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互动性强等特点,深受当代大学生青睐。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中坚力量,其话语权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媒介和手段,"微时代"既给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带来机遇,也使其话语权面临严峻的挑战。"微时代"背景下,要充分利用微媒体,改变传统话语特点,以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影响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2.
微电影、微小说、微博、微信、微文化等一系列微元素登上了人们的生活舞台,将我们带入一个全新的“微时代”.给大学生活和教育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也使大学生的教育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针对上述问题,对大学生在“微时代”下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微时代”下如何服务与引导大学生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在“微时代”对大学生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情况下,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工作者,要认清这个时代,引领这个时代,完成我们在这个时代里的社会担当,不断改进与完善大学教育模式与方法,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前大学教育的发展潮流与方向.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大学生应用自媒体的特点,论述了自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从辅导员自身素质提高、学校平台建设、思想阵地建设,三个层面探索高校辅导员工作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博作为新兴的网络传播媒体,以其爆发性的使用增长趋势强力推动着“微时代”的到来,对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带来了深刻影响,也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文章在分析大学生微博使用现状的基础上,探究了“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融入“微生活”、构建“微体系”、增强“微力量”三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编马克思主义信仰问卷对全国20所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辅导员总体上信仰马克思主义,但是部分辅导员对共产主义趋势的认同度低,对收入差异缩小的信心不足,对党内理想信念坚定性的忧虑明显,这些思想倾向深刻影响到辅导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性,而辅导员马克思主义信仰困惑又带来他们对大学生信仰影响力下降的困境.因此,必须以增强科学认识、理性认可、内隐认同等“三认”为出发点,形成辅导员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认知;以坚定信念力、信心数、信任度等“三信”为切入点,建立辅导员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动力机制;以提升自尊感、效能感、敬畏感等“三感”为突破点,建立辅导员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调节机制;以落实生活化、时代化、科学化等“三化”为着力点,建立辅导员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践机制,构建四位一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培养与养成体系,才能实现辅导员信仰的境界超越.  相似文献   

6.
微博作为新兴的网络传播媒体,以其爆发性的使用增长趋势强力推动着“微时代”的到来,对当下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带来了深刻影响.也对传统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通过分析“微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利用“微时代”进行高校学生党员培养的优势,提出“微时代”进行大学生党员党建工作的应对策略.是很现实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高校辅导员在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多采用"对话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学生进行有效对话,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然而在"微时代"来临之际,高校辅导员运用"微工具"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辅导员工作创新的必然选择。诸如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工具"可以更好地便于高校辅导员开展对话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微工具"也将成为高校辅导员对话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互联网尤其是智能手机等自媒体的日益普及,中国社会正在步入一个“人人皆媒体”的新媒体时代.自媒体传播使普通社会民众实现了对信息权和话语权的分享,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形态和价值观的形成方式.对于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当代大学生而言,自媒体传播对其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时代"是新媒体发展的新阶段。高校辅导员成为"网络意见领袖"契合了"微时代"大学生的认知及行为特点,但存在着教育主管部门缺少战略部署、高校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辅导员自身局限等现实困境。将高校辅导员塑造为"网络意见领袖",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因势而谋、高校应势而动、高校辅导员顺势而为,使思想政治教育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实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0.
高校辅导员家访是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是形成教育合力的关键一环.然部分院校辅导员家访工作仍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少数院校辅导员家访工作甚至流于形式,缺乏顶层设计.后社会化媒体时代的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应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开拓,由“家访”向“佳访”转变,形成以新媒体技术为支撑的“媒介思政”大格局,最终构建以“人文关怀、‘三全’育人、私人定制”为核心的家访模式,切实增强家访工作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