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民俗志"是相对于"民族志"而被提出的一个概念,在民族志理论走向"反思"的时代,中国民俗志理论需要拓展民俗志记录的对象、关注民俗事象的现代性存在状态、借鉴民俗学情境学派的"实践性"理念以及民族志的"反思性"理念,实践的、反思的民俗志也是中国民俗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阿兰·邓迪斯与理查德·鲍曼都是蜚声国际的美国民俗学家,都非常重视"民俗的意义"的阐释工作,然而,他们的理论观念与研究方法截然不同.他们之间关于"民俗的社会基础"、"情境"以及"宏大理论"的学术论争全面地反映了两种民俗学思想之间的分歧,形成了目前国际民俗学界两种竞争性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3.
在寻找民俗现象"意义"的过程中,民俗学的"语境主义者"发现,"文本与语境"是不可截然分开的,"语境"的因素也是无法穷尽的。反思的民俗学转而关注"文本"被建构的过程,在"民俗过程"的整体中考察"文本化的政治"。"文本"重新成为"语境主义者"考察"意义"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对于“民俗学是什么”,学界内外存在着普遍的误解。为了摆脱这种尴尬局面,使民俗学研究走出低谷,美国民俗学家们经过激烈的论争,最终支持对民俗学进行文化政治学的研究。本文介绍了这一研究范式背后连续性的问题意识,讨论了中国民俗学发展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5.
明代著名的通俗文学作家及民间文学搜集者冯梦龙(1574~1646),曾经编选了《笑府》、《广笑府》、《古今谭概》(又名《古今笑史》或《古今笑》)等笑话专集。在他编选的三部笑话专书的序文及部分引言里,冯梦龙比较集中地从笑话的接受心理、笑话的本质特征以及笑话的分类三个方面阐述了他的笑话理论,充分地表达了他对笑话这一民间文学体裁的理性认识。在我国古代稍欠发达的笑话理论史上,冯氏的理论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异数。认真总结这一笑话理论遗产,将有益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笑话这一民间文学体裁。  相似文献   
6.
评书、评话表演中演员的"身体"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固定不变的;同一表演者的不同"身体"维度具有不同的内含与外延,都是相对独立的存在,具有自身的意义与价值。评书、评话表演者的"身体"至少呈现出七种维度,即故事人物、表演者、评论者、艺术明星、特定社会群体的成员、肉体存在、知觉的主体,这些身体维度经常是重叠的、交替呈现着的。  相似文献   
7.
8.
本文简要介绍了丹麦著名民俗学家本格特.霍贝克的民俗学思想,其中尤其强调了他对于"民俗作为无权者的游戏"、"民俗学界心照不宣的假设"以及"寻找民俗的意义"的理论成果,所有这些思想成果都深刻地影响了21世纪欧美民俗学界的理论走向。  相似文献   
9.
“在场”与“生成” ———反思“实验的民族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假设被重新审视,“民族志现实主义”的合理性从根本上受到质疑,“实验的民族志”成为人类学研究的新趋势:民族志既不是纯粹的关于“他者”文化的记录,也不是纯粹的关于民族志研究者的“个体”心理的呈现,而是一种关于“他者”的社会与文化现实的文本,“反思”已经成为“实验的民族志”的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而反思“实验的民族志”使得民族志的书写更加开放,从而提供了更多交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作为多学科分析的一个焦点,"表演"是"艺术性的"、"反思性的"、"表演性的"、"传统的"及"呈现中的"。具有不同学术谱系的"表演研究"正在趋于融合,"表演研究"的任务就是理解"表演"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区别,阐释这些"区别"在社会生活中的形式、意义与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