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传统二元化社会政治结构表现为社会的基础结构、治理结构和演化结构。基础结构表现为特权阶层与非特权阶层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和竞争替代性,具有内在不稳定性与外在稳定性特征;治理结构表现为政治权力的运行结构、以民间社会资本积累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发展结构、以家庭与宗族等原始社会组织为基础的政治伦理结构、以传统历史文化表象为基础的政治文化认同结构;演化结构表现为多元化的生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实社会冲突和网络技术相互作用,使得网络突发事件频发,从社会冲突理论的视角厘定网络突发事件的内涵。并深入分析其发生机理,即转型社会矛盾突出是网络突发事件发生的深层根源、非理性情绪的感染对网络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催化作用、自媒体的产生和发展是网络突发事件发生的技术基础。创新治理的路径,既转变职能,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积极探索,构建突发事件网络谣言应对预案体系;加速融合,创新政民沟通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优先的角度看,农村城市化和农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环节,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基石。然而,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了宏大的城乡二元文化格局。在城乡一体化突飞猛进的今天,这种二元文化已跟不上社会变革的步伐。本文运用文化滞后理论,从城乡二元文化差异积淀下来的一些社会心理特质入手,分别探讨城市社会对农民、农民工、农民企业家的偏见、歧视和嫉妒心理,以及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得出的结论是,由城乡二元文化差异造成的消极社会心理特质阻碍了农民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单位社会不断蜕变并新生,单位在体制、组织、结构、功能及类型、形态等方面发生着显著变化。这些新变化和新局面引起了单位及其管理者、职工及其代表组织、政府部门等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力量消长与关系调适,导致就业、工资、福利、保障领域的转变,并成为劳动关系不协调的根源,致使单位治理失调。立足于民主治理与社会和谐,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单位社会变化的基本要点、内在动因以及存在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改善单位治理困境。  相似文献   

5.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存在着二元互构的张力。效率和公平是指导经济和社会政策及其发展战略的两大基本价值原则。效率与公平的增长有时并不同步,甚至还会有较大的落差。效率与公平的对立统一也决定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对立统一。经济发展和社会基础以及社会福利的协调发展,构成了社会管理或治理的一项基本准则。经济新常态下的社会治理应围绕加强社会建设、倡导社会参与和鼓励社会创新这三个方向来积极构建社会新常态,从而通过理念、主体、体制和机制等的创新来实现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张占婕 《国际公关》2023,(22):12-15
作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背景下社会流动的重要主体,务工青年连接着城市和乡村,是现阶段城市发展规划、人口流动所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对于务工青年的界定既包括农民工也包括中高学历青年务工人员,笔者将该类人群统称为“都市边缘人”。本文运用扎根理论,以成都市都市边缘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研究方法,通过“身份认同”“文化认同”“心理认同与社会网络”“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职业规划与相关政策”五个维度挖掘该群体的融入状况与所面临的困局。对都市边缘人的现状调查,有助于更好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以及社会网络治理,促进都市边缘人从“城市融入”到“城乡共生”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体现党和政府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理论层面的一个大跃升。社会资本理论中的信任、规范、公民参与网络与社会治理的内涵有着内在的契合性,对改进治理方式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选择。重建社会资本,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应从政府、社会、公民三种角度入手,即建立廉价服务型政府,重建政府信任;社会力量的自我革新;一种价值文化的重新树立。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这种模式的形成既是国家对社会治理的一种机制,也是国家从社会获取资源的结构方式,并因此形成了我国立体稳定的社会结构。在改革开放之后,这种社会结构依旧在发挥其作用,同时这种结构的存在也引发了农村社会内部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刘平在《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第1期上撰文指出,新二元社会,是在特定的中国条件下,对经历1/4世纪市场化变迁后的中国社会结构演变趋势的新概括。在整体上,曾是改革出发点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计划经济社会与后发生的市场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已不是后者渐进地取代前者,而是前者以局部地区和行业为依托形成与后者的相持、渗透和互动,这意味着新二元社会结构的形成。如果说传统的二元社会反映的是城乡发展程度的不同和不平等的工农业产品的交换关系,那么,新的二元社会则以社会机制的不同以及依托于两种不同社会机制上的群体理念和习惯特征来区…  相似文献   

10.
治理性自组织是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重要力量。在基层亟需提升治理能力的背景下,治理性自组织成为不少村庄的发展重点。本研究基于实地调研资料,运用协同治理理论,重点剖析了一个治理性自组织如何产生,如何运作及其在治理中发挥的作用,以此来阐述该类自组织参与村庄治理的社会基础。研究表明,治理性自组织的社会基础包括组织条件对应的村庄精英动员,内容条件对应的治理事务与治理结构契合,以及制度条件对应的村规民约落实与内部规则确立三个部分。治理性自组织要根据不同的社会基础不断调整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乡村治理有效。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存在地区间差异。2001至2010年我国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呈现的周期性变化,近年东、中、西和东北四大地带内的差异是中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尤以东部地带差异性显著。针对上述地区差异,利用谱系聚类方法,按社会保障财政能力的相似性将我国各地区分为四类。根据这一分类建议:我国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补助制度,在增加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同时,发展各地区经济,平衡各地区之间的财政能力,实现全国社会保障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区域创新网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本形态,社会资本深刻影响着区域创新网络的高效运行.区域创新网络的运行机制表现为利益机制、创新机制、学习机制、控制机制.社会资本对于区域创新网络运行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合作网络与信任、文化、规制、创新等来实现区域创新网络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3.
社会突发事件是一种公共事件,政府在突发事件期间表现出的行动能力会直接影响到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在东北区域,由于其单位社会的特殊性,其政府责任表现为四点:预见前瞻的政府本位、运筹帷幄的政府风度、组织协调的政府职能和积极善后的政府义务。只有做到理念科学、系统健全、权责明晰、高效灵活,政府才能成功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华南宗族研究的主要取径有三,即区域社会经济史的取径、人类学取径和历史人类学的取径。前者主要受到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的深刻影响,鲜明地表现于明清时期闽粤地区的宗族研究中。人类学的宗族研究,接续了20世纪上半期功能主义和社区研究的学术传统,注重区域社会文化变迁的探讨,并形成重视地方社会与国家关系的论述、引入社会史的方法,将共时性的结构研究和历时性的社会变迁研究紧密结合起来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华南地区的明清宗族研究逐渐超越区域社会经济史的研究视野,与区域社会史相互交融、渗透,发展出历史人类学的研究范式。这一取径是在充分总结前两者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层面对之所作的更为自觉的推进。新时期中国华南宗族研究受到的西方学术思潮影响,主要来自弗里德曼的华南宗族理论和施坚雅的区域体系理论,以及年鉴学派史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因而特别注重社会科学方法的运用,历史学与人类学理论、方法的结合,并在区域研究的视野下探讨区域社会发展的内在机制。由此,便形成了宗族研究与区域社会研究紧密结合的特点。纵观此期的华南宗族研究,明显地形成两个基本趋势:一是历史学与人类学方法逐渐汇流,进而发展出历史人类学的研究趋势;二是宗族研究与区域社会研究的互动,注重区域社会内部普同性和差异性的探讨。而这两个趋势也同样体现在华北、江南、徽州等区域社会的研究当中,并成为区域社会研究发展的主流趋势。  相似文献   

15.
实现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为实现社会公正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为实现社会公正进行了艰辛探索,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社会公正思想。社会公正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容。新中国的成立、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为社会公正在全国范围的真正实现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前提。在具体路径上,毛泽东通过反对平均主义、官僚主义、论资排辈以及提倡男女平等等措施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并为之奋斗终生。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小康社会不仅有经济的指标,而且有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指标,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二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法制不健全,社会保险基金征收基数不实、来源不稳定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必须加快社会保障立法进程,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更是"矛盾凸显期",如何实现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有机统一,社会管理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昆明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城市化提升、市场化转型、国际化拓展的加速期,也处在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关键期。社会管理国际化是昆明实现区域性国际城市五大国际化目标之一。昆明社会管理国际化既要立足自身实际,克服现实存在的诸多困境,又要接轨国际先进理念和标准。所以,急需在社会管理的理念、体制、主体、载体、人才、评估等多方面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8.
区域高校社会服务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区域高校社会服务需要系统而完备的机制予以保证。以区域高校社会服务相关内外因素的关系 ,区域高校社会服务机制的基本框架划分为外部机制和区域高校社会服务内部机制两大部分 ,由上到下、由大向小 ,可划分为宏观调节机制、中观调节机制、微观调节机制三个层次。要根据学校、系、教学科研人员三者之间在观念、政策、措施、操作方式等诸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关系 ,建立健全区域高校内部的动力机制、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平衡机制、评价机制、分配机制、管理机制、自我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东亚地区社会保障模式具有本土意义与世界价值。看待东亚国家的社会保障,应当具有历史观与全球视野,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研究要遵循建制理念与福利文化、需求满足与责任承担、制度结构与发展路径等多个维度。以广义社会保障体系为分析框架的比较研究发现,中、日、韩三个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较为稳定的地区特色,东亚地区社会保障模式有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从东北地域文化和文化交流方式的解读入手,阐述了东北社会文化环境引发的两种民居文化交流方式:中原居住文化的移植和居住文化的相互借鉴,指出了地理关联影响下东北汉族传统民居的建造差异。概述了东北地域环境中最能造就东北汉族传统民居特色的三个方面:地理气候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地域内部差异,并以此为线索,分析了东北汉族传统民居研究的特殊性和主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