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制度自信是一种理性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历程和实践过程的深刻洞见,是对我国制度优势的坚定自信与自觉坚守,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正当性和现实优越性。制度自信有利于深化高校道德教育改革,有益于培育大学生的制度认同心理和凝聚大学生的思想共识,有助于引导大学生从制度他律走向道德自律。要想充分挖掘制度自信在高校道德教育中的价值意蕴,将制度自信有效地运用于高校道德教育中,就应夯实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同时推进制度创新,以正义的制度引领高校道德教育;还要优化道德教育过程,将制度自信有机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以利推进道德教育制度化,强化道德实践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2.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与理论的坚定信仰、信念与信心,是心理认可、思想认同和行为拥护,必须强化对其内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揭示制度理论和制度实践创新发展的辩证统一规律是把握制度自信的基础前提;始终把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持作为评判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准是坚定制度自信的价值主线;在制度建设中注重制度理论总结并检验和深化其科学真理性是提升制度自信的动力支撑;实现制度目标感性认知和制度观念理性认同的融通转化是强化制度自信的关键环节;以强有力的制度执行促进制度效果的最优化呈现是实现制度自信的核心保障.  相似文献   

3.
[摘要]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设计,从“联邦”到“自治”,经数十年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制度,其发展轨迹,是在实践检验中“制度自信”的光荣过程。云南边疆民族区域自治在正、反两方面躬历的经验、认识与实践中的成效,是增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制度自信”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文艺制度史研究,作为对党的百年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中国文论话语理论建构与实践经验的探索,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致力于民族复兴过程中所表现的高度的理论自信和文化自觉,并构成新时代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论可资吸收和借鉴的重要内容。依据党的历史发展线索和现代性理论资源看,党的文艺制度史研究的总体问题是以党领导的文艺制度的建设内容、治理特点、实践规律及历史经验为重点,梳理和研究党的百年文艺制度建设的历史实践和理论创新,阐释和总结党在长期的文化、文艺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的以思想观念引领、方针政策指导、组织管理保障及宣传教育转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建设经验。同时,结合制度建设和创新实践,从历史、理论和精神三大维度深入探讨党的百年文艺制度建设提出的理论观念、制定的方针政策、创立的组织机制以及产生的社会效果,从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繁荣提供有益的思想引领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以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3份重要文件为线索,从历史性和整体性的视角,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史、实践和理论逻辑进行分析论述。研究表明,中国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没有系统理论和经验可供借鉴的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历史进程,既是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制度创新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化的具体体现; 通过干中学,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将顶层设计与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在市场作用逐渐扩大乃至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机制的同时,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具体形式,从而形成能够充分体现兼顾效率与公平且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济体制探索实践过程,也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文艺制度史研究,作为对党的百年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中国文论话语理论建构与实践经验的探索,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致力于民族复兴过程中所表现的高度的理论自信和文化自觉,并构成新时代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论可资吸收和借鉴的重要内容。依据党的历史发展线索和现代性理论资源看,党的文艺制度史研究的总体问题是以党领导的文艺制度的建设内容、治理特点、实践规律及历史经验为重点,梳理和研究党的百年文艺制度建设的历史实践和理论创新,阐释和总结党在长期的文化、文艺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的以思想观念引领、方针政策指导、组织管理保障及宣传教育转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建设经验。同时,结合制度建设和创新实践,从历史、理论和精神三大维度深入探讨党的百年文艺制度建设提出的理论观念、制定的方针政策、创立的组织机制以及产生的社会效果,从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繁荣提供有益的思想引领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员工持股制度不失为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现阶段亦在逐步实践当中。文章从介绍美国员工持股制度入手,分析其从确立、发展到完善的历史背景、理论依据及运行特点,探索借鉴其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以充实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中国特色的员工持股制度。  相似文献   

8.
制度自信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的最终归宿和实现途径;制度自信的本质内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绩效是制度自信的现实依据;不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制度自信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共产党十三届四中全会到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精神,结合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从理论、制度和实践层面对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进行了创新与发展,从而为我们在新世纪继续坚持和发展这一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科技发展能够拓展制度效用边界,制度变迁可以构建科技创新的激励环境。科技与制度基于双向互动交流形成协同演化的创新系统,二者向彼此施加的非线性作用存在多重反馈的可能性。当前,制度变迁落后于科技创新步伐、制度设计背离科研工作实际、制度施行局部不协调等问题凸显,导致科技发展与制度变迁之间的协同演化步伐放缓、路径偏离社会需要、层级冲突加剧,协同发展效力损耗严重。为了维持科技与制度协同创新系统的开放与远离平衡态,需从制度系统入手,疏通创新系统要素流动的制度通道,制定科学高效的制度管理系统,统一地方与全局的利益战线,保障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双引擎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前有许多农业经济制度供给不足 ,涉及农业发展的微观基础、生产体制、相关系统以及作为外部环境的国民经济宏观运行体制 ,已经影响到整个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的整体创新。新一轮农业改革必须加大强制性制度供给的力度 ,从产权、组织、市场发育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制度创新 ,由单项改革转到整个制度安排和制度环境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建设湖北自贸试验区是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系统性探索和战略实践,从动态演进论与制度变迁、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论以及公共经济学的公共物品供需视角,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意义予以系统研究。研究发现,湖北自贸试验区围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投资领域改革、促进贸易转型升级、推动金融开放创新、创新驱动发展以及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实践,逐步形成由浅入深、由线下向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由共性领域向特色领域逐步延伸、从前项到末端统筹安排、借鉴与创新并举以及集中推广与自主运用相结合的改革创新发展路径。研究认为,推动湖北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其在破解地方深层次结构性发展矛盾和扩展增长赋能空间上的功能内涵,需要在顶层制度设计方面,加强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相互衔接,通过完善监管体系设计、提升行政服务效率来转变政府监管职能和健全市场监管,构建由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共同组成的、与国际规范兼容协调的法制框架和政策体系,统筹为国家试制度、出经验的全局性战略目标与谋求为地区经济发展注活力、添动力的局部性现实需求之间的激励导向; 在具体实施路径层面,持续优化开放平台、营商环境和加强口岸智慧功能建设,着力培育和强化大城市、大枢纽、大口岸、大平台、大产业以及一流的营商环境等,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多维量化评估指标体系,实现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实践探索、经验成效审视验证、赋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长远建设规划目标的有机协调统一,助力湖北建设新时代内陆开放新高地。  相似文献   

13.
论企业家制度与制度企业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家制度建设涉及到四个方面的制度安排,是制度企业家产生的基础,也为制度企业家发挥创新才能提供了动力和条件。制度企业家诱致性制度创新及理论支持,源于对新制度服务的需求,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的供给,由此演绎出诱致性制度创新的三种模型。制度企业家以其有别于企业家的独有的特质创新着企业家制度环境,两者互动促使企业制度不断完善,社会制度结构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共享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制度基础,立足于交易成本理论,从共享经济的驱动因素、制度结构、制度特征、核心内涵等方面,分析了共享经济在具有过剩产能的消费领域优越于传统市场商品交换的经济逻辑,对比了商品交换、传统租赁与共享经济的异同。研究表明:共享经济的核心内涵是社会关系与共同意识的连接与形成,是高效利用过剩产能的新形式,是立足于零边际成本平台实现规模经济的理性选择。在把握核心内涵的基础上,剖析了共享经济得以从独享过渡到共享的制度基础,研究表明制度变迁与创新、信息技术助推、社会关系建立、过剩产能释放、平台规模成型等导致的交易成本降低是独享过渡到共享的根本原因;得出了共享与独享的边界条件:消费者共享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总费用(包括生产维护费用与交易费用)等于独享时的总费用;共享经济兴起的本质是交易成本更低的制度安排替代交易成本偏高的制度安排。目前共享经济领域出现的诸多问题是政府监管等方面的制度创新落后于共享平台技术进步所导致的两者无法协同发展的结果,构建共享经济的制度基础、解决制度变革创新的失衡是共享经济健全发展的核心要义。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生产制度创新是由初始均衡到非均衡,再到新的均衡的演进过程。演进的激励,来自创新主体对新制度安排潜在收益的理性预期。潜在收益的存在与增长,取决于制度环境与制度内部构成要素的发展变化,以及制度系统与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与发展。创新主体的行动决策以客观因素的变动为基础,而客观制约因素的存在,将影响并决定主体对制度创新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制度环境的变革与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制度环境与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密切相关,大学制度环境的变革要求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与重建。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困境根源于实践中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并导致大学发展难以走出政府收权放权的制度怪圈,以及大学“内部人控制”问题的产生。实践中的关键问题是,通过制度环境创新以及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建立自主性的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17.
论中部地区政府制度创新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地区特殊的地缘特色 ,使其在国家自东向西的阶梯式开放发展政策中面临重大的历史挑战与机遇。在不东不西的政策边缘中 ,中部地区只有通过制度创新来应对这重大的历史挑战与机遇 ,而中部地区政府将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制度创新的地缘基础和宪政与意识形态基础 ,动力与能力基础 ,共同构成中部地区制度创新的基础 ,它是中部地区振兴的制度储备。对其进行积极整合和变动 ,构筑中部地区崛起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印度的制度创新带来了经济上的加速度增长,验证了制度变迁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即制度安排的变迁导致经济绩效的变化。但是,两国制度安排上的变化是在既定的制度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发生的,而两国的制度结构又是如此不同,因而对传统的制度理论构成了挑战。事实上,两国的制度创新和经济增长主要来自思想观念的革命性变化。因此,要成功地解释决定历史基本走向的关键时刻和关键事件,政治学研究应该在已经取得重大成就的政治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上吸纳政治哲学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9.
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国家内部有关部门和机构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络系统,是推动国家经济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英国国家创新实践的成功经验表明:推动国家或企业的经济发展,实现技术创新,仅靠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本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制度保障。政府的主动介入对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职能定位应是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0.
"和合"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元素,其内涵主要包括和谐相生的自然观、中庸平和的道德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等内容,彰显了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特质,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生成与发展。其中,新型政党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制度基础是由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通过和衷共济、团结合作、共同奋斗所奠定;其制度结构具有核心一元性与结构多元性相结合,以及开放包容、求同存异、稳定有序、整合共治的特征;其理论体系则是由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理论、中国革命实践与本土化理论创新有机融合而成,从而使整个制度呈现出鲜明的"和合"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