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1世纪以来韩国政府大力发展本国文化产业,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自全斗焕总统执政开始韩国政府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律法规,这对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分析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韩国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以下特点,即政府为主导、文化产业政策经济性与非经济性双重并重以及资本、人才和技术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及运作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席卷我国的"韩流"给韩国政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而这也正是得益于韩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及积极推动韩国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借鉴近邻韩国的经验,保护和弘扬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进而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是政府和人民都应该正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尤其是作为文化产业核心群落的传媒文化产业,更是朝着产业之路不断迈进.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传媒文化的内容及生产方式,也给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探究我国传媒文化产业在数字时代面临的发展困境,试图通过危机分析来寻找契机,从而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党校邓欢六同志撰文指出: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研究思维空间亟待拓宽,时代呼唤着一部以全球为研究视野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这样一部古代文学史的意义在于:(一)它能够从世界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中探究文学现象发生发展的原因;(二)它能够以世界文化为最广阔的背景、最完整的参照系,来正确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民族特征、演变转迹、及其在世界文学格局中的地位。有否  相似文献   

5.
"亚审美"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产物。对于古代文学教学工作者来说,在面对"亚审美"而带来的种种挑战与冲击,应适应时代发展的现状,因势利导,甄别对待,转变观念,改革教法,挖掘与运用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培养大学生与时代相适应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对当前教学现状的调查,系统梳理了"互联网+"时代下中国古代文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同时提出了"互联网+"时代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采用归纳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韩国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成就和深层次原因,结合中国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推进"文化强国"战略、正确处理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等建议。研究结果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90年代末,当三星电器和现代汽车逐渐成为人们所熟知的品牌时,韩国,已经悄然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文化旋风.几年后,这股文化旋风席卷了亚洲,令好莱坞也感到了惊讶.韩国文化在海外,被称为"韩流",包括以电视剧、电影、流行歌曲为主的大众文化,以及随之带动起来的是对韩国的印象,包括韩国的旅游风光,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近年来,支撑着强大"韩流"文化的蕴藏在韩国文化产业中的奥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中国大陆的学者,政府官员及文化产业经营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今年韩国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的热播引发了新一轮韩流的汹涌,韩流作为与日本、中国经济飞速发展齐名的"亚洲经济奇迹",第三次拯救了韩国经济,使韩国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避免了"陷入中等收入国家的陷阱",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顺利过渡到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段。韩国文化产业的振兴及韩流在亚洲的风靡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韩国政府对代表韩流的电视剧产业的国际化经营的卓有成效的支持是韩流形成的重要原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探讨韩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支持策略和政策对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不无裨益的。韩国政府对韩剧产业国际化经营的支持具有顶层设计高屋建瓴、行政管理集中统一、财政支援切实可行等特点,值得中国政府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文化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以"文化+"为代表的"跨界融合"理念逐渐兴起,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这一理念是针对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提出的一种新战略,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这有利于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能够大幅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有效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激发文化产业创新活力。可通过扭转文化产业发展理念,强化"文化+"发展统筹谋划,探索"文化+"具体融合方式,优化"文化+"服务平台等途径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第四媒体为介质的网络文学骤然跃马文坛,面对源远流长的几千年的传统文学积淀,网络文学是否会随波而逝?诸多疑问,将在以网络文学的含义为切入点,蕴概网络文学的特质。发展巩固及存在缺陷等方面与传统文学相比较以便探求,以备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以"通俗"起家的文学巨树,分成俗文学与雅文学两个枝杈。俗文学经流变发展形成四大子系:通俗文学、民间文学、曲艺文学及现代化音像传媒中属于大众通俗文艺的部分。要将雅俗文学作精确的分界是很难的。我们认为,在古代可定义它们为"雅文学"与"俗文学";在现代文学时段中,则可定义为"知识精英文学"和"大众通俗文学"。目前,因循文化市场的规律,两个文学分支渐有靠拢的趋向,甚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适俗"但不"媚俗"。这一文学现象的出现将给广大读者带来很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13.
浦忠成的《台湾原住民族文学史纲》,注意原住民文学的特点,处处让人感受到与汉人殊异的语言习惯和生活模式。三本“台语文学史”将方言文学看成是台湾的特有文化现象,将台湾文学研究扩大到很少人问津的领域,但认为只有母语文学才是台湾文学,这就有排他性。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的台湾区域文学史编写,以人文地理或历史地理为标尺,文学史在名称上多用“县”或“市”而少用“地区”,这便受到视野的局限。  相似文献   

14.
胡适认为中国文学进程呈示出平民文学或白话文学与庙堂文学或贵族文学两条并存对立的流变线索,而平民文学或白话文学则是贯穿始终的富有生气与活力的线索;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有意识地以革命的方式继承并推动平民文学或白话文学的健全发展,而"平民文学"则成了文学革命的义旗与主潮,虽然20世纪中国文学走过曲折之路,但是"平民文学"仍在与"贵族文学"的抗争中顽强地屹立于文学多元格局之中轴.  相似文献   

15.
随着20世纪90年代本土论述恶性膨胀,台语文学的创作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由于台语文学面临着语言的困境,全身投入的作家并不多,故这些刊物登载的作品艺术粗劣者居多,以至被人讥之为"有‘台语'而无‘文学'".本来,"台语文学"应包括客家文学,但鉴于鹤佬话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客家话,故客家文学只好另张新帜.至于原住民文学,已由过去被汉族作家所书写到发展为原住民自己"书写的主体".这种转变解构了汉人中心论及充满意识形态偏见的文学史叙述.  相似文献   

16.
当前,网络文学是学界的热门话题。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常被作为一对相对的概念进行比较,得出此劣彼优的结论。其实,网络只是文学的一种工具性革命,而并非文学本身,因此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并非对应的概念,更非对立的关系。文学的弊病不应当归罪于网络。网络文学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之势,它虽然是互联网时代的副产品,却也适应了广大网民的需求。随着时间推移,作者与读者双方面都会逐渐成熟,网络文学的进步可以期待。  相似文献   

17.
始自2001年的“纯文学”讨论没有在对八九十年代文学历史的检讨中对“文学自主性”的理解做出新的贡献,其引发的关于“文学性”的讨论深化了对文学自身境遇的思考,但是这些讨论依然以认识论思维讨论文学的经验属性,没有对“文学性”的根本依据问题做出深入讨论。“纯文学”反思不足以代替对八九十年代文学的整体概括,“文学性”问题应该在“文学本体论”的层面得到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18.
试图对先锋文学的文学精神和对当下文学创作的影响给出新的解析,认为先锋文学借助形式的革新将理想的文学精神呈现出来,既包括了对传统文化的内省和领悟,又拓展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内涵,并将二者融于一炉;不管先锋文学的形式革命多么强烈,都难以掩盖其应有的文学精神的指向,虽然先锋作家作为创作群体已经消失,但先锋文学的实验和探索在新生代那里得到了传承,丰富了当代文学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19.
苏联的解体给文学以巨大的冲击 ,一直雄踞苏联文坛的社会主义文学及其创作原则———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遭到了彻底的颠覆 ,文学创作呈现多元化格局 ,后现代主义文学成为解体后的俄罗斯文学最亮丽的景观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当代政治家、文学家关注明代历史、继承或改写明代文学遗产的成果的描述,揭示了当代政治与传统文化、当代文学与古典文学之间深刻而复杂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