑夔州长期抗蒙(元)诸要素三方面进行探讨,以揭示宋蒙(元)夔州战争真相。  相似文献   

2.
夔州作为南宋夔州路首府,乃宋蒙(元)战争中南宋诸路首府之最后沦陷者,其战事之久、抗击蒙元之坚决,实堪宋郡之表率.元军占领夔州,基本完成对南宋疆域的征服,加速了统一全国的步伐.了解宋蒙(元)夔州战争,对研究南宋后期川东抗蒙(元)历史意义重大.就宋蒙(元)之战中夔州宋军战备状况、夔州战事本末、支撑夔州长期抗蒙(元)诸要素三方面进行探讨,以揭示宋蒙(元)夔州战争真相.  相似文献   

3.
鄂西地区,宋代主要属施州建置。当时,施州隶夔州路,下辖清江(今恩施,有歌罗、永宁、细沙、宁边、尖木、夷平六寨)、建始二县和广积监。在施州南,有羁縻州高州、顺州、保顺州、富州等。此外,今巴东县隶荆湖北路归州;今来凤县与咸丰县之一隅,隶荆湖北路辰州管辖。宋代鄂西民族问题,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唐代大历年间,杜甫寓居夔州,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创作了430多首夔州诗。杜甫及其夔州诗从类概念上说,总体包容于三峡文化的"大范畴"。杜甫的夔州诗用诗性化的语言描述记载了三峡文化的各个方面。杜甫及其夔州诗极大地推动着三峡文化的生成,影响着三峡文化发展。这是杜甫留给三峡人民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5.
伍联群 《南都学坛》2007,27(6):67-70
一般认为陆游入蜀是为了实现其报国的理想,但他实际上是为求官和逐禄而来到夔州。他任职夔州通判,地位并不低微,生活也无忧虑,但却时刻充满忧愁苦闷的情绪。夔州时期的陆游也并非是慷慨激昂的志士形象。观照陆游在夔州的整个时期,他始终处于一种"失语"的状态。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夔州恶劣的地理环境给陆游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二是夔州落后的人文环境给陆游带来精神上的哀愁;三是政治上的斗争给陆游带来的压抑和伤感。  相似文献   

6.
杜甫在夔州寓居两年多,留下430多首诗篇,其中不少篇章述及当州物产、农业、手工业及商业、交通等。杜甫夔州诗反映,唐代夔州农业整体水平滞后,手工业稍有可称者,然一枝独秀的则是商业,这也正好反映了唐代整个重庆地区经济开发的实况。  相似文献   

7.
夔州诗是杜甫晚年的重要作品。联系地域背景所具有的生态意义和环境效力,以"山水"为中心考察了杜甫夔州诗中的自然写作,揭示出杜甫夔州诗作"夔州风骨"的成因和特点。诗人将夔州山水作为一种强悍、蛮荒的异己力量加以描写,形成了区别于神韵派山水诗的"风骨"倾向。这一山水诗写作上的突破和探索主要表现为作者通过现地化的视角,在强化山水地方特色的同时,体现了矛盾性的道德主题和纯粹化的审美诉求之间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出了夔州的一枝奇葩——夔州竹枝歌舞.夔州竹枝歌舞是由古代巴渝舞经踏蹄舞嬗变而来,是一种集歌、舞、乐为一体的民间歌舞形式.夔州竹枝歌舞在歌、舞、乐方面蕴涵着独特的艺术特征,它既是一种文化意识,又是一种历史见证,更是极其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9.
南宋名臣王十朋五十多岁时出任夔州知州,在入夔途中、宦寓夔州及离夔路上创作了三百多首优秀诗歌,或写景状物,或凭吊怀古,或评论时政,或记民情风俗,或酬和赠答,这些诗歌题材丰富,呈现出以实录为主、崇尚理致、朴实条畅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0.
王艳 《南都学坛》2012,32(6):37-40
宋朝朝贡额外赏赐的物品较为丰富,有衣带、银、帛、马匹、戎器、茶、药等物。宋政府意欲通过朝贡贸易中的额外赏赐达到其政治、军事目的。一方面,宋朝朝贡贸易中的额外赏赐在西北、西南等地区少数民族政权中颇见成效,因战略需求,北宋政府将丰厚的回赐作为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手段,拉拢回鹘、吐蕃等部族,与之结成军事联盟,分化、瓦解和抵御敌对势力。另一方面,在很多情况下宋朝朝贡额外赏赐的实施效果相当有限,宋朝也为之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  相似文献   

11.
围绕其建立形成的礼仪规范和价值体系--"贡制",是贯穿中国封建社会始终的重要脊骨.西南与南部的少数民族众多,在历史上多被冠以"蛮"、"夷"的概称,它们在很早时期就展开了与华夏皇权间的朝贡活动.唐朝国力强盛,诸夷宾服,盛唐时期,与中国建立朝贡关系的多达"七十余番".故是出现"蛮琛夷宝,踵相逮于廷"、"四仪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百千人"的兴盛场面.在当时的唐朝,经济、文化交流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繁杂缤纷,但是都被一"贡"字强势地掩盖住了.尽管唐朝时期的"封贡"在数量空间上有了惊人的膨胀与延伸,从地理与文化心理上来说,它仍然是华夏中心意识的巩固和延续.  相似文献   

12.
清代直隶河道总督又被称为北河河道总督或直隶水利河道总督,是清代雍正、乾隆年间管理直隶以及京畿地区水利与河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其不仅担负着永定河、子牙河、海河、运河、东西淀等诸河流、湖泊的修治、抢险、抗洪等任务,而且对催攒漕船、治安巡防、管理河工都有相当大的责任。对直隶河道总督的设置、功能、裁撤等诸方面内容的考证与分析可揭示有清一代封建国家对直隶地区河务的管理情况。  相似文献   

13.
秦汉时期的黄帝传说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系统。在黄帝传说中,圣王、正统、神仙三者被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大一统政治所应遵循的基本政治原则。依据黄帝传说的政治象征意义和体现的政治原则,秦汉时期的统治者和儒生、方士进行了积极的政治实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4.
晚明清初,省域巡抚与区域巡抚的辖区是互相重叠,而不是此盈彼缩,出现了较为普遍的"一地两属"现象。省域巡抚总管一省的行政事务,区域巡抚专管辖区内的军事行动,双方有时也会协商处理一些事务。由于两类巡抚长期共存,在实际政务运作中,"两属"地区的道员会同时向省域巡抚、区域巡抚请示、汇报一些民政事务。晚明的总督名义上管辖数省,实际上只管辖一省的军事、行政事务,对其他各省只是"兼辖"相邻区域。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利用云南得天独厚的民族研究条件,采用点面结合,调研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云南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结果发现:边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形势较为严峻;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与内地及沿海学生有显著差异,也明显不及当地汉族学生;来自少、边、穷地区的民族学生,心理问题尤为严重.研究者认为:要维护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就应重视贫困对他们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多渠道"扶贫帮困",减少因经济压力过大造成的心理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民族学生素质教育的轨道;关注亲子教育,改善家庭因素;重视文化变迁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影响等,并有针对性地从上述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刘锦棠抚新政策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疆治理是首任新疆巡抚刘锦棠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他力主新疆设立行省,废除维吾尔族腐朽落后的伯克制,推行郡县制;轻徭薄赋,移民实边,恢复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变通推行清朝律令,广设义塾,对少数民族实行汉化教育,等等。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三个方面,探讨刘锦棠在新疆推行的治边政策。  相似文献   

17.
两汉时期,政府采用属国制度管理归附的少数民族部落,组建性质特殊的属国军队并形成建制,戍守边防。属国兵建制的发展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数量由少增多。它与中原军相比较具有领导制度不尽一致、兵役制度不同、兵种有别等特点。自汉武帝后,属国兵成为汉朝边防线上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不仅巩固了汉代边疆,奠定了中国疆域的基础,有利于当时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同时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融,也是汉王朝边防思想和政策在边地的实际运用与体现,给以后历代王朝处理民族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失地农民社会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催生出一个急剧膨胀的特殊群体-失地农民.从此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就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社会呼唤着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然而人们却往往遗忘了一个特殊的角落-少数民族地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把少数民族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作为一个单独的议题提出来,以期引起社会和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杨玉环是中国历史上喜吃荔枝的绝世佳人。但是,正史中并未确载杨贵妃所嗜荔枝之贡地,以致自宋以降便出现了岭南和涪州两地之说。宋人苏东坡《荔枝叹》、乐史《太平寰宇记》等持涪州说,而元、明、清时期的地理志、野史笔记、荔枝谱记也多持此说。但是,唐人杜甫《病橘诗》、宋人司马光《资治通鉴》等则持岭南说。通过梳理和考辨史料,结合实地踏勘,认定涪州当为主要贡地,理由有三:一则唐时涪州盛产之荔枝并不亚于岭南;二则涪州至长安仅二千多里而岭南至长安则四、五千里,利于保鲜和节约开销;三则作为蜀人的杨玉环在成为玄宗宠妃后倍思家乡荔枝乃人之常情。当然,由于杨贵妃的侍宠和名相张九龄的宣扬,岭南亦有过贡献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明代甘南藏区贡赐贸易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甘南藏区聚居着众多的番族,他们多次入京朝贡,这不仅有利于当地的稳定,还加强了当地与内地的经济联系,更促进了汉藏间的文化交流和甘南藏、汉文化的发展,因此朝贡对甘南藏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