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9 毫秒
1.
理性传统决定了西方的意象研究以想象过程为切入点,理性的参与使意象中蕴含的情感淡化,并逐渐客观化为图片;20世纪初以庞德为代表的"意象主义"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但意象主义意象论在本质上仍属于西方传统,偏重图片效果和象征意味.  相似文献   

2.
美的失落--浅析现代主义诗歌中的女性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主义时期,西方诗歌中的女性意象从浪漫主义的“美”转变为现代主义的“丑”。本文运用女权主义批评的理论与方法,从三个视角分析现代主义诗歌中的女性意象:一、作为异化大众的女性意象;二、作为性和情爱对象的女性意象;三、作为叙述意识的女性意象。通过分析,我们认为,造成女性意象转变的原因主要源自以下三个方面:一、艺术风格的转型;二、诗人对现实环境的异化感;三、父权制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郑敏1940年代诗歌的美学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敏早期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追求诗歌的含浑、象征,写法上多用意象,追求思想的感觉化;在结构上追求深度模式。郑敏诗歌构成玄学妙境,形成静默、朦胧之美。  相似文献   

4.
意象主义创作思想要求诗歌直接呈现意象,意象叠加可以创造美感;语言简洁清晰可以表现关;强调意象主义诗歌普遍具有诗行短,意象之间不连续,具有跳跃性的特点;并置意象给读者意想不到的美的享受.指出研究诗歌的情感与意象、意象主义表现情感的方式以及意象主义审美观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5.
谭恩美小说中的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作为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小说中重要的意象和写作背景,具有两面性.其既是造成母女关系紧张和痛苦的根源,又是建构母女融洽关系的纽带;既是剥夺华裔女性文化身份的父权制话语,又是赋予华裔女性种族话语权的叙事策略;既是作者借以救赎华裔灵魂的"圣杯",又是作者隐匿的东方主义心态的折射.  相似文献   

6.
李白作为有唐一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创作了近千首诗歌。其"浪漫"的特质除了整体作品风格的飘逸之外,还与其大量写作女性诗歌有关。李白900多首诗中,就有100多首诗涉及到女性形象。他诗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历史题材意象;一是现实题材意象。  相似文献   

7.
理性传统决定了西方的意象研究以想象过程为切入点,理性的参与使意象中蕴含的情感淡化,并逐渐客观化为图片;20世纪初以庞德为代表的"意象主义"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但意象主义意象论在本质上仍属于西方传统,偏重图片效果和象征意味。  相似文献   

8.
作为先锋派诗人的代表,海子诗歌中的意象创新表现在以"水"为主体意象和与之伴生的辅助意象所建构的个性化意象体系上.本文旨在探讨其诗歌中的"水"意象的传统继承与个性创新.  相似文献   

9.
意象是人们感觉到并融入了情感和理智的个别事物及其形状与特征。在当代的女性诗歌作品中,"意象"的种类以及使用方法有很多种,也体现出了意义的暗示性、组合的自由性、表达的特定性等几个特点。通过对女诗人具体诗作中意象的分析可感受到意象的使用丰富了女性诗歌的内涵,也使得女性诗歌的表达更趋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局限"是文学翻译作为"再创作"的必然前提,而"意象"正是诗歌翻译中的局限成分."意象"有着根深蒂固的文化特殊性,其独特性可以说是在其他文化中不能找到的和无法取代的.诗歌翻译除了传达诗歌的"肉体",还要传达其"灵魂".翻译如同转世,不可能让肉体和灵魂完美统一地在另外一个世界和文化中再生."意象"是诗歌中的灵魂,也是诗歌翻译过程中的一种局限.因此,这种局限性引发了诗歌翻译的"再创作"空间.从更广泛地跨文化交流的层面上看,翻译诗歌中的"意象"导致两种结果:其一,本土文化意象在"他者"文化中的植入;其二,"他者"文化意象对本土文化意象的影响和流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女性诗人的诗词构成了古典文学王国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女性诗人的创作笔触细腻而温婉,感情内敛而真挚,栖鸟、浮云、晓风等意象常常出现从而为女性诗词塑造了清丽脱俗的优美意境。本文试图从东西方意象的异同方面通过两个实例的具体分析对中国古代女性诗人诗词翻译作初步探讨,以期在翻译过程中更好地传递意象再现原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12.
诗歌是否可以翻译,历来聚讼纷纭.实际上诗歌是可以翻译的.中外文学理论和翻译理论及实践都证明,意象处理是诗歌翻译的灵魂.因此,发现和移植诗种,即确定和翻译主要意象是诗歌翻译的关键,是保持原诗风格和艺术感染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中华民族与西方民族在思维方式、文化及语言表达形式上的差异,使得汉语诗词在英译过程中,无论是词的选择还是意象再造方面,会出现拙化现象,即译语在一定程度上或在某一方面,未能使原语作品的意象、意境完全充分地"复现"出来,致使阅读者难以感受体味汉语诗词的独特美感,留下一些美学欣赏上的遗憾.  相似文献   

14.
《古代·祈盼的青春》是一篇由8位海外华文网络女作家共同完成的接龙小说。这篇类似中国武侠的言情故事,却是非常典型而又极富特色的跨文化语境创作的作品,在表现海外第一代中国移民于中西文字、文化、文明的差异和冲突上尤见特色。小说巧妙地应用着中国式的象征手法,并把西方的、现代的意象与中国古典的意象超现实组合,展示了海外华文作品的丰富内涵,是一篇较为成功的接龙小说。  相似文献   

15.
论宫体诗派的艺术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把宫体诗派置于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衍变的历史长河中 ,给以历时性的扫描与意象建构的剖析 ,就会发现她的艺术贡献与历代批评家对她的蔑视之间存在着相当悬隔的落差。宫体诗派作家所创作的大量诗章并非一堆毫无价值的垃圾文件 ,它们“吟咏情性” ,传承了诗歌的永恒主题 ;变革求新 ,推进了古诗的律化进程 ;体物寓情 ,拓宽了诗歌表现的意象领域  相似文献   

16.
诗歌做为人类观照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用高度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反映了人类对客观物象的认知和感受。论文通过分析中、英古典诗歌中的时间意象,发现中、西方文化对时间的认识既有基于对时间这一客观存在普遍感知的共性内涵,同时又反映了中国思维传统具有整体性与直觉性,而西方文化思维传统具有二分性及逻辑性的文化差异。认识这种文化共性与差异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广告中的女性社会角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证明广告具有性别教育功能。中国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女性的社会角色定位。时代和社会要求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应突破某些传统成见 ,体现出女性社会角色的丰富内涵。依据“人本广告观” ,广告不应一味地渲染女性对男性的依附 ,而应该着力于塑造具有“双性”人格特征的新女性形象。在媒体广告与女性自我定位的关系中 ,媒体可以是引导者 ,也可以是现有定型观念的维持者 ,或者堕落为媚俗者。  相似文献   

18.
讽刺诗是世界性的诗歌体裁 ,中西方讽刺诗都出现了嘲世、嘲人和嘲己三大抒情模式 ,也都拥有着教化和娱乐两大功能。中西方文化生态的差异造成了同样一种文体在讽刺风格和讽刺功能上的不同。中国讽刺诗具有直面社会的写实风格和谐隐怨刺而又节制宽容的创作传统。西方讽刺诗大多采用直笔方式 ,鲜明辛辣 ,多是与讽刺对象对抗的恶意的讽刺 ,讽刺的程度较深 ,嘲人的较多  相似文献   

19.
王珂 《东方论坛》2003,(3):33-40
散文诗是一种世界文学体裁 ,散文诗文体在生成发展过程中与诗、散文等文体相互作用。二十世纪中国散文诗是中外类似于散文诗的文体在特定时代契合的产物 ,是西方散文诗文体在中国本土化的结果 ,文体特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西方偏向于散文 ,在中国偏向于诗 ,甚至被长期视为新诗的一种诗体 ,极大地影响了新诗的诗体建设。“散文诗”作为这一文体的“称谓”是不准确的 ,造成了这种文体与诗和散文两种文体的串义现象 ,导致了中国散文诗的文体建设与新诗的文体建设的混乱。  相似文献   

20.
讽刺是社会生活中的语言艺术,讽刺诗是源远流长的世界性诗歌体裁.中西方政治、文化及诗歌生态的巨大差异造成了中西方讽刺诗在文体形态上的巨大差异.中国讽刺诗具有节制宽容的风格,嘲世的较多.西方讽刺诗直接尖锐,嘲人的较多.讽刺风格的差异决定了文体进化的激进与保守.中国讽刺诗人做人的保守和讽刺的中庸决定了讽刺诗文体形态的稳定,西方讽刺诗由于讽刺诗人的激进造成了文体形态的多变.西方讽刺诗人做人更自由,讽刺诗文体的形态比中国的更丰富多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