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美国大众文化的历史缘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美国大众文化是美国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产物,是大众社会与消费社会的产物,现代科学技术和大众媒介对当代美国大众文化的产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庞大文化消费群体的精神需求呼唤大众文化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将审美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改变了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接受形式和当代社会审美风尚的基本格局,凸显出商品化、媒介化、标准化、日常化、娱乐化和时尚化特征,成为现代都市大众普遍的文化消费形式。  相似文献   

3.
论大众文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大众”和“大众文化”是“大众社会”特有的现象。大众文化和大众社会互为因果,互相支持,其共同的前提条件是现代社会的理性化及其体现──技术。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有本质区别,它其实是一种文化工业,商业原则取代艺术原则,市场要求代替了精神要求,使得大众文化注定是平庸与雷同的。大众固然制约大众文化的风格和内容,但却被它塑造和改造。在大众文化强大而又无所不在的影响下,大众丧失了自己的头脑和判断能力,成为纯粹被动的文化消费者。大众文化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垄断性权力,它正在侵入和剥夺人的私人生存空间。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是一个困难但又是必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真正影响当代大众文化的是大众媒介,大众媒介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地说是大众文化的具体表现形态。同时大众媒介又是文化的载体,引领了大众文化的“世俗化”“视觉化”和“平民化”。本文强调大众媒介对大众文化深刻的影响和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大众文化理论家约翰·菲斯克以媒介文本为载体,以媒介受众为核心,以媒介体验为旨趣,超越了传统的精英主义与悲观主义态度,倡导并颂扬大众文化的创造性、能动性、反抗性,甚至一味为大众文本的浅白性和贫瘠性而辩解,强调大众鉴识力是对现代美学霸权的拒斥和抵制。菲斯克这种不加批判的文化民粹主义,固然有着某方面的进步意义,但其对大众趣味的过分迎合,必然导致高雅艺术的困顿和审美价值的缺失,使得大众逐渐失去对精英文化和审美艺术的鉴赏力。因此,当代美学语境之下,重新反思菲斯克对趣味判断的拒绝,重新评估审美教育的价值和功用就显得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6.
传媒大众文化对艺术消费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文化的勃兴是后新时期当代文化的重要表征,这与社会转型、市场运作、传媒的迅猛发展以及大众的消费需求息息相关.大众文化在消费社会中借助电视、电影、报刊、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为大众消费者大批量地制造了世俗化、时尚化的文化产品.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形成"共谋"关系后,对大众艺术消费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区别于传统媒介的建构,以互联网创作为代表的鲁迅改编融合了当代大众文化、流行文化和青年文化,由此呈现出了新的形态和特征。媒介文化研究者劳伦斯·格罗斯伯格的接合理论为理解当代大众媒介建构的内在逻辑提供了学理性视角。当代大众媒介建构中的鲁迅改编在与当代社会经济、技术、文化的接合过程中,以解构和建构的方式,在现实和作品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从而使人们在认识、理解和阐释新作品的过程中,获得了情感上的共鸣和共同的文化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8.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可以概括为两大核心观念:大众文化非文化,大众文化反大众。该学派认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文化以追求市场价值为最终目标,突出的商品性使其丧失了文化艺术应有的超越性与精神价值;利益驱动下的竞相模仿和复制技术的运用也使其丧失了文艺应有的独创与个性。不仅如此,大众文化还成为欺骗大众、固化社会的工具;它不仅控制大众的精神意识,而且还操纵大众的深层心理。可见,大众文化既不具有文化性,也不具有大众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本雅明对大众文化理论具有独到的见解与论述,他对现代机械复制技术的作用进行了剖析,阐述了机械复制技术在密切与大众的关系、拓展人们视野、促进艺术民主化等方面的优越性,认识到大众在艺术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同时,他意识到现代复制技术具有为意识形态服务的灌输教化功能等等。他的大众文化理论对当前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确保国家文化安全等,无疑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媒介批判和文化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流亡美国期间,对美国当时的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进行了无情鞭挞,从而开启了大众文化批判研究的先河。以"媒介、文化和社会"为论域,法兰克福学派在媒介和文化两方面的批判性观点,对于处于重要社会转型阶段的当代中国,依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它时刻提醒人们,必须理性应对市场经济时代的媒介和文化。  相似文献   

11.
在把大城市文化作为研究课题的研究会里,大众文化和大众媒介成了讨论的中心。尤其是关于如何看待与当代大众文化密切相关的大众媒介,或者是广告信息与大众的关系,以及是肯定它还是否定它的问题,在日美学术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疯狂的20到30岁-活泼的和摩登的女郎在日本,大众文化的诞生深受美国文化的影响。回顾日美文化关系的历史,过去的一百三十余年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文化结构中,大众文化的涌现,既内含着文化自身变动的轨迹,同时也给现代文化的发展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有必要为大众话语在社会各种话语结构之中的复杂变动划定阐释的界限,理清各自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其在一个合理化的阐释场域当中,为中国文化在现时期的更新找到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论艺术作品的多层次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艺术作品的结构的探讨,历来为美学和艺术理论所关注,且众说纷纭。其中,内容与形式的二分结构说影响最大,包含一定的理论价值,但现代美学和艺术学的探讨突破了二元论的结构观,认为艺术作品的结构是多层次的。艺术作品的多层次结构可概括为以下五个层面:材料与媒介层、技术与技艺层、符号与图式层、形象与意象层以及意蕴层。  相似文献   

14.
理论界普遍认为现代媒介普遍有媚俗化倾向。偶像剧的流行,软性新闻的泛滥使得文化保守主义者忧虑不已。但是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不能完全看成是对主流文化的侵蚀,或是对主流价值观的破坏,使我们大众陷入了享乐主义的香巢。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也是大众主体意识觉醒的表现。同时人们通过这种媚俗化的大众文化找到了颠覆和发泄的快感,既不会对社会造成实质性的损毁,还有利于社会健康发展和稳定。  相似文献   

15.
论大众文化消费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化消费是现代人在物质生活得到丰富的同时进行精神状态的自我调整,充实感情和复归人性的一种重要方式。大众文化更是掀起了一股文化消费的大众化浪潮,以满足人们的娱乐消费需求,大众文化也成为大众传媒时代满足大众闲暇时间的文化消费需求的最好形式。大众文化消费有其独特的消费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论当代文化的媒介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媒介作为一个社会辐射力最强的文化装置,不仅影响到文化传播的范围、内容及速度,成为文化传播的推动力,而且,大众媒介的诸多特点已进入当代文化的深层结构,使当代文化呈现出媒介化特征。同时,大众媒介经文化传播的积淀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媒介文化,成为当代文化的有机构成,并对社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因此,需要对大众媒介与文化的互动过程适当引导,以促进大众媒介与文化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语境下,大众媒介的语言特点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其中最突出的是以英语为主的西方语言文化逐渐侵蚀,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其他民族语言的本来面貌。大众媒介语言的全球化给语言教育和研究工作提出了挑战。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必须在分析和掌握媒介语言新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调整相关政策、提出应对措施,从而促进民族语言文化的繁荣,以有效保护国家在国际传播格局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作品之一。这件具有大众意义的作品展现出绘画艺术与现代社会、思想和科技等相关领域的互动精神,从中可领略到《格尔尼卡》跨越绘画艺术而成为祈望人类永久和平的标志性的公共艺术作品之缘由。几何图形概念、摄影技术等作为现代元素对于《格尔尼卡》的视觉建构和意义的生成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公共艺术创作中实现公共性,有赖于合理使用媒介技术、坚持大众文化立场和采用社会化生产模式。"泛媒介"指出公共艺术的专业技能是调动一切媒介技术进入公共空间发挥效用的策划与管理工作;"去精英"说明公共艺术是大众艺术的类型之一,因此必须与传统精英主义的社会立场分道扬镳;"项目制"呈现出公共艺术创作中的多种限制和工作要领。三者合一构成公共艺术的独有价值观,并实现其社会功用。  相似文献   

20.
在后现代语境下,西方主要是英美,其文化研究和批判的对象不再是“精英文化”,而主要是大众消费文化。大众消费文化随当今传媒起舞,颠覆了艺术领域隔离于大众文化其他领域这一固有观念。文章试以当代音乐剧《歌剧魅影》为例,探讨后现代语境下的大众消费文化镜像,并对当代中国大众消费文化镜像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