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明代中期,诗画融通更为深入和明显。文艺趣味的"俗"化,不仅在小说等通俗文学中表现明显,且在诗画中也有反映。作为此期吴中诗画创作的重要代表唐寅等人的诗画,从题材到形式都呈现出"俗"的特征。究其具体原因,主要有作者的平民化、市民化和诗画流通环节的商品化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苏轼对柳词的态度是复杂并且微妙的,有批评,甚至轻视;然更主要的,却是赞美和推崇,并提出了"柳七郎风味"来概括柳词的主要艺术风格,即雅俗共赏:以铺叙之功化俗为雅;用典、下字以雅融俗;以入神的白描,或以深情的剖白之真化俗为雅。  相似文献   

3.
"因俗而治"是明清统治者根据土司地区少数民族实际情况制定的民族政策。明清中央政府的"因俗而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行政体制方面,实施"多轨制";二是在管理制度方面,体现"差异化";三是在司法制度方面,注重"变通性"。地方土司政权的"因俗而治"主要是通过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司法制度得以实施。明清中央政府实施"因俗而治"的前提是必须维护中央王朝的统治,凡无碍于中原王朝统治的风俗习惯可"因俗",而有碍于中原王朝统治的各种制度则不能"因俗"。"因俗而治"政策的实施效果极其显著:既推动了边疆土司地区的内地化,又推动了国家法制建设的渐进化。明清时期的"因俗而治"政策是适合土司地区少数民族社会生活实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4.
就文艺美学来看,王充提倡以俗为雅,化俗为雅;而在人生美学方面,则尚雅卑俗,褒雅贬俗.从整部<论衡>来看,全书始终贯串着作者"不与俗均"、"不与俗协"的贬俗精神.可以说,尚雅隆雅、刺世讥俗、匡济靡薄之俗,是王充的主要审美追求.在当时,他的这种审美意趣,是极具当代意义的;即使是今天,他的这种审美旨趣仍然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诗画本体论、创作论、审美论构成了苏轼"诗画一律"这一命题立论的三个维度。就诗画本体论而言,二者都强调情志人心是诗画之本体;就诗画创作论而言,二者都具有相通共同的创作模式及过程;就诗画审美论而言,二者都以对景物之描绘、对意境之创造及对"言外之意""画外之妙"之追求为主要审美特征。这三个立论维度使诗画为何"一律"的追问得到了有效阐释。  相似文献   

6.
明代中叶,诗画关系处于新变、发展的阶段.吴中诗歌异于同时的"七子"诗歌,世俗化、性情化得到发展,近于宋诗的人文性特征也日益显著.吴中绘画在生活化的同时,人文性也日见强化.人文性--学养、文化性质,是吴中诗画融通的重要方面,不宜忽视的重要特征.人文形象大量进入诗画,是其表现之一.诗画作者的博学多识、文艺人文性的取向,以及非感性的创作动因等,是吴中诗画形象载体等人文性形成的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清代戏曲的内容和形式都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从戏曲文学剧本的情况来看,雅与俗两种倾向的并存与互补是突出的特点。其主要表现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雅中雅,文士剧作的案头化倾向;二是雅中俗,传奇与杂剧的大众化趋势;三是俗中雅,文士创作对于地方俗曲及花部戏曲的提升;四是俗中俗,地方戏曲中的市井趣味。  相似文献   

8.
宋代诗人主张以俗为雅。主要表现是题材上以俗事俗物入诗,语言上运用俗语方言。以俗为雅的常用手段有二:一为雅俗相伴,化雅为俗;一为运用典故提升、转化俗。宋诗以俗为雅,既与诗人多具创新理念有关,也有禅宗等方面的影响。以俗为雅扩大了诗歌题材,使诗歌更贴近人生。  相似文献   

9.
中西诗画观虽有异趣,但在“诗画同理”、“诗面异理”、“诗画孰胜”、“诗画互补”、“诗画相通”等方面也有共识。中西诗画的差异是次要的,共识是主要的。这是由于因制度、地域、民情风俗等差异而产生的某些距离毕竟要服从“中西方人士都属万物之灵的人类”这个大前提,受这个大前提所制约。  相似文献   

10.
在诗画关系上,莱辛与苏轼的"诗画异质"观与"诗画同律"说取向各异。究其原因,其所处的各自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西殊异的诗画性质与艺术系统以及中西不同的文化精神是造成这两种诗画论文化内涵不同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同是在探寻诗画艺术规律,因此,二者在观点相异的同时又达成了一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1.
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司法机关在办理中是仁者见仁,法学人士在讨论研究中是智者见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应以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并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利用其先前行为继续实施犯罪或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标准。  相似文献   

12.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案件的深刻剖析,论述了认定合同的依据、广告行为的效力、公司与股东的责任以及公司主体的混同等重要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面面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5.
2012年3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修订《1930年关税法》的法案,以便对中国、越南等“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近几年,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处于高发期,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外贸出口中遭受的贸易摩擦。应尽快转变原有增长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对少数国家的路径依赖,开拓多元化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以实现我国外贸战略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作为现代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民国武术置身于当时人们追求"科学"的话语背景之中。以"传统"为特征的国术(武术)与当时的"科学"话语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与抵牾。国术界要实现以武图强的远大抱负,国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鲁迅与陈铁生的论战围绕国术是否有提倡的必要展开,一方面为国术的科学化做了舆论上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促使国术界开始反思传统武术的痼疾。进而,国术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了国术科学化的改造,其实质是确立发展国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国术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7.
关于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有入库规则说、平等受偿说、优先受偿说等几种观点。从立法目的、法律功能、法律成本和效率、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中国司法解释的性质和来源来说, 中国应选择优先受偿说的观点, 赋予代位债权人优先受偿权, 建立代位权上优先受偿权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18.
在不签发提单的情况下,利他契约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当事方的权利义务。但在签发提单的情况下,该理论就不敷使用。借助罗马法中的准契约理论,既能对提单下的义务转让进行合理解释,也能解决在实务中诉权的确定之难。  相似文献   

19.
涉农资金等财政专项资金在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统筹整合作为对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原则的突破与平衡,加之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地方财政自主权的边界范围,因而属于重大改革,必须于法有据。现有的政府主导财政专项资金统筹整合模式在实践中面临很大困境,而法治保障模式不仅具有价值必要性,更有其独特的制度优势。在"法治财税"理念的指导下,法治首先必须尊重财税规律、逻辑与模式,在此基础上,对中央及各省份专项资金统筹整合文件规范中与法治财税规范意旨不符的部分进行分析、审核和修正,以尽快建立稳定权威的专项资金统筹整合法治方略,顺应新时期民生财政的发展要求,并促进央地财政关系的优化。  相似文献   

20.
针对污染环境罪的诸多争议,在正确把握保护法益的基础上,一以贯之地寻求具体答案。承认生态学的人类中心法益观下的环境法益是本罪的保护法益,将环境法益与人类法益并列为本罪保护法益的观点,因缺乏对环境法益层次性的内在逻辑结构的认识而不具有合理性。2017年司法解释第1条的部分行为规定,通过对污染环境行为严重性的实质自然属性的规定,表明行为对于环境法益的实害结果;而部分结果规定则是通过对人身、财产等损害的判断,确认存在严重污染环境的损害后果。本罪的责任形式为故意,对过失犯的强调在很大程度上省略了对间接故意的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