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侍坐》章选自《论语·先进》篇。《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门生言行的书。据《汉书·艺文志》载:“《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作为一种语录体的散文集,《论语》记叙了孔子对政治、教育、伦理、道德、文学等方面的见解,内容相当丰富。其表现形式也不拘一格,诸如独白式、对话式、座谈式等等。精彩生动,良多趣味。从文字上来看,大多篇幅很短,往往是三言两语式的抽象议论,便构成了富有哲理性的警句格言。  相似文献   

2.
学界一般认为《论语》没有结构性,是随意编排而成的。如果抱着《论语》有结构性的心理去读《论语》,可以层层推导出其中的义理以及蕴含的孔子精神。通过分析《论语·微子》篇的结构,可以看出此篇是孔子一生的一个隐喻式缩影,体现了孔子"一以贯之"的信念。  相似文献   

3.
孔子创立的政治文化学说在春秋末期,孔子基于“为政以德”(《论语·为政》。下引《论语》,只注篇名)的政治统治原则,提出了他的政治文化学说。这是其系统的政治学说中最富有历史创造性的部分,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论语》中记载了大量的人物品评事例.《论语》的人物品评既是孔子阐发自己思想观点的方式,也是孔子培养人,教育人的有效途径.孔子品评人物与其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相一致,通过对学生的品性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评价,依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其进行教育、点拨.同时,《论语》品评人物的方法也是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论语》品评人物的主要方法有品藻法和品第法、比喻法、品类法和一字评等.  相似文献   

5.
文学流派最早萌芽于春秋时期。孔子与弟子谈论《诗经》形成了较完整的文艺思想。孔子“辞达”、“兴观群怨”等文论观点 ,指导了后人的文艺创作。《春秋》《论语》行文顺畅通达 ,为后人散文创作提供了典范。孔子所说的“儒” ,虽然是指文化人士 ,但也渗透着广义的文学精神。综上所述 ,在孔门中已见文学流派的迹象  相似文献   

6.
《论语》是一部记述孔子和孔子学生言行的书.全书二十篇,五百十二章,共一万一千七百零五字.《论语》各章所记,涉及的内容很广泛,语言简短质朴、精炼深刻、含义丰富.《论语》是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古今中外关于论述《论语》的著作,有三千多种.作者学识浅陋,仅就《论语》的语言艺术,管窥蠡测,谈一些肤浅之至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关于孔子的研究内容丰富,但尚未有专文论述。本文从王氏对于孔子思想以及《论语》所反映的孔子文化、生活、语言等方面的研究加以系统地论说,并揭示了王氏于《论语》其他文化因素的探究。  相似文献   

8.
《论语》是通达孔学、理解孔子必读的原典。《论语》中很多脍炙人口的教诲与西方文化中很多名人名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有时将二者并置一起,彼此大可水乳交融。为了努力帮助西方读者明白易懂地欣赏《论语》中所包含的孔子思想之精华,通过在翻译《论语》的某个篇段之后,加上“欣赏与评说”部分,用一种最为明晰的方法阐述孔子的思想,其中最为有效的一个手段便是,用西方文化中人们熟悉的思想为孔子的思想作脚注。  相似文献   

9.
专载孔子言论的《论语》大约于孔子辞世后七十余年由其再传后学编成,它无疑是研究孔子思想直接的、可靠的资料。但孔子从三十岁开始收徒教学,从事教育事业近四十年,开设文、行、忠、信各科目,传授御、射、乐、数等六艺,传有弟子三千,学有所成者七十二人。言论之多可想而知,可载于《论语》中孔子言论仅511则,1万6千余字,弟子失记、漏记多有,先秦典籍中就有许多《论语》中未载者。本文从较可信的春秋三传中辑出四十余则,于研究孔子及其思想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0.
仁学是人际关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仁是孔子思想中极为重要的关键问题,正因为这样,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这便成了研究孔子思想的一个难题。从《论语》看,自首席大弟子颜渊以至被讥为“朽木不可雕也”的宰我都曾向孔子请教仁的问题。据杨伯峻统计,仁字在《论语》中出现109次,是讨论得最多的道德标准(见《论语译注》第16页)。可见早在当日孔门,仁已是教学上争议的中心之一;到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要弄清它的本来意义,其困难自然又增加了许多。笔者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