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传统养老方式以孝道为核心,以"家业共同体"为基础,以"先祖崇拜"为精神动力,以"长子责任制"为运行主线.日本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建立现代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日本养老方式的变迁为中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新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养老文化特别是哈萨克族养老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哈萨克族人长期以来形成了敬老爱老、社区互助、邻里帮助、家族保障、牲畜保障和以孝为核心的传统养老文化.但是这种传统养老文化对于新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构建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积极引导哈萨克族传统养老文化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构建符合新疆区情的现代养老文化是我们当前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养老模式的中庸之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口老龄化是各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了人口老龄化,促使人口老龄化在国家还未富裕的条件下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挑战。面对人口老龄化加速的现实,中国需要一个完善的养老体系,尤其是养老服务体系。但中国强调家庭血缘关系的传统养老文化和计划生育政策实施造成的少子高龄化,以及现代社会家庭观念的多元化,共同决定了中国的家庭养老模式将难以为继。中国未来的主流养老模式,既不是传统的家庭养老,也不是西式的机构养老,而是"居家养老 社区照料"的养老模式,是一条中式与西式养老模式相结合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4.
文化养老是在精神与物质双重评价标准下的,囊括养老思想、养老规范、养老措施等内容的复杂整体。中国传统宗族文化中养老文化的内容,对这一复杂整体产生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影响。辩证分析这一影响,吸收中国传统宗族文化的精髓,构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文化养老体系,是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潜在需求视域下社区文化养老服务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社区"文化养老"是面对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老年人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而精神需求日趋明显的形势下提出的一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新型养老方式。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社区文化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困境进行梳理,从需求层次理论角度分析养老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社区文化养老服务的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6.
家庭养老模式是以家庭为单位,由年轻一代的家庭成员赡养年老家庭成员的儒家养老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国几千年农业经济文明下形成的传统养老伦理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这种养老的道德文化观念本身又内嵌于统治者的治国方略之中而成为当时的主流文化。中国社会转型引发了生产方式、代际关系和家庭结构的变迁,也动摇了传统家庭养老的经济基础和伦理文化根基。在社会文化变迁和经济发展大背景下,单一化的家庭养老保障供给主体和服务主体的价值理念已无法满足养老多样化的社会需求,探索并构建多元化供给主体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便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城市养老模式新探——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家养老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方式,适合中国国情,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居家养老的概念、特点和发展现状,然后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对居家养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以南京市鼓楼区居家养老的实践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在分析鼓楼区居家养老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大力发展居家养老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文化变迁下的中国老年人口赡养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和荣 《学术论坛》2003,4(1):136-139
研究中国老年人口赡养问题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障制度不能忽视中国传统的敬老养老文化。在文化变迁和社会转型时期 ,我们既要根据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状况 ,借鉴国外经验和做法 ,将家庭养老文化基因发扬光大 ,同时 ,也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不断丰富家庭养老内涵 ,努力探索家庭养老社会化形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孝道形成了"尊老"、"敬老"的社会伦理道德,确定了对老年人的抚养义务,将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奠基于孝道规范.中国传统孝道作为伦理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在中国传统养老中起到了保障、凝聚、调控和稳定社会的作用.今天,我国提前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但由于我国的国情和社会经济结构及践行孝道的社会现实基础等原因,传统孝道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农村家庭养老制,承袭传统,适应了农村社会的实际需要,对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封建思想文化的影响,以及家庭养老制本身存在的功能和机制的障碍,使得近代农村家庭养老制又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消极作用.本文分析近代中国农村家庭养老制的两面性,旨在为解决当代农村社会赡养问题提供历史借鉴,以便剔除糟粕,吸取其精华,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从管制发展史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变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西方管制的实践和理论发展脉络为线索,通过分析近几百年来自然垄断产业管制改革的主要经验以及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政府管制和市场竞争关系的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4.
期刊是靠特色存在的,拥有特色是期刊成熟的重要标志。期刊的特色意识在于锁定读者市场,体现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导向,为读者提供独到内容的刊物和服务。  相似文献   

15.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媒体担负着重要责任,媒体是公民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媒体及其工作者要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宣传报道之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英华 《北方论丛》2003,4(1):24-26
对于国情的认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翻开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到,正确认识国情是党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党史上的重大失误又都与对国情的错误认识有重要关系。总结这些历史经验,深刻理解我国现今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适时调整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