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美育的当代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审美文化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社会审美风尚,对当代美育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当代美育应超越传统的学校审美教育的狭窄圈子,转为对现实审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重视审美的功利性价值,培养人们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社会现实人生。美育的发展体现在理论层面,应从传统美育注重抽象的情感教育转为培养受教育者反映现实的情感能力,塑造自由个性;美育要发挥外在的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和人文导向功能。美育的发展体现在实践层面,应把审美教育的对象扩大到社会成年公众,把实施美育的途径扩展为整个开放的社会系统。  相似文献   

2.
当下,文化消费已成为大众接受审美教育的寻常路径,作为大众美育供给方的文化市场需发挥文化产品及服务的美育功能。相对于以政策发力、制度规范且已经取得重要成效的学校美育,大众美育的建设还相对滞后,以美立人、以美塑心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加强大众美育理论研究十分必要。席勒的《美育书简》给我们以启示,他在书中系统地阐述了美育概念、特性、社会功用等内容,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儿童审美教育虽然有着固有的特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时代对学校美育提出了挑战,“中和协调”、“陶冶情性”的美育思想已远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了,学校应把审美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健全人格、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创造型人才的必经之路。要想实现这一培养目标与思想,学校在儿童审美教育中必须体现时代特点与儿童的年龄和认知特征,以及审美教育中的形象感染性、情感动人性与娱乐性;必须从开阔学生视野入手,多方位地提高儿童对美的感受力与欣赏力,把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作为美育的核心和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4.
将美育视为情感教育的传统观点,虽然注意到了美育的情感特征,但往往忽视了情感的审美规定性。本文强调,美育是一种审美情感教育,在人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三大社会情感中,美育的焦点集中在审美情感的发展上。  相似文献   

5.
王旭丽 《南都学坛》2012,32(6):97-101
美育作为情感教育,在培养未成年人以德性、创造性、幸福感为核心内涵的健全人格中具有独特而无可替代的作用。加强中小学美育的现实途径有:高度重视大自然在童年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丰富儿童自然审美体验;落实减负增效,为审美教育拓展空间;将审美活动有机融入学校教学活动之中,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才艺发展;让经典阅读伴随儿童健康成长;因材施教,发展每一个体天赋的富有诗意的文化需求和生活习性;充分利用社会美育资源,增强儿童社会审美体验;加强自身修养,塑造个性人格之美。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社会美育的概念,并对社会美育的审美功能从三个层面进行了划分。首先,劳动产品的审美化具有提升生活和消费大众化的审美品味的功能;其次,传媒及文化娱乐、旅游业具有对大众审美的引导功能;第三,社会公共美育机构具有社会审美活动的支持功能。还对如何发挥社会美育的功能做了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关于美育与文化传承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的第四大任务,是新时代与新世纪的新要求,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美育的育人作用使其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美育要发挥其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确立民族自信心是必要前提.为此,应充分认识中西审美文化的特点与优势,从中国当代现实出发,借鉴传统文化精髓,创造新的文化艺术元素,使之走向世界.在此前提下,当代中国美育要充分发挥美育的世界观教育、情感协调、“中介”作用等三大作用,以完成其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寓美育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张雄美育又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情感教育。它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现实世界以及文化艺术作品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生活的情趣,使人们变得高尚,在思想情感方面得以健康发展。中学生是长身体、长智力、长知...  相似文献   

9.
“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凯洛夫《教育学》)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因而国家教委把美育列入了教育方针,并成立了艺术教育委员会,但是,多年来审美教育却是中师教学的薄弱环节。中师生是未来的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神圣使命,他们不仅要有全面的文化知识,而且还应具备健康的  相似文献   

10.
人文精神的普遍失落是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发展的主要桎梏。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应以人文精神为内涵,从大众审美文化与高雅审美文化视野的融合,以及传统—民族性文化与当代—世界性文化视野的融合这两个密切关联的层面开辟苏生的现实路径,以健康发展的姿态参与当代中国文化的总体性建构。  相似文献   

11.
从审美教育角度切入 ,综合运用文学、美学、史学、美育心理学等学科理论 ,探讨毛泽东诗词对人的审美认识、情感陶冶和意志培养方面具有的审美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审美教育:一个关系到未来人类素质和生存质量的重大课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面向新的世纪,人类应该审美的生存,我们应该将我们的后代培养成审美的生存的一代新人。因而,美育成为世界各国文化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而美育的发展有赖于进一步认识其极端重要性、进行国际的交流对话、解决审美教育实践中的紧迫问题,加强科研以及从审美文化的层面拓展美育的内涵等。  相似文献   

13.
;审美教育作为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不仅在于让受教育者掌握美育理论,更重要的是将美育理论贯彻到日常行为中。审美教育理论和现实的结合具有一定的难度。经过多年的审美教育研究与大学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认为审美教学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开展实践不失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审美教育理论与大学文化建设的结合是二者共同塑造完美人格的育人目标所决定的。宿州学院的大学文化建设通过“三馆一园一所”以及教学改革将审美教育的教学实践落实到大学文化建设活动中去,将大学文化建设的环境文化建设、学术文化建设和高校的文化引领等要素与审美教育塑造完美人格的理念相融合,起到较好的实践效果,具有一定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全民美育的新时代,风景园林越来越成为社会物质环境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并起到不可或缺的文化建设作用,与此相应,风景园林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也需要深入探讨。本文基于人民群众对环境空间审美需求越来越高的时代背景,深入分析风景园林从“苑囿之需”到“生态美育”的发展及功能变化,阐述风景园林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紧迫性。主要探讨了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美育内容在课程体系中的系统融入,审美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全流程融入。具体美育路径如强化教师将科研之理与应用之实相辅相成、通过参加重要的专业赛事形成美育集约化后作为常规教学的美育镜像等,进而使学生从理论学习到专业实践,从知识内化为能力、到能力外化为作品的全过程都接受系统性的审美教育,最终多方形成美育合力赋能专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5.
美育作为衡量一个民族精神质量与智能水平的重要标尺,近些年已被致力于教育事业的教育家所重视,并潜心研究美育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部分,对唤起人们的审美意识,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优化情感等有重要作用,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和人类自身的解放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因其在我国生成的社会条件、具体语境、构成不同,形成了文化自身的多重性,因此我们不能将它视为西方后现代文化的翻版,甚至完全有害的东西予以否定。它有艺术审美与生活的融合性,日常审美的丰富性,社会大众作为潜在的文化主力和文化资源广泛参与的社会性、大众化,并因其研究内容、方法的多元性、开放性、重经验的直接性、跨学科等特点,向传统美学提出了质疑。同时,当代审美文化又有过重的功利性、世俗性及形式化等形而下的感性趋势。为克服其感性趋势、物化倾向,应将其纳入我国整体文化建设的轨道,并在实践层面上,排除商业化、技术宰制的干扰,开展以完善人性、恢复人的尊严感为宗旨的社会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7.
人们对美的感受能力,虽然也有某些素质得之于先天,但是说到底,它仍然是后天获得的.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看到,人们在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上的优劣差别是很大的.这正提醒我们应当重视美感能力的培养.别林斯基曾强调过:“应该把人得自天赋的美感提高到由学习、修养而形成的审美趣味的水平.”这也正是美育的任务.美育,即美感教育.它旨在培养人们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它的最显著的特点,是直接诉诸审美情感,是一种情趣上的陶冶.对于美育,还有相当多的人是比较陌生的.他们还不大懂得要进行美育,就必须熟悉美育的特点,要符合情感教育的规律.下面,我们试就美育的特点与美育的实施,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赵紫阳同志在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提出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方针”,把美育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对美育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肯定,同时也使美育理论研究的深入显得更为迫切。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出发,从总体上探讨审美教育的独特性质和功能。  相似文献   

19.
美育就是从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角度出发 ,通过审美实践陶冶人们的性情 ,在审美教育中必然有情感的渗透。没有情感的审美教育 ,是不存在的。一、明确情感地位 ,调动情感因素。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以美的事物激发人的情感。“寓教于乐” ,是美育最显著的特点。而情感在“乐”中能够得到最充分的显现 ,所以情感在审美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 )情感是审美的中介因素 ,没有情感 ,就没有审美感受。语文教材是以语文为材料建构而成的。语言 ,就总体作用而言 ,可以分为两类 :认识性语言和情感性语言。审美教育在一般情况下是凭借情感性…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教育的目标是育人先育德,只有一个人的道德素质上升了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德育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主流问题,美育影响着德育,在当代大学生的实践教育中美育是一个人情感丰富度和形象程度的标志,要想实现德育的发展,美育是当代大学生实践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步。美育培养人的情感,娱乐人的身心,对大学生的实践具有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