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基于行业出口单位价值数据,采用行业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实证估计人民币汇率出口价格传递效应的行业差异。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出口价格传递率的行业差异大,制造业的传递率高于初级产品,对资源依赖性低的制造业高于资源依赖性高的制造业。但行业差异的关键影响因素不是汇率变动本身,而是不同行业的成本结构及其变动趋势。以上研究结果意味着通过汇率变动调整贸易收支的政策必须充分考虑中国贸易的商品结构和不同行业成本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2.
    
在国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汇率传递非对称性的理论解释,并对2002年1月—2012年5月期间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传递效应的非对称性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传递效应是不完全的,且传递程度较低;PPI作为国内物价水平的衡量指标时,相较于CPI,传递效应更大。无论是单独考察升值或贬值条件下汇率传递的非对称性问题,还是加入汇率变动幅度这一约束条件,均得到了人民币贬值相较于升值时,汇率传递程度更大的结论;同时汇率变动幅度较大时,汇率传递程度更显著,反之则不存在传递效应。  相似文献   

3.
汇率是影响一国贸易价格的重要因素,原木是我国重要的原材料和进口产品,其进口价格对国内木材市场和林产工业具有重大影响,研究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原木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是探索国内木材市场价格变动规律的基础和重要依据。基于2004年1月至2019年6月的月度数据,同时考虑汇率制度改革的影响,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研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原木进口价格的长期和短期传递效应。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会引起原木进口价格反方向的变动;短期内汇率传递不完全,长期内汇率传递过度;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原木进口价格的汇率传递效应有影响,但作用较小。最后,提出了建立木材市场价格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国内木材储备林基地建设,促进原木的进口市场分散化程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J曲线效应理论是探讨汇率变动影响出口贸易的重要理论之一,通过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理论在人民币汇率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方面得到了证实。研究还进一步显示我国农产品出口与当年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显著地呈反向相关关系,且与前2年的人民币名义汇率变动的反向相关程度小于当年的实际有效汇率。此外,出口退税率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的出口贸易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巩固和发展同欧亚经济联盟的经贸合作关系对于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深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结合引入汇率因素的结构化贸易引力模型,在理论层面上构建了汇率变动、OFDI与出口贸易关系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将汇率变动划分为汇率水平变动与汇率波动,引入第三方汇率波动并细化为区域邻国汇率波动、中美汇率波动和中欧汇率波动三方面,采用2003—2017年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贸易和投资面板数据,运用全面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工具变量法(2SLS、GMM和LIML)等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汇率变动、OFDI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以及异质性汇率变动条件下OFDI的出口效应。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对欧亚经济联盟OFDI与出口贸易呈现互补关系;汇率波动对出口贸易产生显著抑制作用,而汇率水平变动影响则不显著;区域经济一体化显著降低中国对欧亚经济联盟的出口贸易; 引入第三方汇率波动变量,发现第三方汇率波动效应具有异质性,区域邻国汇率波动有助于促进中国对欧亚经济联盟的出口,而中美与中欧汇率波动影响并不显著。利用国际贸易标准货物分类(SITC)将出口产品分为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进一步探究OFDI对异质性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发现中国对欧亚经济联盟OFDI与不同类型的产品均具有显著互补关系,汇率水平变动对不同类型产品出口影响仍然不显著;双边汇率波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显著抑制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出口贸易,同时在考虑第三方汇率波动的情形下,双边汇率波动对初级产品的影响程度增强,对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影响减弱;第三方汇率波动对不同类型产品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初级产品中第三方汇率波动均显著促进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中第三方汇率波动均无显著影响;资本密集型产品中仅有邻国汇率波动促进出口。设定汇率变动、第三方汇率波动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与OFDI的交互项模型,实证检验了异质性汇率变动条件下中国对欧亚经济联盟OFDI的出口效应,研究发现OFDI出口效应中,汇率波动具有显著抑制效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汇率水平变动影响不显著;第三方汇率波动效应具有异质性,区域邻国汇率波动显著抑制OFDI的出口效应,而中美和中欧汇率波动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劳动力就业的微观机制,并利用2002-2008年32个行业的动态面板数据进行计量检验,在控制出口退税率、外向程度和市场势力等因素之后,考察了汇率变动通过收入和成本两个渠道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汇率变动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既来自进口的成本途径,也来自出口的收入渠道。我国对国外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投入品的依赖程度很高,而主要出口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这样的贸易结构下,汇率升值一方面通过打击出口,降低了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另一方面又降低了进口投入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出口的负面效应。但这一状况在2005年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汇率升值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出口收益下滑,导致就业增长受到影响,汇率通过进口的收入渠道对就业增长的促进作用则变得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2010年6月到2016年1月人民币汇率和沪深300股指数据,可发现人民币汇率与我国股票价格之间的价格引导和波动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与我国股票价格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汇率对股价具有显著的短期价格引导,而股价对汇率的价格引导效应不显著,表明人民币汇率与股价的关系符合"流量导向"假说;同时,仅存在由股价对汇率的单向波动溢出效应,股票市场的风险容易向外汇市场传染。因此,我国应进一步提升人民币汇率与股票市场的定价效率,同时进一步将汇率政策与国内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放在重要位置,防范金融风险的传染。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别对占中国出口总额近90%的9类产品建立了基于19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的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从汇率变动和汇率波动两个方面探讨了汇率因素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从整体上看,人民币汇率贬值会促进中国出口的发展,汇率波动的加剧则不利于中国出口的发展。从产品结构来看,汇率因素的两个方面对不同产品的影响存在差异,具有一定的结构效应。  相似文献   

9.
从汇率传递的视角分析了通胀环境对进口价格水平的汇率传递机制,并利用平滑转换回归(STR)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进口价格水平的汇率传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通胀较低时,进口价格水平的汇率传递效应较低,通胀较高时,进口价格的汇率传递效应较高;汇率传递随着通胀环境的变化而平滑转变,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弹性的非线性结构转变的门限值(三期滑动平均值)为0.001 97;当前通胀水平月度增幅普遍超过临界值并导致进口价格水平的汇率传递效应较高.因此反通胀要特别重视进口价格水平的汇率传递效应所导致的进口价格水平的提高所引发的输入型通胀.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汇率变动与进出口贸易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实证的方法分析人民币贬值对我国出口增长的效果,认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是显著的。从短期来看,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是合理的;但从中长期来看,若国际经济环境及国内经济状况没有发生根本好转,采取人民币适当贬值的汇率政策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在非线性视域下Bai-Perron多重结构突变检验的基础上,可采用GARCH族模型对我国沪深股市的波动性和"杠杆效应"问题进行重新研究1。研究认为,第一,沪深股市在样本期内分别发生了2次和1次结构突变,沪市突变时点为2005年2月1日和2007年10月16日,深市突变时点为2007年10月31日;第二,无论沪市还是深市,就其自身而言,波动性和"杠杆效应"在结构突变前后均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但比较沪深两市的总体特征却发现具有一定的趋同现象,尤其是在2007年10月结构突变之后的最近一段样本期内,两市的风险溢价行为均不存在,但却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杠杆效应",表现为利空消息比利好消息会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冲击;第三,对具有趋同效应的共同样本期进行联动效应研究,可以发现沪深股市股价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联动效应,而收益率序列之间却不存在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与中国对美出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协整方法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与中国对美出口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美出口收入效应极强,中国对美出口汇率波动效应较弱,中国对美出口的价格效应不存在。在美国经济可能陷入衰退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应暂缓人民币升值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应用33个部门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时间序列表(1995—2011年),建立投入产出价格模型,考虑了汇率通过成本机制和替代机制的传导作用,量化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各类价格水平的传导作用。结果表明: 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的传导效果不显著;汇率变动对不同部门产品价格的传导存在显著差别;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的传导随着价格链条向下游延伸而逐渐减弱;通过人民币升值缓解国内通胀压力的作用效果非常有限;2013年人民币汇率变动引起国内CPI下降1.09%。  相似文献   

14.
汇率变动对中国加工贸易的结构调整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率变动通过对不同需求弹性、市场结构的加工贸易商品和不同性质投入要素成本价格竞争力传导差异,引起相应生产部门利润动力和压力差异,使商品和要素在国家及各部门间重新进行配置,导致其结构变化。利用我国1995--2008年度统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汇率升值有利于引导国内企业和外商投资方向,通过优化产业价值链,延伸产业价值链长度及提升该产业价值链中的生产环节,改变目前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的静态比较优势,发展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的动态比较优势,使加工贸易结构得到优化;汇率贬值的贸易结构调整效应相反。  相似文献   

15.
基于HS分类商品,采用一个修正的出口模型,实证研究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对韩国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对韩国出口收入效应较弱,价格效应较弱,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效应较强,出口商品结构变动效应存在。其政策含义是:避免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度升值,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策略性地要求韩国政府放松或取消对中国产品出口韩国的贸易限制。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一个考虑需求因素、供给因素、汇率、FDI、结构变化的综合出口决定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连总量出口收入弹性、供给弹性、FDI弹性分别为4.33、0.91、0.19,汇率效应不存在,结构变动效应存在;大连对七大出口国(地区)出口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并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出口可持续发展的5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后出现的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量化宽松潮会对我国产生各种外溢效应,其外溢效应可能会对我国出口产生影响。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建立了包含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对我国进口额、市场利率、汇率和经济总量的季度数据面板,发现面板数据序列总体为水平平稳,存在自相关、截面相关和异方差现象。根据这些检验结果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运用GLS和Drisc/Kraay稳健型标准误对各参数进行估计,并通过改变估计方法和改变利率代理变量的方式对模型设定和结论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稳健性结果显示他国利率变动的影响不是通过汇率和经济增长机制来传导给出口的,同时,模型设定是稳健的。总的来看,他国市场利率对我国出口贸易有显著负向影响,即他国量化宽松政策能促进我国的出口增长,但金融危机发生后,这一效果被消弱了。  相似文献   

18.
在计算研究中国主要出口商品的年平均单价和名义有效汇率指数的基础上,控制国内生产者价格,实证分析了中国10种主要出口商品价格在美国和日本市场上的汇率传递情况.对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表明:中国出口到美国市场上的大部分研究商品价格的汇率传递程度相对于日本市场低;中国出口到美国和日本两个市场上的研究商品中,工业品的汇率传递程度较低,而农产品及其制成品的汇率传递程度有高有低,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9.
基于汇率及国际收支理论,构建了汇率与国际收支的数理模型,运用1983-2009年的实际数据,实证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与国际收支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是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变化的原因,不是进口、出口变化的原因;出口、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动是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原因,进口、对外直接投资的变动不是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原因。最后,对实证结果进行原因分析并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美联储加息预期和近期的人民币汇率波动为背景,以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为桥梁,采用TVP-VAR模型探究了"美联储利率调整→人民币汇率变动→资产价格波动"这一传导路径的有效性。结果发现:美联储宣布加息后,中国汇股两市会逐渐形成"人民币贬值→资产价格重置→我国股票抛售→资产价格下跌→外国资本流出→人民币再次贬值"的阶段性特征,但这一影响不具有长期效应。为此,中国政府应该在短期内高度重视美联储加息,通过加强外汇储备管理和金融市场监管来平抑短期内的汇股两市波动;而在长期内,政府仍应有计划有节奏的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与钉住单一美元脱钩,提升人民币政策的独立性,从而在根本上稳定汇率波动并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