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和诗人,而且是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经济形态的理论、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关于过渡时期的经济理论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等,都有着深厚的哲学底蕴,处处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辉。毛泽东的经济哲学思想,对于指导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依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和诗人,而且是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经济形态的理论、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关于过渡时期的经济理论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等,都有着深厚的哲学底蕴,处处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辉。毛泽东的经济哲学思想,对于指导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依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和诗人,而且是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经济形态的理论、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关于过渡时期的经济理论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等,都有着深厚的哲学底蕴,处处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辉。毛泽东的经济哲学思想,对于指导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依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国防建设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是一个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国防理论的杰出贡献。特别是毛泽东关于积极防御思想、国防经济思想、军民结合思想以及建设现代化国防思想等四个方面的革命实践与理论探索,奠定了我国国防建设的基石。探究毛泽东国防建设思想的理论和实践,对指导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的国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对中国社会经济状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借鉴原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吸取中国古、近代经济思想精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对中国社会经济状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借鉴原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吸取中国古、近代经济思想精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黄志亮、洪灏、夏子贵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是我国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是我国多位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青年学者的一项集体研究成果.全书收入的学术论文分综合研究、劳动价值理论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以及<资本论>教学研究六个部分.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的有中国历史特色的文化观,毛泽东文化观在建设先进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毛泽东文化观在建设先进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对我们当前正确认识与建设先进文化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云经济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实践平台、以实现现代化为历史任务,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以及现代化建设求真务实、富民兴国的先进性,是毛泽东思想与新时期改革开放理论与实践的联结点,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是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问题,正确理解和处理这个问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与固守理论教旨的教条主义者和倚重实践经验的经验主义者不同,毛泽东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与中国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的历史的辩证统一,反对主观主义的线性认识路线,反对固守理论教条的右倾投降主义和脱离理论指导的“左”倾盲动冒险主义,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善于结合实践活动经验科学合理地从马克思主义理论 “多”中抽象出“一”,灵活适时地调整实践的主题、进程和方法,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土地上获得了一种实现形式,对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他长期革命实践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是对毛泽东政治思想工作理论的重大创新。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主要内容、基本原则和方法途径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精碎而科学的阐述,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理论对于加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面对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趋势,杨昌济开始了融合中西文明,改造中国传统哲学的尝试,提出了“合东西两洋之文明一炉而冶之”的“合冶”思想。杨昌济的“合冶”思想是以王夫之哲学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旁及朱子百家、宋明理学和谭嗣同的哲学思想来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这一哲学体系主要包括,融合中西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本体论”;引进西方哲学中的“自我实现”说,来诠释王夫之哲学中的“造命论”;引进培根认识论中实验科学,来改造王夫之哲学的“知行观”;比较中印哲学,吸取佛学精华等具体内容。杨昌济提出的对东西两洋之文明的“舍冶”思想及具体的重建工作,为青年毛泽东形成“先中后西,先内后外”、对中西文化有选择吸收的文化观,并为他后来构建自己的思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供了思想借鉴和思想起点,也是毛泽东后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文化源泉。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法制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法制思想的形成、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其原则和内容也极为丰富,并且从第二次国内内革命战争时期开始至今,一直是我们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我们不能因为毛泽东同志晚年犯的一些错误,而否定其法制思想的存在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文化教育思想包括学校教育、文学艺术、体育卫生事业等内容,他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教育思想,为党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理论的形成积累了丰富的思想资料。其现实意义体现为:战略上高度重视文化教育事业,道路上开拓了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一条新路,理论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行动上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业务上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领军和骨干作用,实践上展现了鲜明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开创者和践行者,其党内民主建设理论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内民主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提出的。党内民主教育、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党委制和健全党内监督机制等,都是毛泽东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成果,不仅对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而且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在干部教育的目标、原则、方法等方面都有许多深刻的阐述.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革命干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干部基础.在新时期,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给高校人才培养以重大启示,即必须坚持“又红又专”的培养目标,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调查研究,发扬“挤”与“钻”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社会思想,这标志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正式形成.此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有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到新中国成立前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点睛之笔是肯定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毛泽东一直坚持此思想,并对其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但到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关于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便有所动摇.就在毛泽东关于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发生嬗变的时候,他的战友们仍遵循着新民主主义社会思想前行,他们共同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在建国前后的丰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论毛泽东     
毛泽东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作出了巨大牺牲的一生。其立德、立功、立言,理想与实践,成功与失败,都与解决中国农民问题息息相关。他的前半生,致力于将占中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从其所概括的帝、官、封三座大山压迫下解放出来;后半生,则致力于将广大农民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产生私有制的社会分工,包含工农之间的分工、城乡之间的分工、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间的分工、国家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或领导与群众之间的分工中解放出来。不论对毛泽东本人如何评价,他留给后人的遗产,无论是其肯定的方面,还是否定的方面,或是否定之否定方面,都是异常宝贵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及其"三个代表"的基本思想都是历史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们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存在着横向的关联性,在历史、现实和未来时间纬度上存在着纵向的关联性.其中,尤其是"三个代表"的基本思想更着眼于未来,是一种治党、治国的政治交代和理论规范,因而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建党学说发展到了崭新的江泽民阶段.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是以极其丰富的实践为依托,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体现了毛泽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致力于探索一条东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对我们今天全面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轨迹和理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和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