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基于对陕西省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园内及周边居民的实地调查与访谈,运用统计分析、EXCEL等方法及软件分析了当地居民对地质遗迹旅游开发所产生的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并进行了差异分析。调查结果揭示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业处于发展阶段,居民对于经济影响的正面感知较强,展民普遍认为旅游发展增加了政府及家庭收入;居民对于环境影响的正面感知强于负面感知,多数居民认为发展旅游增加了地质遗迹保护的力度及机会,改善了交通,但存在居民的地质遗迹保护意识不高等问题。居民对于文化影响的负面感知强烈,多数居民认同旅游发展使居民之间开始注重物质利益关系;居民对地质旅游业的发展总体持赞成态度,而对游客的态度处于由欢欣阶段向冷漠阶段的过渡状态。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提出了政府积极引导,鼓励居民参与经营及利益分配,加强对当地居民的地质遗迹保护教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乌鲁木齐南山林区方家庄为例,通过问卷调查,配合深度访谈,分析森林旅游区居民对乡村旅游之于森林旅游区经济、环境及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和态度.结果表明:森林旅游区居民在乡村旅游对森林旅游区产生的经济影响、环境影响、社会文化影响三个方面的正面影响感知都强于负面影响感知;从居民对待旅游业发展和游客总体上持欢迎的态度看,方家庄村处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经营的程度显著地正向影响他们对旅游业发展是否持支持的态度.基于结论,提出吸引更多森林旅游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获取经济效益和旅游娱乐产品的生产相结合、民族文化的坚守与外来旅游文化的扬弃相结合以及着眼于旅游产业链发展的森林旅游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以促进森林旅游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地居民的旅游感知与态度是影响地方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以2011年西安世园会这一重大事件为对象,通过实际访谈、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从居民视角对其旅游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居民对世园会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效应以正面感知为主,负面感知较弱。(2)居民对相对微观、涉及自身利益的一些选项支持率不高,这源于其参与机会和程度的不均等。(3)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职业是影响居民旅游感知差异的主要因素。建议重大节事旅游应设立必要的反馈机制,针对居民的感知与态度,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使消极感知向积极方向转化;重大节事活动更应重视其民生效应,要充分注意居民的感知差异,考虑不同群体的利益需要,健全社区参与机制,从而推动目的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针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居民聚类研究很多,但是针对会展活动的相应研究很少。根据广交会社会影响感知的居民调查汇总,以会展社会影响评价尺度为基础,通过对居民会展社会影响感知的比较和聚类分析。可以将受访的广州居民分为关注自我的谨慎支持者、积极支持者和关注社区的谨慎支持者。  相似文献   

5.
居民作为旅游影响的切身感受者,其感知与态度对当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在大量的文献研究基础上,从旅游地居民的角度,选取官庄景区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居民的社会、文化感知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管庄景区社会、文化方面的正面影响普遍为居民所认可,负面影响认可程度较低,绝大多数居民目前没有认识和感知到旅游给当地社会、文化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认为当地乡村旅游正处于融洽阶段,当地的管理者要充分考虑居民的感知,让村民更好地参与到乡村旅游发展中来,促进当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南岳区居民的实地问卷调查,分析了居民对节会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采用SPSS软件对问卷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南岳区居民对本地开展的节庆旅游总体持较为积极的态度,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居民的感知除职业(是否与旅游行业相关)一项外都无显著差异.建议通过建立健全的旅游社区参与机制,来调控南岳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乡村旅游的持续深入发展,旅游社区居民对政府的信任问题成为当前影响乡村旅游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基于旅游社区居民感知视角,选取山东省六处典型乡村旅游社区,利用社会交换理论探究乡村旅游地居民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对比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旅游社区居民政府信任及居民感知的差异。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感知收益、生活满意度正向影响政府信任,生活满意度在旅游感知收益与政府信任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2)旅游感知成本显著负向影响政府信任,但与社区参与、社区依恋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不显著;(3)社区参与、社区依恋均正向影响旅游感知收益、生活满意度,而且社区参与通过旅游感知收益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4)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乡村旅游地居民政府信任和社区依恋水平没有显著差异,而社区参与和居民感知水平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关于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旅游学者研究的重点。以龙山村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就当地居民对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感知、环境影响感知、经济影响感知以及对旅游业发展的态度进行了研究。并根据人口统计学特征利用SPSS软件进行差异分析发现,年龄、文化水平、职业、居民与旅游业的密切程度是影响居民个体旅游感知态度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9.
社区居民对体育赛事的影响感知体现在六个方面:塑造城市形象、创造经济效益;加剧环境和社会问题;加强环保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剧经济和社会问题;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带动消费、提升服务水准。这些感知既有正面的,又有负面的。而社区居民对体育赛事的态度则分为漠视、热爱、理性和中立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景区与社区的矛盾日益凸显。景区旅游开发对社区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其中对社区的自然环境与文化保护、生活质量和环境、利益分配与知名度等方面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从消极影响角度,景区旅游开发与社区现实和潜在冲突包括社区与政府、社区与旅游企业、社区内部及社区间三种。根据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态度差异可分为支持者、中立者、憎恨者、矛盾憎恨者四类。为解决景区与社区的冲突,应有针对性地建立沟通机制、补偿机制、增权机制和公平利益分配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感知与态度对该地发展有密切关系,尤其是民族地区。目前针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居民聚类研究很多,但是对民族地区居民的研究却很少涉及,利用聚类分析法对民族地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进行分析,有利于识别不同特征群体对旅游业发展的感知与态度,探索其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2011年7-8月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调查获取的第一手资料,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理统计,提出民族地区居民——民族文化感知结构和评价模型,并对当地居民的旅游文化影响感知与态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促进了居民思想观念的改变;居民对旅游正面影响的感知明显高于负面影响的感知;旅游业给当地带来的消极影响即民族文化的扭曲和传统价值观的冲击并没有引起居民的重视;绝大多数当地居民对发展旅游业持支持态度.最后建议把发展旅游业发展同保护民族文化结合起来,从而促进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学师生既是大学校园旅游开发各种影响的直接承受者,又是大学校园旅游独特氛围的营造者,他们的支持及有效参与是大学校园旅游开发成功运作、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以大学生为例,深入研究学生对大学校园旅游开发的感知与态度,研究结果表明:学生普遍对于大学校园旅游开发带来的各种影响有较深入的感知,对大学校园旅游开发持赞成态度;对正面影响的感知程度强于负面影响,对正面影响的态度更加鲜明;多数学生愿意参与大学校园旅游开发的具体工作,希望在工作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而不特别重视工作能否给自己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4.
休闲农业旅游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SPSS统计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对黄兴镇社区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及感知差异形成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社区居民的经济社会影响感知主要表现为对“收入水平与用途影响”、“收入方式与就业形势影响”、“就业观念与劳动特征影响”和“生活成本与经营意识影响”等4个方面的感知;不同个体特征对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作用不同,家庭收入水平、参与旅游与否、居住地与旅游点的距离等因素对社区居民旅游感知差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是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5.
四川藏区是我国连片特困民族地区之一,以身处贫困的当地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式,对旅游发展模式不同的3个旅游社区进行实证对比研究,深入探析了旅游发展中连片特困民族地区居民的实际经济受益情况,调查了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效应的感知、态度、参与行为和政策评价,验证了不同旅游社区和旅游经济受益的居民在旅游扶贫态度和政策评价上有显著差异等理论假设,提出了提升旅游扶贫效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问卷调查了重庆南川市居民对金佛山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后发现:多数居民对金佛山旅游的积极影响感知强烈,赞同度高,而对其消极影响的感知较弱,多持反对态度,但同时也关注金佛山的生态环境安全和环境保护;女性、中等收入、文化程度高的中青年居民以及与旅游业有直接关系的人员更加支持发展旅游业,农民、离退休人员、新闻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对发展旅游业的态度比从事其他职业居民消极.  相似文献   

17.
在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发展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具有不同的感知和态度。文章以晋祠旅游区和武乡红色旅游区这两个处于不同旅游生命周期的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态度为研究对象,对旅游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通过单因子方差分析描述了两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以黄鹤楼为例,在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的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了黄鹤楼周边居民对旅游开发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影响及对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态度的感知及差异,并运用旅游发展阶段理论论证了黄鹤楼旅游发展处于融洽阶段。  相似文献   

19.
旅游影响研究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外专家和学者的高度关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也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也是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实施的一种保护。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以四川成都黄龙溪古镇和洛带古镇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就当地社区居民对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从社会文化影响、环境影响、经济影响的感知与态度进行了研究,并比较分析了两个古镇居民的感知和态度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采用内容分析法,利用ROST CM6软件对栾川森林生态旅游的游客游记网络文本信息进行了词频分析、情感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构建了高频词词表和语义网络结构图。在词频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中,游客对栾川森林生态旅游产品感知满意度较高。在情感分析中,游客对栾川森林生态旅游产品感知总体倾向于积极。通过负面文本分析可知,游客对栾川森林生态旅游的负面感知主要来自旅游体验、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等方面。进而分析影响感知的负面因素,对栾川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