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鸦片战争后,新教传教士采取多种途径,大力输入和传播日本等西方国家文明的法律思想,为清末法律改革提供了借鉴,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法律的近代转型,因而传教士是晚清时期“资治”日本法律文化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出版事业的国家之一,在历史长河的不断变迁中,中国的出版业是以手工业为主要标志的。而出版业转型无疑是从鸦片战争开始,西方的思想观念以及价值体系传入中国,大批的西方传教士随着本国的入侵者来到中国传教。为了配合传教事业,传教士引进了近代的印刷技术与设备,这就是中国传统出版业近代化转型和变革的开端。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后,新教传教士采取多种途径,大力输入和传播日本等西方国家文明的法律思想,为清末法律改革提供了借鉴,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法律的近代转型,因而传教士是晚清时期“资治”日本法律文化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发端于19世纪初叶。早在鸦片战争前,西方文化已开始由传教士引进中国。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与世界的隔绝状态,西方文化梯航而来,与中国文化频繁接触。然而,这种文化接触并不是以正常的文化交流形式出现的,而是伴随着外来侵略、民族压迫的痛苦和耻辱出现于中国社会。信奉基督教新教的美国传教士来华始于19世纪30年代,他们在华活动,无疑起到了帮助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作用。但是,由于美国传教士要在中国扩大“基督福音”的宣传,利用办学校、翻译出版西书、创办报刊等办法作为传教的有力工具。这样,传教土就成为接触普通中国人和传播西方文明的桥梁。本文通过对19世纪美国传教士在华文化活动某些方面的考察,进一步探讨他们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西方天主教早在中国的元朝和明朝就已传入中国,后来被清政府严厉禁止,中断了一百多年。到鸦片战争前夕,西方教会势力又以澳门、马六甲和新加坡为基地,积极地向中国发展。虽然当时清政府禁止外国人在中国传教,但是那些披着宗教外衣的侵略分子,已偷偷地潜入中国进行非法活动了。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武力相威胁,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它们都把在中国传教作为条约的一项重要内容。于是,西方传教士们便以大炮为后盾,以不平等条约为护符,成批地窜进中国的广大城乡,进行各种侵略活动,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种种罪行。  相似文献   

6.
(一) 利用宗教为侵略中国服务,是欧美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一种重要手段。远在明末清初,随着殖民侵略者的东来,葡萄牙,意大利、法国的天主教传教士如何大化、穆迪我、费乐德等就来到湖北,建立起湖广教区。18世纪初,清朝康熙、雍正皇帝连续发布禁教令,禁止西方传教士在内地和沿海传教,将传教士一律遣送出境。许多传教士不服从禁令,转移到偏僻山区继续从事传教活动。据说,当时武昌、安陆、襄阳等地在传教士的带领下,就有几百名教徒相继转移到谷城木盘山区的茶园沟隐居。经过鸦片战争,西方侵略者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外国传教士以这些不平等条约为护符,用炮舰  相似文献   

7.
(一)利用宗教为侵略中国服务,是欧美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一种重要手段.远在明末清初,随着殖民侵略者的东来,葡萄牙、意大利、法国的天主教传教士如何大化、穆迪我、费乐德等就来到湖北,建立起湖广教区.18世纪初,清朝康熙、雍正皇帝连续发布禁教令,禁止西方传教士在内地和沿海传教,将传教士一律遣送出境.许多传教士不服从禁令,转移到偏僻山区继续从事传教活动.据说,当时武昌、安陆、襄阳等地在传教士的带领下,就有几百名教徒相继转移到谷城木盘山区的茶园沟隐居.经过鸦片战争,西方侵略者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外国传教士以这些不平等条约为护符,用炮舰作后盾,加紧向中国内地渗透,教会势力在湖北得到迅速扩展.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传教士大批深入我国内地和乡村。本文拟在“基督教传入壮族地区原因试析”一文的基础上,对桂林地区基督教的历史情况及其得以大规模传入的历史原因作进一步探讨。一、基督教大规模传入桂林地区的历史情况第一个进入广西的外国传教士是南美浸信会差会派来中国的美国人纪好弼。自鸦片战争订立不平等条约开放五口通商后,纪好弼就来到了广州。1860年他在广东肇庆建立了教会。  相似文献   

9.
《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是西方传教士在中国本土创办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纸,记录了19世纪30年代南中国海地区的历史文化现象,表现了刊物创办者和撰写人对于鸦片战争前期中国历史、文化和人们思想、道德的认识及评价。这份刊物对于南中国海地区历史文化所作的反应和评论,反映了西方传教士在进入中国本土后,对于中国历史、文化、思想等各方面的认识接受和交流状况,为我们理解此阶段的中国社会、文化现象和历史人物保留了一份珍贵的记录。  相似文献   

10.
1840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门户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陷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英国同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西方传教士也纷纷来到中国,他们为了达到传教的目的,在中国进行翻译科学书籍、开展科学研究、创办学校以站稳脚跟。特别在农业科技方面,他们把西方实验农学理念带入中国,为中国的农业近代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略论《申报》及其文献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申报产生的历史背景 中国的报纸源远流长,但作为近代意义上的报纸,却产生于鸦片战争前后,并且首先是由西方人来华创办的。19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开始创办以中国人为对象的报刊。例如:《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天下新闻》、《中国丛报》等等。但是,这些报刊,或者是外文的,或者是中国境外创办的,读者较少,而且因为这些报刊多数为传教士所办,宗教色彩很浓,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历史角度来看,史家常以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之逼迫为中国近代化历程之开始。实际上,若从文化观念层面来看的话,其潜移默化的文化濡染迟至明末即已开始,启其端绪者即为明末著名传教士利玛窦。传教士们在宣扬基督教义的本职工作而外,以西方科学知识为其在中国活动的试金石,而尤以天文地理知识为重点,掀起一次次中西文化传播交流的高潮。对于西方文化的学习、借鉴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传统观念,政治观念上也由"朝代国家"到"民族国家"演进,为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乃至其后的现代化历程准备了思想观念层次的变革基础。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在华相继创办了一批教会大学,传播和实践近代西方文化,力图对中国进行文化教育侵略,但在客观上却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进程,促进了中西文化的衔接,顺应了近代中国变法维新和社会经济近代化的历史要求,引进了近代西方新兴的教育模式,为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变提供了样板和推动力,开中国女子高等教育之先河,刺激了中国新式公私立高等教育的兴起,在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早期现代化、人才培养及中西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教会女学与近代职业女性的兴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紧跟着大炮来华,为了达到传播福音的目的,在中国开始兴办教会女子学校,培养教徒。教会女学中的学生不仅接受了宗教教育,同时也接受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和民主、自由、平等等社会科学的内容。从教会中毕业的女性走上社会后,大多从事医药、护士和教育,成为中国最早的职业女性。作为中国最早觉醒的女性,她们为近代妇女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公元1807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来华,开始了基督教在近代中国传播的历史.当时清朝还是禁教的,马礼逊来华之初,只能在广州、澳门潜居,以东印度公司的雇员身分活动,不能公开传教.鸦片战争以后,英、美、法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凭借武力迫使清朝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外国教会依托不平等条约,冲破了清朝政府原有的禁教令,获取了可以自由传教的权利,传教士得以深入内地,通行无阻.于是传教士纷至沓来,足迹遍及我国城市和乡村了.  相似文献   

16.
美国对华传教工作始于1829年.美国来华传教士雅裨理和卫三畏分别于1830年与1833年来华.鸦片战争之前,由于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交往,来华传教士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因此他们对中国的理解是比较肤浅的.在他们眼中,中国是个奇风异俗盛行的异教国度,是个等待西方"先进"文明与宗教拯救的民族.他们用文字记录了来华美国人对中国的最初印象,这些印象也成为此后美国人中国观的最初依据.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各方面受到西方的冲击发生巨大的变革.中国传统的慈善救济事业在西方的影响下逐渐向近代化的慈善转变.本文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探析了西方慈善救济事业向华传播的四种途径:晚清知识分子的著述、出洋使节的考察、来华传教士的介绍以及晚清报刊的传播.在西方慈善救济事业的影响下,不仅中国的慈善救济机构的种类、管理运作方式发生变化,而且慈善理念也发生变革.  相似文献   

18.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3(4):F0002-F0002,F0003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龚缨晏教授撰,杭州出版社2010年2月出版。本书为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浙江历史文化专题史”丛书之一,主要研究19世纪初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基督教(基督新教)在浙江的早期发展史,特别是外国传教士在宁波的活动。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以时间为主线,纵向揭示了郭实猎等西方传教士在鸦片战争时期的恶劣行径,通过一个独特的视角对鸦片战争进行了考察。下编以专题的形式,  相似文献   

19.
试论鸦片战争前广州对输入西方文化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鸦片战争爆发前 3个世纪里 ,广州对输入西方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不仅表现在广州是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的首选之地、西方科学技术输入的窗口和西洋艺术入华的桥梁 ,而且还表现在它是西方近代文化设施最早的移植之地与最早出现西方文化、教育、医学组织的城市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在中国获得了在华传教权并在中国兴办教会大学,开设了社会工作课程并开展社会服务,使社会工作教育率先在中国发展起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大兴社会调查,并为社会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20世纪40年代,中国出现了自己的社会工作教材和相关著作来探讨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并出现了相关立法以及社会工作期刊,社会工作在中国安家落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