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风骨”是刘勰《文心雕龙》中的重要范畴,历来对它的解释可谓莫衷一是。通过对关于风骨的一些重要的说法进行梳理,在吸收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从风骨产生的哲学根基———气化哲学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中国古典美学范畴“风骨”的历史源流、审美特质等进行了探讨和总结,指出“风骨”就是要求艺术作品既要在内容上具有强烈而充沛的思想感染力,又要在文辞表现上具有精当挺拔、刚劲、遒健的力量。从而证明了“风骨”具有刚美的品质和特征,体现了中国美学的刚美意韵,它应属于刚美范畴。  相似文献   

3.
本文中心论点是“风骨即精神”。“风骨”作为《文心雕龙》里上承文体下启笔法的核心概念,在范畴内涵上强调精、气、神的三位一体,风由气始,气由精生,而骨又是藏精之府,所以“风骨”是生命力的集中体现,是“精神”的本义指归,而文学与现实之间的若即若离关系又赋予“风骨”幽愤与超逸、写实与虚灵的共生内涵,构成刚柔和谐的审美理想。本文在综述和梳理“风骨”范畴发展轨迹的基础上,评析“刚健”说的片面性,还原其“劲秀”的精神风格。  相似文献   

4.
<正> 怎样理解“风骨”和“建安风骨”这两个概念?学术界虽然讨论过多次,但一直未能获得圆满的答案。鉴于它们由来已久,影啊深远,涉及到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许多重大问题,笔者不揣浅陋,拟从古代文学创作和批评发展的宏观角度,联系它们的提出及在实践中的运用,对其涵义及衍变作一点再认识,以期抛砖引玉。“风骨”——个衡量文学“质”的价值尺度“风骨”一词可溯源于汉代推断吉凶祸福的“骨相”、“骨法”(见《论衡》),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消费文化和作为消费文化支撑的大众传媒迅速发展。在这样的语境下出现了“美女作家群”、“80后”等一系列文学现象。本文提出“媒介文学事件”概念,从理论上找出这类文学现象运作的一般规律。首先通过特征描述的方式来定义这个概念,其次将定义要素转化成一种类型,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定义它,并进一步认为,“媒介文学事件”与消费文化的内在联系存在于“符号消费”。  相似文献   

6.
文学的研究对象是文学的文学性,文学性的内涵准确地说并不是文学独特的表达形式,而是文学独特而有“灵性”的表达形式,也即“成为内容”而且也“意味着审美对象”的形式。只有它才是文学性的真正内涵所在。因此,从理论上讲,文学研究只有“从形式分析进入意义”才有可能真正触及文学的内核,抵达文学的本体;既呵护文学的灵性,也揭示出文学的内部规律;既防止纯粹的外在研究规避文学表达形式的特殊性,也防止纯粹的形式批评有意无意地宰割文学的灵性,真正做到把形式的分析与意义的引领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著名的文学风格,建安风骨几乎成了建安文学的象征.但笔者认为,建安风骨并不能统括建安文学.随着时势和人的变化,文学家及其周围的文学氛围都在渐渐改变.因此建安文学在其后期,于风骨之外呈现出华赡、妍丽的特色.本文旨在评述建安文学从汉声到魏响的这一转变,并力图从环境和人的角度对这种变化做出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走向与文学史观念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史研究涉及两大范畴的理论问题:文学与历史。本文回顾了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西方各理论流派关于“文史之争”的论述,并找出它们在理论上克服文史对立局面的观点,指出文学史研究的发展趋势必然促使人们从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人类语言、写作、文类、叙事方式等。  相似文献   

9.
“风骨”说是我国古代文艺美学史上的关于文艺审美理想和审美标准方面的重要范畴。它和我国古代文艺美学论中的诸多命题与范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共同构成我国古代文论的鲜明民族特色。为了建构今天的民族化和中国气派的文艺理论体系、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变探索并重新认识“风骨”说、以期使之更加理论化和系统化、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风骨说是刘勰的文学观中具有独创性的见解之一。对于风骨这个问题,历代学者专家已作了卓有识见的研究。清代黄叔琳认为:“气是风骨之本。”这是以《礼记》的“气盛”说和曹丕的文气说作为立论的依据,从气和风骨的关系上诠释风骨的涵义。在黄说的基础上,纪昀提出:“气即风骨,更无本末”。两说都承认气和风骨的联系性,其不同点在于,纪昀否定了黄的本末说,认为两者完全等同。黄侃则更进了一步,从文章的意与辞的角度,即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角度,提出“风即文意,骨即文辞” 的见解,对  相似文献   

11.
"风骨"一词在汉语诗学批评中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理论范畴,汉文化中,它最早源于人物品评,随后转向诗文、书法、绘画等多个艺术门类。值得研究的是在我们多民族大家庭里,特别是在我国彝族发达的诗文论里,"风"、"骨"有别样的内涵,它们同样在自己的诗学理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风骚”并称萌芽于西汉,定型于南朝。“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骚”指屈原的《离骚》,代表《楚辞》。“风骚”并称,代表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创作特征的两个最早源头,影响后世深且远矣。在“风骚”精神的沾溉下,在地理环境的孕育下,南北文化中的文学、绘画、书法、舞蹈等文艺形式之风貌迥异;北方文化粗犷刚健、率真务实,呈质实之美;南方文化细腻柔婉、含蕴尚虚,显空灵之丽。南北文化之交融,自然产生新活力、新气象,从而推动文学之发展。  相似文献   

13.
班固撰《汉书》,为司马迁立了专传《司马迁传》,评司马迁《史记》为“实录”,这为“实录”论立了丰碑。此论包含事、文、义三方面的准则要求:一是“事核”、“事理”,即要求记事真实,善序事理;二是“文直”,“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即传人记事,要求文质相称;三是“不虚美,不隐恶”,即要求传人记事必须达义,美恶如实,不虚不隐,公示于世。班固之“实录”论,承上启下,不只是评司马迁《史记》,还有确立中国史学本体理论的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美术史学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产生了不少有价值的关于中国美术史的研究著作,滕固的《中国美术小史》就是其中之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滕固和他的这本《中国美术小史》从写作背景、内容、方法及特点等几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证,进而体现了《中国美术小史》在中国美术史学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滕固是我国现代重要的美术史家和艺术理论家 ,他在美术史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成果是特别重视美术史的研究方法问题 ,将西方影响较大的“风格演变”或“风格发展”概念介绍到中国美术史学界  相似文献   

16.
作为宗教文学和民间文学的《雷峰宝卷》与文人作品方成培《雷峰塔》传奇的比较,展示出不同的思想文化因素如何造就着不同的审美价值。方本传奇的情节是性格化的,而《宝卷》则呈现一种天数其表、伦理其实的状态。方本传奇的人物按生活现实化了,《宝卷》则按伦理标准理想化了。方本传奇带着现实的全部复杂性而对人的欲望加以肯定,而《宝卷》则以儒佛结合来规定现世生活的进程,同时也突出了这“和谐”格局中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冯至与里尔克的关系一直为学界所关注,如果从存在主义视域来考量会获得新的思路和启示。首先,里尔克试图在“存在”的世界通过“事物诗”的创造,赋予艺术永恒的品质;而冯至的《十四行集》中“事物”不仅作为艺术创造的起点,更被视为可以通过语言的命名而具有向人显示存在意义的能力。其次,《十四行集》与里尔克诗歌的对应性关系还体现在对诗歌表现方式、诗歌功能的共识上。更应看到,存在主义哲思固然让冯至脱离了浅层的诗意缠绕而走向了生命存在的深度,而传统的审美文化也使《十四行集》摆脱里尔克诗歌的玄奥与抽象,为冯至的存在主义的诗歌理念提供了本土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文学研究会是中国现代新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性的文学社团 ,顾一樵 (毓 )是其成员之一。顾一樵站在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基本立场上 ,创作出大量具有强烈现实主义倾向和写实风格的作品 ,不愧为现代新文学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现实主义文学家。《芝兰与茉莉》是顾一樵“五四”时期的著名小说 ,它以第一人称叙事 ,讲述了“我”与两个女子的感情故事。小说透出强烈的反封建、争取婚姻自由的倾向 ,艺术水准相当高 ,在当时文坛引起强烈回应。四幕剧《孤鸿》批评了留学生见异思迁、有违传统道德的行为。该剧就角度而言 ,在留学生文学、特别是多幕话剧的创作中堪称异数。以《荆轲》为代表的历史剧亦体现顾一樵一贯的写实特色。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胡风与周扬就典型问题展开了一场极有文学价值的论争。虽然双方观点各有正误,但由于这场论争发生在我国典型理论的初建阶段,所以,对于我国现代文学理论建设和马克思主义文艺典型论的中国化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然而,由于他们又都是从认识论的一般性原则出发阐释典型的本质的,因而,未能划清图解生活与艺术概括、审美创造的本质界限。  相似文献   

20.
明代著名的通俗文学作家及民间文学搜集者冯梦龙(1574~1646),曾经编选了《笑府》、《广笑府》、《古今谭概》(又名《古今笑史》或《古今笑》)等笑话专集。在他编选的三部笑话专书的序文及部分引言里,冯梦龙比较集中地从笑话的接受心理、笑话的本质特征以及笑话的分类三个方面阐述了他的笑话理论,充分地表达了他对笑话这一民间文学体裁的理性认识。在我国古代稍欠发达的笑话理论史上,冯氏的理论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异数。认真总结这一笑话理论遗产,将有益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笑话这一民间文学体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