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异化法扣归化法是文学翻译的两种策略,翻译研究从直译、意译到异化、归化完成了从方法到策略的飞跃。回顾我国近百年文学翻译史,不难看出归化翻译力求异质因子本土化,迎合政治要求;异化翻译则试图通过引入异域文化,促进本土文化更好地发展。虽然在我国异化派和归化派不断为成为主流文学翻译策略互相排斥,可是科学辩证法却强有力的证明翻译策略的制定并非一味地二选一,而是适度地兼而考虑,周全翻译。  相似文献   

2.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实践中译者需要选择和采取的两种翻译策略。与直译意译不同的是,归化和异化是以翻译过程中文化的取向来定义的。归化通常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而异化则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本文通过归纳归化和异化的意义以及分析归化和异化的代表人物,论述归化和异化策略的运用和译者所采取的文化姿态,并通过翻译实践说明归化和异化对译本的表达和读者的感受所带来的不同效果,进而总结出通达顺畅的泽本需要译者要把握好支撑点,努力在归化和异化之间寻求最佳平衡。  相似文献   

3.
归化与异化是文学翻译研究中一对非常重要翻译策略。在翻译理论界,对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的激烈争论中译者各执己见。近年来,译论界多数人认为,在文学翻译实践中归化和异化两种方法要相辅相成。以《爱玛》的两个中译本为例,从归化和异化角度,对译本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印证文学翻译应将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有机地融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归化与异化的概念出发,回顾了归化派与异化派的争论,就争论的实质提出一些看法,并通过实例说明了从长远看,无论异化成功,异化不成还是异化失败,对原文的异化处理在语言与文化的交流都有其优势,而对原文的归化处理永远是语言与文化的壁垒。最后指出翻译中应该以异化为体,尽量消除归化带来的交流障碍。  相似文献   

5.
文化转向为归化与异化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理据,基于这一理论,同一作品可采用归化或异化策略获得不同译作,同一作品可采用归化与异化有机结合的策略进行翻译,从而存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达成归化和异化的辩证统一。同时,归化、异化的使用必须符合译入语的语言规则和表达习惯,必须体现原文的文化内涵,必须体现原文的语境因素。  相似文献   

6.
归化和异化是译者在跨文化翻译中经常使用的两种主要翻译策略,关于两者孰优孰劣的问题在中西方翻译界一直争论不休。本文通过介绍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各自的优缺点,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更好地认识到两者其实是翻译中的矛盾统一体,各有其优劣。笔者建议译者在跨文化翻译时应根据翻译目的、翻译内容适时采用归化翻译或异化翻译...  相似文献   

7.
翻译作为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语际转换问题。而以目的语为归宿的归化和以源语为归宿的异化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文章从归化与异化的含义出发,介绍了中西方归化与异化的基本观点,并以翻译实践为基础,分析了具体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的处理,最后指出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的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8.
归化和异化策略在汉英旅游翻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化和异化是文化翻译中常用的两大策略。从汉英旅游文化翻译的文本特点和翻译目的出发,通过翻译实例,探讨异化和归化策略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旅游翻译中的应用。纯粹异化或归化的译文是不存在的,任何好的译文都是两种策略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归化、异化是翻译的两种不同归宿 ,源于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显著差异 ,并主要由目的语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所决定。归化、异化是有阶段性的 ,此消彼长 ,交替主导翻译的走向。归化、异化翻译对中国新思想输入和汉语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归化、异化翻译不是绝对的 ,只能是部分归化 ,部分异化。在翻译中有意译也有直译 ,既要求同 ,也要存异 ,既要忠实原作 ,又要有创新 ,归化、异化两者对立统一 ,是翻译的归宿。  相似文献   

10.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策略,归化翻译方法的原则主要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而异化翻译方法的原则主要是以原语文化为归宿。归化与异化两种方法在实践中应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1.
异化策略和归化策略是跨文化翻译中两种常用策略。在汽车品牌名称的翻译中既可以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也可以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在目前中国汽车市场上,品牌名称翻译的异化策略逐步占上风,但运用异化策略时要注意限度,讲究分寸,并适当借助归化法,两者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归化异化的研究现状着手,从传统翻译论和后殖民两个视阈中来看待归化和异化之争,通过对翻译的本质目的和新的后殖民视阈的分析,认为翻译真正的归途应该是归化。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一直是翻译界争议的焦点,有的坚持异化翻译观,有的主张归化翻译,还有的认为异化翻译是大势所趋,归化翻译是必要手段,从功能学理论和文化差异的角度来诠释异化和归化翻译,作为翻译策略并不排斥彼此的存在,如何灵活地妙用异化和归化翻译法并在彼此间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和最切近的关联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策略之选定 ,与文本类型密切相关。指示型文本适宜归化 ,信息型文本适宜异化 ,表达型文本则需综合考虑。无论采用哪种翻译策略 ,都应注意适度  相似文献   

15.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中的两种基本策略,林语堂译作《浮生六记》是学者们探讨的热点,本文拟从林译《浮生六记》看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在其中的运用,探讨了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在林译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并不是两个互相排斥的对抗性概念,而是互相补充、相得益彰的翻译策略.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探讨涉外导游词中文化因素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语言转换为基础的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文化传达便是它的一个重要主题。对于文化差异的处理,在文学翻译中一直存在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理想的翻译还要表达原文的言外意义,包括文化效应,而文化效应的终点便是读者。因而,读者在翻译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对文学翻译中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的分析,指出这两种策略的运用以及文学翻译中的文化传达均应以读者为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8.
由于归化和异化之争在国内外翻译界由来已久 ,笔者从语言角度和文化角度出发来比较《浮生六记》的两英译本 (林语堂译本和布莱克译本 )。最后得出结论 ,即归化和异化是互补的翻译策略 ,异化应是主流 ,归化是补充  相似文献   

19.
异化与归化是两种不同的翻译方法、翻译策略,它们之间的争论存在已久。对异化、归化的渊源、两种方法之所倾向进行了论述,并通过具体的实例讨论了二者对翻译的积极意义及其它们自身的局限性。预测了异化、归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关于翻译的方法,中外翻译理论家们提出各种各样的主张,其中归化与异化一直是翻译理论界争论的焦点.实际上,归化与异化是相对的,两者之间相互联系,没有绝对的界限.文章通过大量的译例,探讨翻译的跨文化转向,译文的文本类型等因素如何影响归化与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的选择,同时指出还存在一种归化与异化的综合体即归异相兼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