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在五十年代,毛泽东就曾经说过:“鲁迅后期的杂文最深刻有力,并没有片面性,就是因为这时候他学会了辩证法。”毛泽东的这个论断当然是正确的,它已被人们奉为经典。但是,我以为,鲁迅不仅是学会了辩证法,而且是精通辩证法,他是一位辩证法大师。对于鲁迅的辩证法思想,我们应当怎样进行研究呢?是从定义出发昵?还是从实际出发?我们看到,有的同志在研究鲁迅的辩证法思想时,是从定义出发,从抽象概念出发的。他们用恩格斯关于辩证法的三条规律,或者用《矛盾论》的基本观点,到鲁迅的文章中去找例证,好象鲁迅是在为《矛盾论》作注解似的。这是教条主义的研究方法,是不可取的。在研  相似文献   

2.
费尔巴哈哲学作为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中间环节”,他并不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者。从哲学史考察,费尔巴哈对作为辩证法大师的黑格尔的批判,并未否定黑格尔的辩证法,只是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思辨性;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并未否定费尔巴哈的辩证法,只是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直观性。事实上,费尔巴哈哲学中包含有相当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承认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因果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观点,矛盾观和否定观等。但费尔巴哈的辩证法并不是科学形态的成熟的辩证法,他的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结合是基于直观方式的结合,他的辩证法不是“世界观”意义的辩证法,他不了解辩证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在社会历史领域仍然跌入唯心主义的泥淖。这些缺陷决定了费尔巴哈的“唯物”辩证法必然被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所超越。  相似文献   

3.
鲁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闪烁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芒。鲁迅的辩证法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鲁迅的唯物论从科学的客观性出发,正确地处理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并且继承和发扬了先秦儒者“崇实”的优良传统,把唯物的观点化为方法,既富于时代精神,又具有民族特色,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研究。一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这两大哲学派别的唯一标准,是对“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以某种方式承认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  相似文献   

4.
维特根斯坦的“叛逆态度”直接导致他于前期和后期分别提出了“哲学的逻辑分析法、图像论”“游戏论、用法论、反本质论”等观点,这不仅在哲学界引起轰动,形成并推动了哲学的语言论转向,而且还催生出语言学界的“语义学、语用学”两大分支学科。同时,他的后期理论还是后现代哲学(包括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CL)的主要理论来源之一。文章详细分析了维氏后期理论与后现代哲学之间的渊源关系以及对CL的催生作用,并阐述了他的相关观点对语言哲学和后现代哲学作出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5.
人们容易把柏拉图的“辩证法”看作一个单纯性质的概念,然而基于意见与知识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出柏拉图辩证法前后期有着明显差异。柏拉图前期为了批判智者派把意见与知识混淆,强调意见与知识的对立:意见是变动的、杂多的,知识的对象——理念(eidos)是静止的、不变的。后期辩证法反思前期辩证法的观点,而得出:意见对于知识的获得有着重要意义,真意见即知识;同时,理念是运动的、变化的、内在蕴含矛盾的、相互之间充满联系的。  相似文献   

6.
在维特根斯坦的一生中,对哲学性质的看法是贯穿他整个哲学的重要内容,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也是连结他前后期两种哲学的一个纽带。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提出的哲学观,即“哲学不是理论而是活动”,不仅在他的前期哲学中得到了阐述,而且在他的后期哲学中得到了更加生动具体的表现。《哲学研究》一书本身就是指导人们如何正确地进行语言游戏的手册,或者,用维特根斯坦自己的话说,是向人们展示各种语言游戏的“相册”(dlbum)。然而,与他的前期相比,后期维特根斯坦对哲学性质的看法有着更加丰富、更富创新的内容。而且,他后期的哲学观对本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日常语言学派有着重要影响,对近二十年来的西方哲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因而,了解和分析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及其对当代哲学的影响,对于我们了解当代西方哲学的最新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相似文献   

7.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一种辩证关系,辩证法与哲学基本问题是内在统一的。可是人们在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解释中,往往把辩证法视为外在于哲学基本问题的问题,从而把辩证法变成脱离思维与存在关系的"实例的总和"。因此,我们必须把辩证法与哲学基本问题联系起来,认清辩证法与哲学基本问题统一的实践基础,从实践论的观点看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样就会形成动态的、活生生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辩证法理论。  相似文献   

8.
王方名是中国现代逻辑思想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在我国五、六十年代哲学战线上的逻辑大论争中,他敢于向“正统”观点挑战,以自己的独立探索,对形式逻辑的基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见解,认为形式逻辑同辩证法(逻辑)并非同一系列的科学,它具有自己的特性,不存在高低之分。以论战中“少数派”,和周谷城交相呼应,从而为中国现代逻辑思想史上增添了富有意义的一笔  相似文献   

9.
一个半世纪前,马克思提出要从黑格尔哲学的神秘形式中把“一切辩证法的基本形式”解救出来。一个半世纪后,田海平、马英林二先生在《拯救辩证法:后形而上学时代的思想任务》一文中,重提“拯救辩证法”这一课题,对当代的辩证法研究是一个极大的推动。马克思的哲学研究,不仅有效地拯救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思辨辩证法,而且卓有成效地创立了合理形态的辩证法。但是,田、马二先生却认为,马克思的工作只是拯救辩证法这一“漫长旅程的开端或开始”,而更重要的任务乃是进一步从形而上学的思想谱系与现实运作中“拯救”辩证法,并且认为,这是“后形而上学时代的思想任务”。不难看出,田、马二先生的“拯救辩证法”与马克思的“拯救辩证法”是根本不同的:马克思的拯救辩证法,是剔除神秘主义的思辨形式,救出“一切辩证法的基本形式”,其结果是救出了辩证法;而田、马二先生的拯救辩证法,则是只保留辩证法的批判本性,而否定辩证法的形而上的本体论意蕴,从而否定一切辩证法共同具有的“基本形式”,其结果是消解了辩证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辩证思维比较发达。中国古代辩证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辩证法、以孙子为代表的兵家辩证法、以《易传》为代表的儒家辩证法等三种类型。中国古代哲学家把“两一”关系问题视为辩证法的核心问题,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有的人侧重于“分”,有的人侧重于“合”,但总的倾向是全面把握矛盾双方的辩证关系。尽管中国古代辩证法尚处于自发阶段,但它的基本精神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息息相通  相似文献   

11.
段若非同志在《哲学研究》1980年第2期上,发表了题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史中的一个问题》一文(以下简称“段文”),对哲学界一向认为的列宁确定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或核心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段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早已详细考察了辩证法规律之间的内部联系,着重研究并确定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列宁在辩证法核心问题上没有什么发展,如认为列宁在这个问题上有重大贡献,就是违反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史的“混乱”思想,因而需要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及其教学中往往给学生以简单的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形而上学,批判地继承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批判地吸取了他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围绕这一观点经常出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进一步探讨和宣传唯物论与辩证法内在统一的观点,对促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段若非同志在《哲学研究》1980年第2期上,发表了题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史中的一个问题》一文(以下简称“段文”),对哲学界一向认为的列宁确定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或核心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段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早已详细考察了辩证法规律之间的内部联系,着重研究并确定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列宁在辩证法核心问题上没有什么发展,如认为列宁在这个问题上有重大贡献,就是违反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史的“混乱”  相似文献   

15.
(1)自从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首次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上指出黑格尔哲学“包含着不可救药的内在矛盾”以来,学术界关于这种矛盾的具体理解并不一致。我国传统的看法是,认为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是其唯心主义体系与辩证法的矛盾。后有学者著文否定这种观点,认为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辩证法之间并无矛盾,因而主张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是“他的形而上学体系与他的辩证法相矛盾。”我认为,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应当表述为:绝对唯心主义体系与合理辩证法(即马克思所  相似文献   

16.
安藤昌益是日本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在日本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作者从哲学的高度评述了安藤昌益的“一气一元论”的自然观、“活真互性”的辩证法以及“自候世”的空想社会观,并认为他的思想中包含着反封建和无神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哲学上他继承了荀况的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同时又以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地改造了《老子》的“道”的学说,吸收其中“有无相生”论的合理部分,发展了“物生有两”的朴素辩证法宇宙观。他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观德者得失之变”,在《韩非子》一书中较多地体现了辩证观点,特别是他提出的“矛盾之说”,同其前辈朴素辩证法思想相比,更具有新的战斗性特色。我们在《论荀况的朴素辩证法宇宙观》(载《哲学研究》1979年第2期)一文中曾说:“大家知道,春秋战国时代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逐步形成的时代。在这个历史大变动的  相似文献   

18.
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在欧洲哲学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唯物辩证法思想的渊源,历来许多学者都以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为重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需要指出的是,对费希特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研究尚显不足。本文试就费希特的辩证法思想及其在德国古典哲学辩证法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略作探讨,求教于前辈学者。 (一) 最初,费希特以讲解康德哲学而著称,不久,他认为康德关于“自我”学说的最大缺点就是没有真正揭示“自我”能动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没有也不可能做到从一个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一生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英勇战斗的一生。他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别是他的后期杂文,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光芒。但是,“四人邦”却打着鲁迅的旗号,肆意篡改鲁迅的革命思想,竭力丑化鲁迅的光辉形象,为他们篡党夺权服务。多年来,“四人邦”在鲁迅研究领域中把思想路线是非搞乱了,形而上学猖獗,造成的危害极其严重。对他们散布的种种谬论,必须加以彻底批判,肃清其流毒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鲁迅在一九一九年十月提出,新的一代应养成“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这是鲁迅前期有关培养目标的重要论述。其中,让新一代学会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仅是上述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鲁迅前期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如何正确理解“世界新潮流”的含义,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