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化学科学能力和科学方法是化学科学素质的核心要素 ,我们强调能力培养 ,强调“学会学习” ,其核心就是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学习方法的训练。1 观察能力的培养首先 ,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一是要指导学生确立明确的目的。明确的观察目的 ,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追踪观察实验现象 ,从而有意识地捕获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最本质的现象。对验证性实验 ,主要要求学生明确实验要验证的结论是什么。对探索性实验 ,则要求学生了解实验探索的方向和目标 ,能较快地进入“发现”过程。例…  相似文献   

2.
教材中演示实验或探究实验是针对某一个实验原理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与实验操作技能、验证化学原理、训练科学思维。理论指导实践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旨在引导学生用学习过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技能对未知领域进行综合性探索,学习新知,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改革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化学实验在面向 2 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在改革传统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探索、总结出了“先讲后做”、“先做后讲”和“问题解决”等三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 ,运用合理的实验教学模式、科学的管理手段和评价体系来进行教学 ,不仅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科学素质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是进行学科特点的思维方法训练、创造能力培养的主渠道。启导探究式教学以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主要形式 ,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为主要目的 ,注重创设情景 ,激活学生思维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互动中通过质疑、实验、讨论、想象 ,产生顿悟 ,有所发现 ,有所创新。运用启导探究式进行教学 ,要注意把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注意“最近发展区”的最优化创设 ,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论认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过去已有的结论,更重要的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这种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求我们必须实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具有广泛猎取知识的兴趣和全面发展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相当数量的文科学生不喜欢学习物理,甚至有人“谈物理色变”。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对自己学习物理的能力缺乏自信心。因此,当务之急是如何提高这部分同学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和勇气,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喜欢物理学这门科学,才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面向世界、面向科学、面向未来”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教学论实验是高师化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实验课,旨在培养高师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将来走向工作岗位的从教能力.本文主要针对当前课程教学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具体的实验教学实践中,从转变观念、更新内容、改革方法和实施考核评价等方面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7.
徐增潭 《新天地》2011,(12):284-28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自主探究实验能力是现今时代科技创新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新教材增加了很多学生探究实验,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乐于探索化学的奥秘,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他们在实践中能大胆思考和勇于创新。同时探究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能使学生深刻领会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要渠道。因此,强化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尤为重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认真反思和总结出上好实验探究课的三个步骤,与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8.
化学实验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推进素质教育的作用,教师应该运用实验来启发、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潜能,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9.
“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是《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教学理念;探究活动之于科学课堂确实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兴趣和欲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意识,因此,在科学课堂中,教师一定要千方百计地组织好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0.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实验是探索和发现新事物最基本、最可靠的途径,是创新之本。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实验态度,能提高创新的基本素质;提高实验兴趣,能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训练发散思维则可以挖掘创新的源泉。将创新教育融入到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目前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科学能力和科学方法是科学素质的核心要素,我们一再强调能力培养,强调“学会学习”,核心就是科学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学习方法的训练。对于化学实验教学,既要传授基础知识和学习化学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洲练和培养。  相似文献   

12.
改革并优化实验项目,以减少实验所造成的污染;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教会学生正确对待和处理化学实验中的“三废“问题.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创新意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1、前言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这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它的意义自不待言。1997年12月,本课题小组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语文学习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中的一个子课题──“形象思维能力养成方法的研究与实验”任务。通过两年的研究与实验,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围绕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养成方法,指导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自觉地加以运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发展智力,增加学习…  相似文献   

14.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新编高中物理教材在原有教材基础上 ,特别突出了实验所占比重 ,加大了演示实验内容 ,将游标卡单列为学生实验 ,增设了探索性实验内容 ,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科学、用科学习惯。那么 ,在物理教学中 ,如何更好地组织好实验教学 ,落实教学大纲要求 ,培养未来建设的创新人才呢 ?1 改进、加强演示实验的教学 ,提高实验的可见度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杨振宁说 :“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爱因斯坦言“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演示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手段。在中学物理教学中 …  相似文献   

15.
加强化学实验教学,让传统教学的"教材中心"让位于"探究学习","教师中心"让位于"学生的探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及科学素养,让学生动脑、动手、多思多做,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源泉 ,在实验教学中通过“破、阅、观、找、创”五个环节 ,可有效实现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种种新奇的实验现象吸引着学生去观察、推理、思考、想象,探索化学的奥妙.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科学的安排实验,精心设计好每一个实验,以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公共基础化学实验微型化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微型实验与常规实验仪器规格和试剂用量进行了对比,并进行了试验.微型化学实验具有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实验经费、节省实验时间和实验室空间、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的能力等优点,微型化化学实验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文章主要从学生实验兴趣现状调查、妨碍学生实验兴趣发展的原因分析、激发实验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在生物教学中,教师通过以“实”、“新”、“疑”、“首”、“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20.
初中化学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意志品质和创新精神 ,指导他们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为使他们养成可持续发展的化学学习能力打好基础”。广大初中化学教师在这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也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但目前初中化学教学素质教育的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障碍 ,影响了初中化学教学目标的实现。1 初中化学教学实施的障碍及成因1 .1 重知识 ,轻实践长期“应试教育”中形成的过分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的传统方式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