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17个语体、超过210万词的自建语体语料库,通过对72项语言特征的深度考察,汉语语体变异的多维度特征得到识别。结果显示:汉语语体变异主要呈现出"突出个人立场的互动VS客观精确信息""一般性叙事VS专业化说明""突出情感态度VS突出逻辑关系""复杂语法结构VS简单语法结构"等7个主要维度。该结果从国际上来看,在证实Biber所指出的"语体变异最主要的两个维度"以及"跨语言语体变异的三个共性维度"的同时,也反映了汉语语体变异的一些独有特征。结合国内以往的语体研究,本文识别出的7个主要维度,突破了我国传统口语语体与书面语体、正式语体与非正式语体等的基本对立,将汉语语体研究拓展至信息密度、语类类别、语法结构、主体介入、情感态度和时间指向等多个深层维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国家语委现代汉语通用平衡语料库,利用Microsoft Access、SPSS等软件,定量对比汉语专门科技语体和通俗科技语体的55项语言特征,结果显示,二者有49项语言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据此可以发现汉语科技语体在词汇使用上的特有规律,即汉语专门科技语体大量使用中频词,致使其在词型覆盖率和超用词的关系上不同于一般语体。情境特征决定语言特征,汉语专门科技语体和通俗科技语体相似的生成环境和背景环境,决定二者都具有书面文本的规范性;一般交际目的、发话者和涉及话题领域的部分一致,使二者呈现出科技语体的部分共性,同时也是科技语体区别于其他语体的一般共性;而参与者、参与者间关系、渠道、交际目的和话题的不同,则直接导致专门科技语体和通俗科技语体在49项语言特征上的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3.
语体是语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所稳固下来的言语表达特点的综合。语体受到非语言的外部因素规约,但是语体定位于内部语言特征。语体变异是内外变量因素的重新选择。语体变异具有二重性,规范语体是现代汉语规范化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基于"国家语委现代汉语通用平衡语料库",采用Biber多特征方法,利用Em Edito、ROST Pre Lang、SPSS等软件,可以对小说和传记语体的63项语言特征进行量化对比,并结合情境特征对二者的语言特征共性和差异进行功能解释。结果显示,小说和传记在51项语言特征上差异显著;作为文学语体的下位分支,二者使用的高频词与汉语高频词表有极高的重合度,不存在专属其语体的特殊词汇;其超用词、罕用词与词型覆盖率之间的关系也都符合一般语体所呈现出的基本规律。相同的渠道和生成环境使小说和传记都具有书面文本的语言规范性,而话题、场景、参与者间关系和交际目的的不同,则导致二者在上下文依赖、书面化、互动性、介入性和情感特征等方面差异明显,并通过五十多项语言特征的频次差异来加以呈现。  相似文献   

5.
汉语语体研究领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当代汉语语体变异是不争的事实,其一是局部语体成分的替换,其二是整个语体体式的迁移。当代汉语语体变异具有二重性。规范语体是语用原则,而创新运用语体更是必须认同的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宏观尺度上考察语体变异的产生与演化,从复合协同理论视角考察语体变异可以发现,语体是开放的、非线性非平衡的、自组织的复杂性系统,语体子系统的不平衡性与竞争是语体变异的重要驱动力,语体在协同与自组织过程中生成新的语体结构,从而促使语体变异的产生。主导性文本在语体变异的产生和演化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支配着其他子语体及其正在形成的语体属性,而或然性让语体变异的产生和演化方向具有了概率性。  相似文献   

7.
从同义性的角度,分三个方面举例浅析同义词、同义异构乃至同义间接式等语体色彩之间的差别。说明同义性之间相似与语体变异的内在语言特点和语境制约因素,旨在告诉读者什么语境说什么话这一约定礼仪。  相似文献   

8.
语体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人们在利用语言表达思想 ,进行交际的时候 ,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份、地位、所处的环境以及交际的内容等 ,使用恰当的语言形式 ,使自己在特定的场合所使用的语言得体。主要探讨了英语中的正式语体、非正式语体及构成不同语体的词汇、语法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语体是适应不同的交际领域、目的、对象和方式的需要,运用全民语言而形成的言语特点的综合体系。根据非语言语境系列即交际领域、方式、目的、对象的不同,以及受这些因素的制约而形成的语言特点序列的不同,语体首先可以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各类语体在构成上都有自己区别于其他语体的非语言语境因素系列和语言特点序列,在运用上都有自己特定的修辞要求和配置规律。语体同修辞手段是个体与集合体的关系,当交际需要时,一定的修辞手段按照语体的特定要求,可以转化或选择为一定的语体手段,作为语体构成的语言材料和语言手段。一定的语体要求一定的修辞手段与之相适应,一定的修辞手段往往只适应于一定的语体。语体也是修辞手段的特定组合体、特定集合体。修辞手段的存在是以语体为依托的,语体是产生修辞手段的土壤,任何修辞手段都不能游离于语体之外,它不是依存于这一语体,就是依存于那一语体,没有存在于语体之外的"修辞手段"。各种语体又都有自己特定的修辞要求和特点,有实现自己的功能目标的修辞手段。因此,修辞手段的运用必须适应语体,为语体服务,受语体制约。  相似文献   

10.
英语中女性语体特征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学者都描绘了女性语体特征与男性的不同。每一种语言现象都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英语中的女性语体也不例外。对英语中女性语体特征的分析 ,能揭示女性语体特征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从而为女性在不同时代所处的社会地位提供表征。  相似文献   

11.
隐喻是近年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隐喻的研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隐喻理论也在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笔者将引用汉语具体实例,对普遍存在于汉语里几种隐喻类型,即容器隐喻、概念隐喻和语法隐喻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12.
安乐死问题上聚讼纷纭的不同声音,交织了道德的纷争与政策上的考量。因而适度的区分道德与法律问题是必要的,这其中安乐死的分类成为讨论安乐死问题的一种策略和分析路径。尽管各种分类的道德差异尚不清晰,但其中的一些基础分类已为国外的法律和司法判决所支持,成为探讨安乐死的正当性并逐步获取道德共识的进路,也为法律和公共政策谨慎处理安乐死事案提供了可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品德类型论     
品德或德性是一个人长期遵守或违背道德的行为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心理自我:长期遵守道德的行为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心理自我叫做美德,而长期违背道德的行为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心理自我叫做恶德。因此,品德或德性必定都是道德德性。品德、德性、道德品质、道德德性是同一概念,它分为一全德、五主德和八达德,进而分为善待自我的品德和善待他人的品德。善待他人的品德是高级的高尚的品德,而善待自我的品德则是低级的、起码的品德。  相似文献   

14.
《诗经》中有两种自然。两种自然中浸润着两种文化精神。其一是全民性的本真日常自然,其中,浸润并沉淀着中国文化探索自然、认识自然的科学精神;其二则是平民的自然,以及由平民的自然所孕育生成的《诗经》的艺术表现方式———赋、比、兴,其中浸润并沉淀着中国文化亲和自然、回归自然的伦理情怀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5.
论政治互动的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互动现象在政治生活中不断增加,相关的研究方法也在迅速发展,但是对“政治互动”概念的理论思考却十分缺乏,政治互动的类型也没有得到认真的辨析。本文运用理想类型的构建方法,将政治互动类型的研究置于合法性理论和微观政治理论的脉络中,从政治体系的合法化与制度化水平的双重维度界定了政治互动的四种理想类型,并且在政治互动概念与主流政治学理论之间建立了必要的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16.
萨满面具类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满面具是指萨满在祭祀、治病、追魂、驱邪、求子、丧葬和狩猎巫术等神事活动中佩戴和使用的面具,以及信仰萨满教的民族供奉的作为神灵载体的面具。对面具进行科学的分类,是研究的基础。面具的功用为分类标准,同时考虑到面具的质地、造型等因素,可将其划分为四种类型,即狩猎面具、跳神面具、供奉面具和丧葬面具。  相似文献   

17.
龙门山冲断带发育多套滑脱带,如寒武系、志留系、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等。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地震剖面精细解释,认为在具有滑脱层的构造变形中,滑脱层本身发生强烈的挤压揉皱,使得上下地层发生显著不同的构造变形,深部的构造变形在纵向上形成两个构造体系,其中上部构造变形体系具有强烈的构造变形,形成大量的逆冲断裂带、背冲断块等构造变形样式,而下部构造变形体系则经历较弱的构造变形,地层保存完好,形成分层差异构造变形,地表可以见到特征明显的坡坪式断层、节理发育的断开与连续、逆冲断层的尖灭消失、构造虚脱和弯流褶皱、强烈的褶皱或者揉皱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人民的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攀升,网络直播应运而生。而伴随网络直播的发展壮大,各类知识产权法律问题也浮出水面,为了有效解决此类问题,要对网络直播类型进行类型化研究,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深入分析。从网络直播类型化分析的必要性出发,分别对游戏直播、秀场直播、泛娱乐直播、体育赛事直播和综艺晚会直播进行了界定,为进一步的法律分析奠定分类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人的价值:根据与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流行的关于人的价值讨论中存在的问题 ,指出 :人的价值是人的人格和主体性向人自身显现的价值 ,即人独特的意义和可贵之处 ;人为社会提供手段价值 ,但人自身并不因此降格为手段。文章还从这一根据出发 ,把人的价值分为人的形上价值、实践价值和自觉自由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法中的洗钱罪并非目的犯。由于洗钱罪行为对象的特定性,使得作为行为犯的本罪存在了间接故意成立的空间。刑法将本罪直接故意的意志追求要素直接规定于法条中,导致成立本罪必须具有一种特殊的目的要素,从根本上导致了我国刑法中的洗钱罪排除了间接故意成立的可能,进而限制了实践中对本罪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