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日本现代化的成功有诸多因素,中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受古代中国文化的辐射和影响,日本形成了对于外来文化的心理和态度:主动学习,全面引进;选择、改造,自成体系。这为日本吸收西方文化提供了认识的基础和思维的方法。近代中国的失败对日本起了警世作用,中国一方面成为日本面对西方列强侵略的屏障,另一方面又成为日本侵略的对象,对中国的掠夺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小仑 《21世纪》2001,(4):58-58
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当我们今天在享受油画、话剧等艺术形式所带来的精神娱悦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回头望望,寻找一下曾经给与我们这些东西的人,衷心地表示我们现代人的谢意呢! 二十世纪初的留日生从日本引进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的政治变革和思想演变。日本变成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重要跳板,致使近代中国的文化在一些方面受到了日本很大程度的影响。 留日学生引进日本文化的最主要手段是翻译书籍。1897年罗振玉等人以《农学报》杂志为阵地,组织人翻译了一批日本出版的农业科技书籍,揭开了中国人翻…  相似文献   

3.
日本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经济强国和技术王国有多方面的原因,从历史的角度看,日本人自近代以来大规模地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则是其重要因素之一,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第一、日本近代的技术引进是在政府有计划的指导下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清初来华的法国耶稣会士巴多明,以其渊博的学识促进了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对于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以及西方世界对中华文明的认识与了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巴多明在中西文化科技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却未得到应有的认识和重视.本文通过对耶稣会士中国书简等史料的考察,对巴多明在中西文化科技交流方面做出的诸多贡献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5.
被誉为日本近代最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民主主义先驱者的福泽谕吉,在其为日本的独立而积极引进西方文明的同时,又为日本近代对外扩张的侵略外交思想制定了前进的方向。在评价福泽对日本的文明启蒙所作的贡献的同时,对其文明观中的侵略扩张思想也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明清西学,与日本幕末开国以前的洋学相比,最大的差异是缺乏类似兰学的阶段.这意味着中国在被迫开国的前近代,没有能够像日本一样较为全面地接受源于西方的近代科学并且为开国后的迅速近代化做好人才、思想方面的准备,从而使中国近代化的启动落后日本60-100年.造成这种差异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在中国西学中没有出现传播媒介的转移,也没有出现中国学者掌握西方语言直接从西方原著吸取科技知识的现象,而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中日两国社会组织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徐建寅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兵工专家、翻译家。徐建寅为 19世纪末的中国介绍和引进了许多西方的先进技术。这些西方近代技术内容包括化学分析、电工技术、冶金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图、西方近代火药技术以及在欧洲考察的各项技术等。徐建寅引进的主要科学技术在中国近代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徐建寅的科学作风与献身精神给后人留下很多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落后国家需要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才能实现赶超,但这可能会触动既得利益,特别是当权者可能担心成为政治失势者(political loser)而竭力阻扰。为何近代中国在引进西方技术方面大大落后于日本呢?首先评论了已有解释的不足,然后从政治失势者的角度考察中日政治结构的差异。两国的政治失势者皆为中央政府,即中国的满清朝廷与日本的德川幕府。最大的区别在于:在中国的官僚社会中,由科举产生的地方官僚基本上为满清朝廷所控制;而在日本的封建社会中,世袭的大名藩主拥有制衡德川幕府的实力。因此,阻碍经济发展的政治失势者在日本很快被推翻,在中国却得以延续。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近代中日发展的巨大反差。  相似文献   

9.
洋务派与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派的最大贡献在于使中国第一次较全面、系统地正面接触到西方近代科学技术 ,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洋务派是中国近代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启蒙力量 ,其主要贡献体现在 :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及民用工业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设备 ,创办近代学堂并派遣留学生 ,学习和传播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知识  相似文献   

10.
中国、日本等后发型国家对铁路技术的引进和建设铁路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近代科技文明的态度,因为铁路是近代科技文明的产物和标志之一。尽管铁路几乎同时出现在中国与日本,然而由于两国对外来科技文明的认识存在着巨大差异以及其他一些原因,致使两国铁路发展的结局也截然相反。中国铁路发展缓慢,筑路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下,反映了近代中国的落后;而日本铁路发展迅速,铁路延伸与近代日本的崛起同步而行。  相似文献   

11.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晚清以来,革命党人对传统黄帝陵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作出贡献。民国时期,借由对黄帝陵祭祀的制度化,黄帝为整个中华民族始祖的身份逐渐广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祭黄帝陵的仪式进行了借用与创造,赋予了"黄帝符号"以"劳动人民性"等新内涵。改革开放后,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要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总结黄帝陵祭祀的有关历史经验,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分析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的分析是逐渐纳入其框架的 ,总体上通过组织的演进来说明。其代表人物经历了科斯、张五常、威廉姆斯、巴泽尔和诺斯等 ;其逻辑经由交易费用演进为契约合同 ,再由交易维度转向产权的“公共领域” ,最后扩展到国家的作用 ;其中心思想是 :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 ,存在着利用“公共领域”财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 ,而国家也是一大组织 ,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为了利用整个社会层面的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18.
当今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已成为构建现代宪政法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运行法治化将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苏共亡党的原因很多 ,但最重要的是没有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 ,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 ,削弱乃至丧失了执政的能力 ,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也葬送了党的自身。从党的先进性视角 ,解析苏共亡党的深刻教训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技术消费是技术品、技术服务进入消费领域的主体经济行为和个性创造过程。如果把工业遗产看作是工业文明的历史凝固物,那末工业遗产的技术消费遗存编码就构成了他的精神内核和遗存标志符号化系统。从技术消费角度解读工业文明的孑遗,从技术消费价值认知过程探索工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内涵将是一个有学术前景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